環境藝術設計與社會經濟、環境規劃、園林景觀、室內外空間、建筑設計等諸多方面關聯密切,而高校開設此專業正是基于社會大環境發展與城市、鄉鎮建設的需要而存在。作為教學活動的創新,申報專利及成果應用和推廣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大的挑戰性,即要突破傳統,從而體現設計創新的價值,又要按照專利申報的要求進行相關工作,有助于后期教學成果的檢驗和教學探索。
《專利申報及其應用的環藝類課程中的教學研究》此課題主要研究對象是針對環藝專業所開設課程中涉及到創意靈感、創新型產品,以及發明性作品的專利組織與申報,以及后期成果轉化。與此相關的課程如家具設計、辦公空間設計、燈具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制作等,授課教師可以主動引導學生將靈感付諸實踐,不僅高質量地完成課程考查的作業主題,而且要以專利申報的要求和標準書寫相關材料。學生應明確知曉專利的類型、特征、含義、申報流程、申報費用、后期維護等內容。
通過課題的研究,此教研項目的研究主要有如下的意義:
(1)普及專利知識
在學校內外定期舉辦關于各種專利知識和政策的專家會議或報告無疑是推動專利教育的一個重要動力。專利會議必須在等級和級別上進行。例如,大一年學生應立足于大眾科學的引進,大二和大三學生應主要依靠專利知識和專利技能,大四年級學生應主要依靠專利政策和專利應用,結合詳細分析。
(2)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因為高校的專利教育與社會的實際需要脫離關系,即使高校開設了知識產權專業,卻還沒有建立專門的專利專業,也沒有系統的專利教育,很多學生從沒有考慮過申請專利。學生們有很多優秀的設計,參加比賽不是每個人都能贏得獎品。但是,良好的設計和工作方案可以通過專利申報平臺有效地改進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專利聲明的授權也是他們的肯定和鼓舞,如果結合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們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朝著目標前進。
(3)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促進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積極參與發明和專利活動,可以大大有助于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和創業。大學生通過整個專利過程,激發對科技領域的興趣,了解接觸技術的發展水平,培養良好的觀察、勤奮的實踐,愿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習精神、團隊精神、冒險精神等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4)鼓勵教師做好榜樣
“以身作則”有時要求教師不僅具有個性魅力,而且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必須不斷積累、學習和更新知識,以新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因此,教師應率先申請專利,了解申請程序,獲得申請授權的經驗,更快地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解開教師之間專利的“謎”。環境藝術設計教師必須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按照專業方向探索專利申請的范圍,認識到環境藝術教師獲得專利并非不可能。
(5)可以加強師資建設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的培養皿”和“創新源泉”,高校匯集了大量多學科、高水平的人才資源。專利教育教師可以從校內挑選具有豐富專利經驗和扎實教育能力的專家學者擔任基礎教師,也可以從校外挑選專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適當鼓勵和安排專利教師到專利機構或專利示范公司接受臨時培訓,以提高其專利工作的實際戰斗水平。一所學校或學院應設立專利教學研究科,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專利教學任務,充當專利申請的代理人,開展專利管理研究。通過這種教師建設模式,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整個部門或學校的向上發展空間。
(6)加強教材等基礎建設
學校在審查培訓方案或教學計劃時,應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培訓特點和規格,以義務和選擇的形式納入專利教育課程,并為專利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一般而言,專利教育的時間可以安排在第二學年或第三學年的下學期,這有利于學生在為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后了解和應用專利內容。學校還應組織相關教師編寫適合本科生的專利教育啟蒙教材,主要包括專利、大學和專利的基本概念、專利文件的起草等。本文在介紹專利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強調了學生的地方性和參與性,并著重介紹了國家創新體系中大學的地位、作用、專利構成和特點,以激發學生發明創造的熱情。
總結起來,此課題的特色是將課堂教學與設計專利申報向結合,并促進成果轉化。創新點是打破傳統課堂式教學方法,不拘泥于理論課件的講解,而是主動引導和參與設計課題的研究,并組織專利申報,以最有效的方式保護作者的原創作品,尊重知識產權,“以申促教(申報專利促進教學方法和成果轉化),以新促優(創新的作品實現最優效果呈現)”的理念,堅持走出專業發展新路。應用價值是,專利到市場產業的轉化,師生及企業均可獲得新的體驗和收益。并積極倡導多專業的融合,實現規范系統的專利工作流程,分享經驗,實現良好地溝通與合作。
截止目前,環境藝術課程的專利申請課程僅在初步試點項目中進行。既定教學人員的專業程度有限,因此不可能在整個學校講授專利申報。目前,學生對專利申請課程的興趣還不能充分激發。尤其是課程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并不完善。在專利基礎課程考試模塊中,課堂互動不令人滿意;成績是學生不積極交談,不深入討論,學生自主開發的教學案例代表性不足。原因可能是主修環境藝術的學生有繁重的研究任務,上課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在設計能力評估模塊中,最突出的成績是設計出版,其次是項目執行情況,參加學術講座報告或設計成績獎獲得者人數相對較少。在教師指導下的專利申請實踐培訓考試模塊中,學生對專利復印做法熱情很高,但他們對專利審查人員的意見作出反應和審查的能力較差。專利審查和批準是設計發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高質量的審查和批準可以大大提高專利批準的可能性,這需要進一步改進和研究。
教研項目:2016年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專利申報及其應用在環藝類課程中的教學研究》(批準號1645)。
作者簡介:彭笛(1987.5.13)女,漢族,湖北武漢人,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