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中圖分類號】R445.1 R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01
在甲狀腺超聲報告中很多人一看到血流豐富就認為是惡性腫瘤,還有出現了點狀強回聲,就認為一定出現了鈣化淋巴結腫大,就判斷患者一定存在問題。這些都是甲狀腺超聲診斷中的常見誤區,當前大部分甲狀腺性疾病患者在進行診斷時采取的都是超聲診斷方式,但是超聲診斷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對超聲的診斷結果造成影響。一旦出現甲狀腺超聲診斷誤區,就會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醫護人員們面對這些診斷中的誤區要格外注意,這樣可以降低出現誤診的概率。
1 認識認識甲狀腺超聲診斷
超聲檢查最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在20—20000HZ之間,超聲的振動頻率大于20000HZ,人們聽不到的這種聲音被稱為是超聲。將超聲波發射到人體內,利用人體對超聲波的反射,對人體內各組織進行檢查。當前超聲檢查有A型法,B型法,M型法,扇形法和多普勒超聲法。A型法主要應用于診斷腦血腫,腦腫瘤中,通過對波幅,波數和波的先后次序判斷人體有無病變;B型法對肝脾,膽囊,胰腺,腎及膀胱等部位的病變能夠獲得早期的判斷;M型法應用的時候要加入心電圖,主要是診斷各類心臟病以及在手術前和手術后的診斷;扇型法能夠得到心臟各種切面圖像,除了檢查心臟外,還可以檢查肝膽胰腺顱腦等,扇型法的檢查更為細致;多普勒超聲法是用來測定血管腔或心腔內血流的方法,還被產科醫生用來診斷確定胎動和胎心。甲狀腺超聲檢查就是對甲狀腺部位進行超聲檢查,一般利用彩色多普勒進行超聲診斷,主要是能夠觀察甲狀腺大小,了解有沒有增大回聲異常或血流異常的情況,這樣能夠提前了解到甲狀腺是否存在病變以及病變的性質。
2 了解了解甲狀腺超聲診斷中的誤區
2.1腫瘤的血供認識誤區
在對甲狀腺超聲進行診斷中,最常見的誤區就是認為甲狀腺高功能腺瘤彩色多普勒超聲都表現為血流豐富,同樣的血流豐富的腺瘤則提示為高功能腺瘤,這樣的認識是一個最常見的誤區,因為高功能腺瘤,它被稱為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是指甲狀腺組織功能自主。它不受垂體分泌的TSH調節,腺瘤細胞的受體激活后會產生甲狀腺激素,晚期還會出現臨床甲亢的癥狀。高功能腺瘤一般表現血流豐富,但是如果反過來就說腺瘤內的血流豐富,就一定是高功能腺瘤,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因為如果腺瘤內的血流豐富,它只能證明當前病灶生長狀態比較活躍,它并不代表病灶已經有產生激素的功能。在臨床上高功能腺瘤是非常少見的,而血流豐富的腺體卻很常見,所以要判斷一個甲狀腺的結節是否是功能性結節,它并不能單純的以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血流多少為依據,而需要再進一步進行詳細檢查。
2.2鈣化現象的認識誤區
而在鈣化的認識中,甲狀腺超聲診斷中的誤區有非常多。當人們了解了鈣化的情況后,一種觀點會認為鈣化可以在良性惡性結節中出現,那么在超聲中發現鈣化對于甲狀腺的診斷沒有任何作用的認識誤區。另一種觀點認為微小的鈣化出現后,就能夠讓醫生立刻判斷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第三種觀點認為粗大的顆粒狀鈣化和微小鈣化沒有任何聯系。這三種觀點乍一看上去好像都有道理,但都存在著不嚴謹的情況,在甲狀腺超聲診斷中就容易出現誤區。甲狀腺超聲診斷的圖像顯示鈣化分為斑塊狀的鈣化,粗大顆粒狀鈣化和微小鈣化三種形態。
斑塊狀的鈣化在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和惡性結節都有可能出現,也可能在甲狀腺實質內,它本身對診斷沒有特異性。普遍是良性結節,而微小鈣化是指在甲狀腺聲像圖像上能夠看到針尖樣或點狀的強回聲,它們是成簇狀的,微小鈣化和斑塊狀的鈣化有很大的差異性。
微小鈣化是惡性病灶特有表現,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當前雖然只有40%的甲狀腺癌內有微小鈣化。但是由于這種鈣化的特性比較高,所以在甲狀腺超聲檢查過程中,診斷出微小鈣化就能夠作為判斷為甲狀腺癌的重要依據。
粗大的顆粒狀鈣化在診斷中不會出現聲影,它是具有彗星尾狀的特點。如果將其歸結在大鈣化類型,則在良性惡性甲狀腺的鑒別中缺乏意義,但是如果將它歸結在微小鈣化中,它能診斷出甲狀腺的惡性。因為伴隨著圖像分辨率的增加,在之前的攝像圖像顯示的粗大顆粒,利用探頭頻率局部放大,就能夠發現多個微小鈣化密集存在,而另外一些單個的粗大顆粒鈣化,它就是大鈣化。
所以,在了解到斑塊狀鈣化,粗大顆粒狀鈣化和微小鈣化的三種形態后,了解到典型的微小鈣化是惡性病灶特有表現,但它并不僅存在于乳頭狀癌,它也會存在濾泡狀癌和髓樣癌中。微小鈣化檢出對于甲狀腺超聲的診斷意義還是分情況的,在沒有實性結節的正常甲狀腺實質中發現微小鈣化,它就可能是早期的惡性腫瘤,不應該忽視。而對于聲像圖具有良性特點,體積小于一厘米,同時邊界規則,回聲均勻的實性結節,如果發現了微小鈣化,則嚴重懷疑是惡性腫瘤,最好立刻開始手術。當惡性病灶和結節性甲狀腺腫同時存在時,在大部分情況下,惡性病灶容易被忽略,更關注于甲狀腺腫。因此如果在甲狀腺超聲診斷中發現了微小鈣化,或者是在某個增生結節中發現某個結節內有微小鈣化,則可以作為診斷甲狀腺癌的依據。
2.3暈環征的誤區
大部分情況下認為甲狀腺結節周邊暈環征就像肝癌結節周邊的暈環一樣,發現了暈環征就提示甲狀腺癌的可能。甲狀腺結節周邊出現了暈環則代表包膜,所以暈環的實性結節就能夠被診斷為是甲狀腺瘤。這兩個觀點都不正確,第一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第二個觀點是推理不正確。肝癌的結節是以膨脹性的生長方式存在的,已經證實其病理基礎是由于人體免疫抗結作用,而在結節周邊生成的結締組織或炎性反應形成的假包膜帶,而甲狀腺惡性腫瘤,多為侵潤性生長,沒有包膜,反而一些良性的腺瘤會使膨脹增長有包膜。但這是一個少數例子,不能以肝癌來推斷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周邊暈環一般是有圍繞血管或周圍受壓迫組織和包膜,它們都提示病灶是膨脹性生長的。因此,甲狀腺結節周圍出現暈環,大部分情況下是良性腫瘤診斷,但暈環并不都是包膜。很多暈環是結節周邊的環繞血管,這種情況常見于腺瘤,但暈環不局限在腺瘤中,當甲狀腺超聲中發現結節周邊暈環不完整,不能排除惡性的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作者單位: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空港醫院,四川成都? 6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