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駿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01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人口老齡化等多因素影響,肺心病的發病率在不斷提高,該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為主,根據患者的實際治療來看效果欠佳,中醫作為我國的國粹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疾病患者的治療中,它主要結合患者的癥狀實施辨證治療,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那么應如何應用中醫藥實施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療?
1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基礎知識
肺心病也稱為肺源性心臟病,它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動脈血管出現病變導致肺動脈壓升高而引起的心臟病,它可以根據患者的起病速度及病程時間長短分為急性與慢性。根據對臨床患者的檢查發現慢性肺心病比較常見,該疾病發展較慢,患者會出現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等典型癥狀,尤其當患者活動后其癥狀會明顯加重,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等多種器官都會受到損害。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常會出現心悸、食欲不振、腹脹、氣促等癥狀,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臨床中主要對其使用藥物治療為主,給予其解痙、抗心衰、抗炎等藥物,如西地蘭針、地高辛片、米力農針等。
2 肺心病心力衰竭中醫辨證分析
中醫認為肺心病心力衰竭是“肺脹”、“咳喘”的范疇,外因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風寒署濕燥火對機體造成侵襲,內因是情志失調、飲食及勞逸失度所致。患者受外感風寒所傷引發臟器不和,進而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引發疾病的發生,并且外邪隨著時間的發展會侵襲到患者的肺部,引發咳嗽、咳痰、喘息癥狀的發生,久而久之它會對患者的肺部造成損傷而更容易受外邪入侵,從而導致疾病反復發作。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對患者的脾腎造成損傷,最終累及于心促使患者出現心悸、氣短等癥狀引發心力衰竭的發生。中醫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將其分為八種類型,分別為陽虛水泛型、陰竭陽脫型、心肺氣虛型、氣陰兩虛型、痰熱壅肺型、痰淤伏肺型、寒飲停肺型、肺腎兩虛型。陽虛水泛型患者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喘息、腹脹、尿少、肢體浮腫、喘息等,心衰呈Ⅲ度,患者的舌體較胖,舌苔白滑脈沉且細。陰竭陽脫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煩躁不安、全身浮腫、冷汗淋漓,心衰呈重度,且患者的舌質淡白,脈沉且散亂無力。心肺氣虛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氣短、面唇紫紺、喘咳、尿少等,心衰呈Ⅰ度或重度,患者舌淡暗,脈沉且弱。氣陰兩虛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多汗、胸悶、心悸、氣短、下肢浮腫、咳痰等,心衰呈Ⅰ度或Ⅱ度,患者舌紅少苔,脈細弱結代。痰熱壅肺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尿少、全身浮腫、咳嗽、出汗、痰液黃稠、心悸氣短等,心衰呈Ⅱ度或Ⅲ度,患者舌質暗紅,舌苔黃且厚,脈滑數。痰淤伏肺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胸悶、肢體浮腫、尿少、咳嗽氣喘等,心衰呈Ⅰ度或Ⅱ度,患者舌質紫暗,脈弦滑。寒飲停肺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尿少、肢體浮腫、惡寒發熱、多痰、心悸、咳嗽、氣短等,心衰呈Ⅱ度或Ⅲ度,患者舌質暗淡,舌苔白且滑,脈浮滑。肺腎兩虛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尿少、下肢浮腫、氣短、面白唇青、咳喘等,心衰呈Ⅱ度,患者舌暗淡、舌苔白且脈滑數。應針對患者的不同癥狀采用中藥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
3 中醫藥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
3.1 陽虛水泛型患者的治療
主要以溫陽行水為主,采用真武湯和苓桂術甘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方組成有大棗、干姜、白術、車前子、白芍、肉桂、澤瀉、制附片、廣木香、萬年青根、細辛、茯苓等,對于氣虛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可加用黃芪及紅參,對于喘息嚴重的患者可加用蘇子及葶藶子,對于腹水嚴重的患者加用沉香末及黑白丑末進行沖服。
3.2 陰竭陽脫型患者的治療
主要以益氣救陰、回陽固脫為主,采用參附龍牡湯和生脈散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方組成有山萸肉、炙甘草、黃芪、人參、牡蠣、麥冬、五味子、龍骨、白芍、制附子等。
3.3 心肺氣虛型患者治療
主要以補益心肺為主,采用保元湯和生脈散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方組成有丹參、黨參、車前子、益母草、黃芪、五味子、桂枝、澤瀉、麥冬、大棗等,對于肝血瘀阻產生積塊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桃仁、丹參、赤芍及郁金,對于痰多的患者加用冬花,對于心陽虛的患者加用制附片,對于肺痹氣道的患者加用合瓜蔞薤白半夏湯。
3.4 氣陰兩虛型患者治療
主要以益氣養陰為主,采用生脈散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方組成有炙甘草、五味子、玉竹、丹參、沙參、黃芪、麥冬、太子參等,對于尿少肢體浮腫的患者可加用益母草、白茅根,對于心悸的患者加用紫石英、棗仁。
3.5 痰熱壅肺型患者治療
主要以宣通肺氣為主,采用桑白皮湯、麻杏石甘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方組成有桑白皮、半夏、生石膏、杏仁、白茅根、葶藶子、竹茹、鮮魚腥草、知母、麻黃、鮮葦莖、炒黃芩等。
3.6 痰淤伏肺型患者治療
主要以豁痰化瘀為主,采用杏蘇二陳湯和桃仁紅花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物組成有當歸、桃仁、陳皮、葶藶子、赤芍、半夏、炒蘇子、降香、紅花、甘草、杏仁、丹參等,對于身體浮腫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可加用馬鞭草、茯苓。
3.7 寒飲停肺型患者治療
主要以散寒平喘、溫肺化飲為主,采用射干麻黃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方組成有生姜、杏仁、紫苑、麻黃、款冬花、射干、桃仁、葶藶子、丹參、細辛、炙甘草、半夏,對于尿少的患者可加用澤瀉、萬年青根。
3.8 肺腎兩虛型患者治療
主要以溫補肺腎為主,采用腎氣丸和二陳湯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藥物組成有黃芪、熟地、茯苓、陳皮、炙甘草、肉桂、五味子、澤瀉、桃仁、炮附子、半夏、山萸肉等,對于咳痰嚴重的患者可加用蘇子降氣湯。
本文主要對中醫藥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做了主要介紹,其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實施辨證治療。針對其八種不同癥狀應用不同中藥進行治療,主要以益氣溫陽、溫補肺腎、益氣養陰、豁痰化瘀為主,通過中藥疏散外邪、豁痰化瘀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根據患者的癥狀在藥物基礎上加用藥物可以有效改善其癥狀,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單位:旺蒼縣雙匯鎮衛生院,四川廣元? 62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