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01
精神分裂癥是在臨床中屬于精神病疾病中最為常見與嚴重的癥狀,此類疾病具備發病率高、發病年齡廣泛的特點。根據筆者收集與統計的資料證實,近幾年精神分裂疾病的發病率逐步升高,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人均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平均壽命也有所上升,我國已然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增多,各種與老年類有關疾病發病率均有上升情況,其中包含了精神分裂癥。
老年精神分裂癥具備情感冷漠、意志力脆弱、認知能力減退、思維表現障礙等表現。而且老年精神分裂疾病具有反復發作以及久治不愈等特點,而且大多數病人在患病以后通常會有不能接受的表現,而且心理受到嚴重的打擊,主要表現出焦慮,悲觀,失望,壓抑,嚴重的患者還有輕生的念頭等一些負面的心理。為此除了積極治療外還應配合干預,但很多人都不了解怎樣對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護理干預,下面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1 什么是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在臨床中是非常常見的疾病,就我國目前的醫學水平來看,精神分裂疾病病因尚未得到明確,但能夠確定的是,此疾病與心理轉改、創傷等因素有一定關系。精神分裂癥具備起病急的特點,在臨床中通常表現在癥狀各異的特點中,而且涉及到行為、情感、思維、知覺、感覺等多個方面障礙、精神系統不協調等情況。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在一般情況下意識比較清楚,而且智力趨于正常,但多數病人在患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病程一般會有所遷延,并呈惡化或加重、復發等表現,部分老年病人因此留有精神采集以及神智衰退等情況,但是通過治療還是有痊愈的可能。
精神病的前兆是什么?
(1)精神障礙的特征是思維、情緒或行為出現紊亂,與文化、信仰和規范不一樣。
(2)精神障礙產生的患者,身邊的人能夠注意到一些前兆癥狀,包括:1、身體癥狀,例如疼痛和睡眠障礙;2、情緒癥狀,例如感到傷心、恐懼或焦慮。
(3)認知癥狀,例如難以清楚思維、看法很反常;4、記憶障礙;5、行為癥狀,例如行為挑釁、不能履行日常職責、過度使用物質;6、感知癥狀,例如看見或聽見別人不能看見或聽見的東西。
具體的早期癥狀跟精神障礙不同而不同。如果出現上述一條或多條癥狀,癥狀持續不消,造成相當大的痛苦或干擾日常生活,應該到醫院精神科醫生處就診,明確診斷。
2 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該如何進行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近些年來新興起的護理方式,在護理中更加關注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心理健康與表現出的情緒反應,在心理護理中,可以實現與病人有效交流并改善病人心理情緒反應。雖然心理護理可以改善癥狀,但很多人對于此種護理方式不太了解,下面筆者就此護理方式與大家說明一下。
(1)清醒后護理。病人清醒后我們要與病人進行良好溝通,同時向病人闡述與精神分裂有關的常識,并明確告訴病人精神分裂現狀、治療方式以及預后情況等,提升病人了解疾病的程度。
(2)交流護理。交流中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情況并找到病人所產生的心理問題,護理與交談中要讓病人體會到被重視、被關愛、被關心的感覺,同時可以引導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講述出心中個人情感,并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此外在與其溝通中,在適當的語言、動作、時間中提升病人自身心理承受的能力,同時還要關注病人感情動向,在言談舉止中要盡可能的幫助病人恢復自制能力,對于病人作出正確的判斷提出表揚。
此外在實施心理護理中,以下幾點也很重要。病情出現好轉的病人中,在護理中要提高病人對于疾病的認知,促進病人自知力的恢復,并幫助病人糾正不良行為;處于恢復期的病人,在護理中要應耐心的安慰并疏導病人,幫助病人解除自卑心理,同時要協助病人保持心身平衡,實現維護健康以及預防復發和促進康復的目的;鼓勵病人將疾病癥狀的認識、感受說出,同時做好支持性和認知性心理護理;耐心傾聽病人訴求,但是對于病人的訴說要適當的限制,而且要注意不能夠和病人爭辯,而且對病態體驗作出合理的解釋,還要觀察病人的反應。
3 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該如何進行安全護理
精神分裂癥存在性格情緒多變的癥狀,為此我們要做好安全護理防護與護理,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如果存在受被害妄想以及自罪妄想和幻聽等精神癥狀,同時有有自殺行為與觀念的病人,我們要積極地使用藥物對其進行治療,而且還要將各種危險因素移除,同時檢查病人身體、周圍有無危險物品,并看管好病人,防止病人出現意外情況。
(2)老年精神分裂病人還可能伴有抑郁癥,對于此類病人我們要做好防護,防止病人出現自殺等嚴重行為,而且還要觀察病人情緒反應與變化,如果病人出現睡眠不佳、煩躁等情況,或是發生安排后續事情、生活以及說一些平常不說的話,翻看老照片以及反常行為,就要給予重視,防止出現意外事件。精神康復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心理社會康復措施和心理治療,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社交訓練、職業訓練等。支持性心理治療主要是尊重、理解、支持、鼓勵患者,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給患者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指導患者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社交訓練主要是鼓勵、指導患者參加社交活動。比如探親訪友、參加團體組織等,創造有利于疾病康復的環境,為重新融入社會做準備。職業訓練是指導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使患者能夠自食其力,增加責任心和經濟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參加一些有組織的文娛活動,比如唱歌、跳舞,均有利于精神障礙的康復。
作者單位:資陽市精神病醫院,四川資陽? 6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