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紅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01
在臨床上,ICU重癥患者往往需要長期的臥床治療和休養,才能讓機體功能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感染和壓瘡,是臨床上ICU重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當ICU重癥患者出現感染癥狀后,提高了醫護人員對其的治療難度和護理難度,同時會增加醫療費用,不僅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也會給患者帶來感官上的痛苦,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我們應了解ICU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做出針對性的預防對策,以降低ICU醫院感染的發生幾率。
1 ICU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1個體因素
在ICU接受治療的都是病情復雜、危重的患者,且大多年齡較大。高齡患者由于機體功能的減弱,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相對較差,在進入ICU前可能早已伴隨感染癥狀。而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各項診治措施的開展,病情的急速變化等,都會造成患者身體臟器功能退減,增加ICU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此外,若ICU患者的治療期間并發營養不良的問題,也會加重醫院感染的幾率。
1.2侵入性診療操作
在ICU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經常會做一些侵入性診療操作,例如安置靜脈導管、插入導尿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氣管切開以及氣管插管等操作,在此過程中,存在許多導致ICU患者出現感染的機會。同時,在侵入性診療操作中,可能會造成患者出現創傷,這也是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
1.3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抗菌藥物在醫療及生活中被廣泛使用,作為預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讓人們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出現了許多誤區,長時間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會增加細菌的耐藥性,導致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的感染或定值,也可能導致條件致病菌和真菌的繼發感染,從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
1.4住院時間
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ICU診治階段,若是患者住院時間越長,醫院感染的風險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是由于在住院階段內,存在許多能夠引發患者感染的危險因素,當住院時間增加后,就造成了患者的身體暴露時間增加,若是未能在此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做好危險因素的防范,就會導致ICU患者出現感染。
1.5環境因素
ICU是高危患者的集聚地,也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儲存庫,且ICU大多廣泛定值MRSA、CRE以及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多重耐藥菌。如果ICU病室的建筑布局不合理,床間距不符合規范要求,洗手設施配備不足,清潔消毒工作不到位等,都可能引發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在ICU中,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不力是引起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30~40%耐藥菌感染是由于手衛生不當所致,通過加強手衛生可降低30%的醫院感染。
2 如何預防ICU醫院感染?
2.1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作為院感防控的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在院科兩級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實并做好ICU目標監測工作,針對性地做好院感培訓及督導、監測、檢查。科室每個月均應組織醫護人員進行院感知識培訓和自查,內容應包含手衛生、三管監測、多重耐藥菌監測、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醫療廢物管理、環境清潔消毒等。由護士長或院感監測醫生和監測護士負責檢查、督促有關制度的落實情況,并且不定時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確保各項院感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2.2加強ICU患者的營養支持,積極預防營養不良的發生
在具體治療和護理工作中,應包括腸內營養和靜脈營養的供給,以滿足ICU患者正常的營養需求,為其補充熱量和能量,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率。
2.3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督查,持續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及正確率
醫院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配置合格的手衛生設施,包括數量充足的洗手池、非手觸式水龍頭、醫用抗菌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及干手紙巾等。指導醫務人員自覺并正確執行手衛生,加強手衛生督查力度,每月監測手衛生效果,將手衛生指標與目標考核掛鉤。持續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及正確率,逐步達到手衛生依從性≧95%,正確率100%。
2.4合理改建ICU病房布局,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
保持病房內于適宜的溫濕度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空氣凈化裝置每日應對ICU病房內的物體和表面進行擦拭消毒,以消除病菌,排除污染源。合理安置病人,對于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應切實做好隔離措施,盡可能安排在單人病房內,嚴格做好消毒和隔離工作。其次,制定嚴格的探視制度,護理人員應嚴格限制ICU病房內的人員流動數量,探視家屬著裝符合要求,盡量控制探視時間。
2.5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而抗菌藥物的選擇,基本要從三個方面的角度來考量。①疾病和病原菌的類型,患者臨床特征;②病菌感染的部位;③患者的個人情況,特別是免疫情況。在臨床上,首先需要對患者的病情作出準確的判斷,及時進行分泌物的培養,再根據藥敏結果明確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案,必要時也可以選擇聯合用藥的方式。
2.6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
ICU醫務人員應在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指導下做好目標監測工作,仔細評估動靜脈導管、保留尿管及呼吸機植入的必要性,每天客觀填寫三管評估表,根據病情及時拔除三管,盡可能減少三管相關醫院感染。
作者單位:眉山市人民醫院,四川眉山? 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