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01
尿液不僅是人體重要的排泄物之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而尿常規檢測對于尿路疾病以及腎病疾病的檢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尿酸堿度、尿比重、尿隱血、尿蛋白、尿紅細胞、尿白細胞、尿管型等都是尿常規的檢查內容,一般在尿常規檢查的報告單上如果存在不合常理的因素,就會出現異常升高的數值或者有(+)的出現,需要進行進一步診斷。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從尿常規檢查單如何看腎病。
1 尿酸堿度
正常尿常規的檢查為弱酸性,正常參考值為4.6-8.0,平均在6.0左右。疾病類型、人的飲食習慣、食物的成分以及服用的藥物都能夠引起尿的酸堿度改變。一般進食了大量的混合性食物以及肉類、發熱、代謝性酸中毒、痛風、慢性腎病、腎結石、白血病、糖尿病、壞血病、服用了維生素C、氯化銨等酸性藥物都會使尿酸堿度呈酸性,而進食了大量的水果和蔬菜、服用了碳酸氫鈉等堿性藥物;噻嗪類利尿劑、膀胱炎、堿中毒、腎小管酸中毒、腎盂腎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等都會使尿酸堿度呈堿性,另外,當人處在饑餓、大汗、劇烈運動或是應激狀態時尿的酸堿度也會降低。此項檢查在單獨測定時往往并無明顯的臨床意義,多用于判斷和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
2 尿比重
尿比重的個體變化程度較大,人的年齡、汗液以及飲水量都會影響尿比重,1.003-1.030為其正常參考值,在尿常規檢查單上的尿比重可以直接反映出人體尿中所含成分重量以及尿液中水的重量的占比情況,通過檢測尿比重可以測量尿液中電解質等的濃度,從而評估出腎臟的濃縮功能,是協助診斷腎臟疾病以及評估機體水分平衡的重要指標。尿崩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多尿期、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尿崩癥等都會引起尿比重的下降;而急性腎小球腎炎、高熱、脫水、糖尿病人、尿路感染、心功能不全等都會引起尿比重的增長。一般來說食物因素是引起尿比重偏高的主要元素,因此,需要多喝水,如果患者尿比重偏高的情況一直持續偏高,就要考慮患者有腎動脈硬化的表現以及高血壓的可能。
3 尿隱血
陰性(-)為尿隱血試驗的正常參考值,而出血性疾病、結石、血管畸形、急性腎小球腎炎、腫瘤、尿路感染、結核、血管畸形等都會引起尿隱血試驗的陽性結果。另外,成年女性由于白帶污染也會引起尿隱血試驗的弱陽性,正常人尿液中的極少量陳舊紅細胞也會偶爾引起尿隱血試驗的微弱陽性。
但是寒冷性血紅蛋白尿、急性溶血性疾病、瘧疾、病毒性感染、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大面積燒傷等陽性的尿隱血試驗在顯微鏡多查不到紅細胞,被稱為血紅蛋白尿。對于一些在臨床上無癥狀的陽性尿隱血試驗者應注意定期復查。
4 尿蛋白
正常尿常規的檢查一般無蛋白或僅有微量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以及腎小管分泌的一些其它小分子量蛋白,以陰性(-)為其正常參考值。但是如果在尿常規的檢查報告單中出現“+”多意味著患者有全身或者腎臟疾病引起的異常。但也不排除患者是由于妊娠期、發熱、低溫刺激、劇烈運動、精神緊張而引起的蛋白尿或是尿液中混入了生殖系統的排泌物而出現的假陽性尿蛋白,因此,如果尿常規檢查的報告單上出現“+”,應該主動去找腎臟內科的大夫進行24小時蛋白定量的檢查進行追蹤觀察,明確原因。
5 尿紅細胞
尿潛血尿液分析儀檢測的尿紅細胞是指尿液中紅細胞或紅細胞變形裂解后溢出的血紅蛋白,因此尿紅細胞報告的陽性程度往往高于顯微鏡檢查的紅細胞數。尿紅細胞的檢查出現“+”即代表血尿,而感染、腫瘤、泌尿系統炎癥、結石等都能引起尿常規檢查的陽性而出現“+”,但由于能夠引起血尿的原因非常多,因此應該立即去泌尿專科進行近一步的檢查已明確血尿的原因和部位。另外,有些情況的陽性尿紅細胞在顯微鏡下多查不到紅細胞,稱血紅蛋白尿,也應該注意要定期復查。
6 尿白細胞
白細胞在正常尿液鏡檢下一般不超過5個,但當尿中出現大量的白細胞時就要考慮尿路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在生活中還伴隨有尿痛、尿頻、尿急等癥狀時更應該懷疑存在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另外,尿道炎、腎盂腎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都能夠引起膿尿,需要引起強烈的重視。但需要注意的是尿白細胞和紅細胞在化學檢測下只能起到過篩作用,臨床診斷還是應以鏡檢結果為準。
7 尿管型
陰性(-)為尿管型的正常參考值,而尿管型的出現對于診斷和鑒別腎實質性疾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需要重點討論。一般在尿常規檢查單中容易出現的管型有透明管型、細胞管型、顆粒管型、蠟樣管型、脂肪管型、寬大管型等,一定要引起患者強烈的重視。正常人清晨的濃縮尿、老年人尿、腎有短暫性或輕度功能改變,比如長期發熱、麻醉、劇烈運動、心功能不全以及服用利尿劑后或是腎的實質病變,比如腎病綜合征、腎淤血、惡性高血壓、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都會出現透明管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腎出血及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應、急性腎小球腎炎、腎梗死、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惡性高血壓、腎靜脈血栓形成、狼蒼性腎炎等都會出現紅細胞管型;間質性腎炎、急性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小球腎炎等都會出現白細胞管型;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淀粉樣變性、腎移植后排斥反應、急性腎炎、阻塞性黃疸、重金屬或藥物中毒等都會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活動性腎小球腎炎、腎梗死、缺血性腎小球壞死、腎病綜合征等都會出現復合管型;腎盂腎炎、腎小管硬化癥、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病毒性疾病、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應、慢性鉛中毒等都會出現顆粒管型,提示腎疾病的惡化;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晚期腎功能不全以及腎淀粉樣變性等都會出現蠟樣管型;腎小管中毒、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類脂性腎病、亞急性腎小球腎炎等都會出現脂肪管型;急性腎衰竭的多尿期、慢性腎炎的晚期等都會出現寬大管型。因此,只要出現了就顯示有各種腎病綜合癥或是腎炎導致的腎臟實質性損害,一定要去找腎內科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以上就是關于從尿常規檢查單如何看腎病的一些科普知識。由于每一項數據的異常都不是絕對的,因此,在檢查時還需要您選擇恰當的標本送檢,并重視異常的檢驗結果,然后尋找合適的專科醫生來進行更精準地判斷和進一步的檢查。
作者單位:內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內江? 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