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嬋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選取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接受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患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實驗組(根據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和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每組均為63例。采用統計學分析兩組總滿意率、感染率以及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結果:實驗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有:①置管操作技術不夠嫻熟、②無菌操作觀念不強、③導管因素、④封管方法、⑤置管部位、⑥導管留置時間等。結論: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導管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等,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提高降低感染率,提高總滿意率。
【關鍵詞】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中心靜脈導管給臨床工作帶來較大便利之處,但是在置管時存在較大感染風險。調查研究顯示,中心靜脈導管是導致院內感染的常見因素,因此使得醫護工作人員感覺到異常棘手。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生不僅僅會造成嚴重并發癥,而且會延長其住院時間。分析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生原因,再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可顯著降低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接受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患者。實驗組有41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2.3±3.8)歲。對照組有43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平均年齡為(53.7±3.2)歲。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主要護理內容有:其一,健康教育;其二,導管護理;其三,病房環境護理等。
實驗組根據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有:(1)置管操作技術不夠嫻熟。操作者操作時間過長以及技術不夠嫻熟等會顯著提高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2)無菌操作觀念不強。手污染、皮膚帶來的致病菌以及環境因素是傳播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主要途徑;(3)導管因素.導管材質極易形成血栓,繼而顯著增加感染風險;管腔種類越多感染幾率越高,管腔種類越少感染幾率越低;(4)封管方法。封管操作過程中如果護士操作技術不嫻熟將導致血液回流,繼而出現堵管情況。導管置入后體表創面被血漿組織蛋白所包裹,纖維蛋白沉積再導管表面,細菌附著其上,繼而形成血栓;(5)置管部位.股靜脈感染率和頸內靜脈插管感染率明顯高于鎖骨下靜脈,可能與其穿刺部位極易受到痰液、尿液以及糞便等污染而又未及時進行護理相關,鎖骨下靜脈穿刺區域中極易換藥,因此不易被污染;(6)導管留置時間。置入導管后24h~48h微生物增殖數量明顯,置管時間越長細菌定植率越高。在采取相關護理干預方法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其一,建立持續的質量監控系統。加強護理管理、建立中心靜脈導管操作準入制度,規范置管護理,建立持續質量監控系統從而控制感染率;其二,掌握嫻熟的置管操作技術。術者置管的操作技術與感染率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加強護醫護人員的有關技術操作可顯著降低感染發生率;其三,嚴格執行規范化的操作。中心靜脈置管是一種有創操作,因此極易發生感染情況。護士需嚴格執行手衛生操作原則,認真洗手,積極改善中心靜脈導管操作環境,在制定區域內進行相關操作,在導管穿刺置入中盡量采用非接觸無菌技術。使用透明敷貼能夠增加局部皮膚的潮濕感,但是也會增加感染發生率,如果患者局部出汗多且穿刺點滲液,需使用無菌紗布。采用低劑量肝素聯合有效封管方式能夠避免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發生,選擇硅膠類導管也能有效避免血管感染發生。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總滿意率、感染率以及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
1.4統計學方法
資料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實驗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中心靜脈導管治療重癥患者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中心靜脈導管所致感染會嚴重威脅到其生命健康安全。有關文獻研究顯示,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率為2~11%[1].基于此,臨床需做好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護理。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有:①置管操作技術不夠嫻熟、②無菌操作觀念不強、③導管因素、④封管方法、⑤置管部位、⑥導管留置時間等。針對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發生的具體原因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總滿意率,降低感染率。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諸多學者的有關研究保持高度一致。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為患者提供全面幫助,積極改善其疾病狀況,使其病情能夠迅速好轉,降低各項感染因素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借助有關措施還能夠加強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感染因素的了解,從而加強護士監督患者的有關情況[2-3]。
綜上所述,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導管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等,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提高降低感染率,提高總滿意率。
參考文獻:
[1]劉春,青曉,王小清, 等.化療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癌癥進展,2020,18(5):523-525,536.
[2]吳健誼,賈中尉,楊林.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接頭破損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9,34(15):50-51.
[3]竇凌松,杜振蘭,柳林紅, 等.兒童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粒細胞缺乏期PICC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分析及護理方法總結[J].中國醫刊,2018,53(11):1287-1290.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原因;護理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