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要】目的:分析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過程中的不同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口腔修復的7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且按照治療方式的差異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選擇金屬樁口腔修復,觀察組則選擇預成纖維樁或是可塑纖維樁進行口腔修復,比較兩組患者在修復過程中的有關指標判定臨床效果。結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修復成功率方面要高于對照組,在每棵纖維樁修復時間上要短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修復結果更加顯著,數據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過程當中都可以成為縮短修復時間的重要措施,且該方法的成功率非常高,在口腔修復的過程當中能夠發揮顯著效果。
【關鍵詞】預成纖維樁;可塑纖維樁;口腔修復;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隨著當前醫療工作的不斷推進,口腔修復的技術和材料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得到充分保障。對于傳統的殘冠治療而言,往往會因為治療方法的選擇問題導致各類痛苦程度較高的治療措施,例如直接將牙齒拔除等。但是此類方法的后遺癥和不良反應非常明顯,不利于患者牙齒的保留。近年來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的快速普及,它們憑借著良好的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特點發揮了穩定作用,所以本次研究也將選擇70例患者的病例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口腔修復的7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且按照治療方式的差異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1.0±1.8)歲;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1.1±2.0)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18歲以上成年人,前后牙殘根、殘冠修復,牙冠長度低于一般牙根和牙冠長度。另外患者接受了相應的經牙根治療。
排除標準:患者已經確診為牙周病或其它牙科疾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執行,患者和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完成隨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入選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一般基線資料方面的對比方面無明顯差異,數據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選擇金屬樁口腔修復方法,先制作金屬樁之后將其固定在預備根管之內然后取模制作牙冠。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按照修復方式不同選擇預成纖維樁修復或是可塑纖維樁修復,視患者實際需求和個人選擇進行調整。
預成纖維樁完成根管、根面的預備工作后選擇和預備鉆適應的預成纖維樁,將多余水分全部清除后讓根管粘接面、纖維樁表面進行光固化處理,使用注射頭注射樹脂,并且讓纖維樁可以在根管內固化。外部修整按照樹脂的填充情況進行規劃。
可塑纖維樁修復環節首先完成根面、根管的預備工作,在盡可能多保留牙體組織的前提下將齲壞的牙體組織和薄弱壁進行處理,并且計算根道長度,保障可塑纖維能夠長于原有的標記程度。完全置入根道后判定患者的牙冠缺損程度并確保牙長軸方向為扇形狀態。在通過光固化保障牙冠形態后進行根內處理直至最終黏固成型,取模后讓患者試戴。
在兩組患者的修復環節都要關注患者的口腔狀態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要作出調整。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修復過程中的有關指標判定臨床效果,劃分為成功、失敗。成功結果為臨床X線片觀察后發現患者咀嚼功能無明顯異常,修復體完整穩固,無齲齒、無異位、無松動現象,反之則判定為修復失敗。
另外統計兩組患者的每棵纖維樁修復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全部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展開處理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選擇(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選擇百分比表示,分別使用t和卡方進行檢驗。當P<0.05時可以判定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修復成功率方面要高于對照組,在每棵纖維樁修復時間上要短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的修復結果更加顯著,數據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下表1所示。
3 討論
纖維樁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普及,與傳統的金屬鑄造相比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具體來看其優勢表現在防止根管受到二次感染,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明顯電流反應。如果患者需要再次治療,可以直接拆除。材料彈性模量良好,不同根管中的性能特點也有獨特優勢,例如纖維樁的優勢就直接表現在強度高和透光性能良好。
對于當前的牙體缺損患者來說,樁冠修復顯然是一種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治療方法。但是傳統的金屬樁冠修復往往會面臨冠折、脫落或冠脫落的風險問題。相關研究表明,口腔修復成功的關鍵與良好的材料耐腐蝕性能和機械性能之間密切聯系,且如果材料制作簡單也能有效縮短修復時間[1]。所以傳統的金屬樁冠修復在這些方面存在明顯缺陷,需要在技術層面進行改進和優化。但無論是可塑纖維樁還是預成纖維樁,都可以在滿足生物相容性和制作簡單的前提下便于取出。例如患者出現根尖病變或是其他原因需要更換纖維樁時,患者承受的痛苦程度更小,臨床療效有所保障[2]。
對于大面積缺損的牙齒而言,牙科醫生本身會選擇將修復體的其中一部分插入根管之內獲得固位,即修復體樁結構。樁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核和冠的固位力,并且直接強度不會影響抗力,在固位力足夠的前提下起到修復缺損的作用。預成纖維樁不僅在前牙美學修復環節可以發揮作用,在后牙多壁缺失根管治療環節也能通過多棵纖維樁的置入完成修復過程。
綜上所述,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過程當中都可以成為縮短修復時間的重要措施,且該方法的成功率非常高,在口腔修復的過程當中能夠發揮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寧, 谷克曉, 劉黨利. 可塑纖維樁與預成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5):109-110.
[2]衣雪卿. 可塑纖維樁與預成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6, 03(11):115,117.
作者單位:云巖區人民醫院,貴州貴陽? 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