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川 王銀萍 廖玲英 秦艷玲

【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服務在顱腦外傷患者中應用對其焦慮評分、生活能力評分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內,我院顱腦外傷患者共50例,依據護理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優質護理服務)與對照組(常規護理服務),每組各25例,觀察2組患者護理后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顱腦外傷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有助于減輕患者焦慮,臨床價值高。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顱腦外傷;焦慮評分;生活能力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前言
臨床中,顱腦外傷是一種常見的創傷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其發病機制主要受外界暴力直接所致,主要包括顱骨損傷、軟組織損傷以及顱內組織損傷等,而隨著患者病情的持續發展,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較高,嚴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2]。因此,本文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就此措施對顱腦外傷患者的焦慮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情況重點探討,正文內容敘述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研究篩選自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期間內,我院收治的共50例顱腦外傷患者,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受傷原因主要有:重物砸傷13例,高處墜落15例,車禍16例,跌傷6例。
對照組(25例)男:女=16:9例,年齡在22~58歲,平均年齡(40±1.20)歲。
觀察組(25例)男:女=18:7例,年齡在24~60歲,平均年齡(42±1.26)歲。
所有患者均符合顱腦外傷的診斷,研究排除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比較2組患者的一般數據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1.2.2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措施如下:
急診階段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了解面對突發情況或身體疼痛等不適癥狀,患者易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心理問題;若患者有脈搏細弱、血壓持續降低等癥狀,則表示患者腎臟有嚴重的損傷,應及時檢查并診斷;若患者處在昏迷狀態,應觀察其有無腦病先兆,確定瞳孔變化情況,如果患者的單側瞳孔或雙側瞳孔未有光放射現象,但出現針尖狀縮小,意識有障礙等現象,將其確定為早期腦病,應及時處理。另外,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穩定好情緒,保證搶救的順利進行。
意識恢復階段護理:①患者由昏迷轉至蘇醒期間,其處在高敏狀態,一點點的刺激或是生理上的不適均會產生躁動。因而,醫護人員應為其提供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一個治療環境。②加強基礎護理。醫護人員應定期為患者進行按摩和清潔,促使局部血液循環正常;及時更換患者衣物、床單被褥等,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多用溫水擦拭身體,從而避免壓瘡發生。③長期昏迷的患者,其吞咽、咳痰等功能的反射程度均呈現減弱狀態,加劇分泌物阻塞氣道風險,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氣道管理,吸痰同時進行霧化吸入、氣道濕化等治療,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有效預防呼吸系統感染的發生。④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并依據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工作特點等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不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并通過講解疾病相關治療措施、預后效果,例舉成功案例等方式,提升患者治療信心。此外,相關醫護人員可多詢問患者所需,及時解決,讓患者在這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關愛。
病情穩定階段:待患者病情逐步穩定后,會出現不同程度語言、肢體功能等障礙,因此,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回復情況,有針對性制定功能鍛煉計劃,并逐項寫在實行的卡片上,放置其床頭位置,幫助患者完成訓練項目,并逐項登記,醫師依據患者訓練的情況逐次調整。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2組患者護理后的臨床效果,主要包括焦慮評分及生活能力評分。
焦慮評分判定標準:采用焦慮自評定量表(SAS),臨界值在5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焦慮的情況越重。
生活能力評分判定標準:采用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進行評定,內容包括進食、穿衣、如廁、修飾等內容,分數越高,則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對比2組患者護理后的SAS、ADL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SAS、ADL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顱腦外傷作為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病情復雜多樣,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休克等癥狀,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征[3]。隨著病情的持續發展,易誘發患者腦血流灌注不足,繼而產生繼發性腦損傷,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的影響。
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堅持以人性化護理作為準則,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優質化的護理服務,在護理的過程中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重視和尊重,有效提升護理的效果。本文護理中,通過對患者急診、意識恢復和病情穩定這三個階段內,實施具體化、科學化的護理服務內容,減少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生活質量[4]。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應用優質化護理服務有助于改善顱腦外傷患者的焦慮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肯定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俊杰. 優質手術室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及價值探析[J]. 中國傷殘醫學, 2016(1):144-145.
[2]姚小紅, 石煥階. 優質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06):778-779.
[3]洪瑞蓮. 院前優質急救護理在重度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8, 24(24):3870-3873.
[4]高玉娟. 分析優質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6):240-241.
作者單位:南充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A區,四川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