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紅霞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開始時間為2019年2月,結束時間為2020年1月,需要選取98例呼吸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符合本次研究標準。采用等分制研究,對照組(n=49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n=49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用應急護理措施,研究期間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記錄工作,重點記錄患者護理有效率、呼吸頻率、心率。結果:觀察組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后護理有效率為95.32%,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命體征,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應急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引言
呼吸系統疾病對患者氣管、支氣管以及肺等均具有損傷,會誘發多種并發癥。本次研究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98例呼吸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符合本次研究標準。采用等分制研究,對照組(n=49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措施,患者年齡≥45歲,≤76歲,平均年齡(59.84±3.69)歲),患者男女比例(29:20)例;觀察組(n=49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用應急護理措施,患者年齡≥46歲,≤79歲,平均年齡(60.25±3.48)歲),患者男女比例(30:19)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度低(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措施,即生命體征監測、靜脈注射等。
觀察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用應急護理措施,具體實施如下:(1)患者疾病比較危重,入院后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實時進行護理干預。部分患者具有痰液過多、呼吸困難等癥狀,隨時具有生命危險,需要加強巡視頻率,密切觀察、記錄各項生命指標變化,以便及時進行護理干預,避免耽誤患者“黃金”治療時間。(2)呼吸內科疾病種類多樣,疾病不同病灶部位也存在差異,臨床癥狀也不同[1]。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行應急護理時,需要根據臨床癥狀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若患者出現嚴重胸悶、憋喘以及呼吸困難需要立即疏通其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患者因嘔吐物、痰液排出不暢引發窒息。如果患者出現劇烈咳嗽、咳痰等狀況,首先需要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其次抽吸患者痰液,最終對患者行霧化吸入,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患者止咳、鎮痰類藥物[2]。(3)重癥呼吸道類疾病患者比較容易誘發感染,需要保持病室空氣流通,防止空氣出現污染物質,患者吸入后誘發呼吸道感染。此外,還需要定期對病室消毒,溫度控制在18℃~22℃之間,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防止溫度、濕度過低、過高引發患者呼吸道不適,提升治療環境的舒適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觀察指標為護理有效率、呼吸頻率、心率。
1.4 統計學處理
一般資料、觀察指標以及計數資料為本次研究的重要數據組成部分,為保證研究數據準確性,需要將其統一錄入計算機設備中,數據涉及較多需要通過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n)為本次研究的例數,觀察指標中護理有效率用(%)表示,呼吸頻率、心率用(次/min)表示,t進行數據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時,以(P<0.05)為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如表一所示,觀察組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后護理有效率為95.32%,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呼吸頻率、心率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研究數據差異度高(P<0.05)。
3 討論
目前,受大氣污染、水環境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空氣質量持續下降,對居民機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不斷提高。呼吸系統為人機體中的重要系統之一,包括氣管、支氣管、肺等重要器官,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以及慢性阻滯性肺疾病等,患者出現此些疾病時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憋喘、缺氧等,嚴重會引起呼吸衰竭。呼吸系統疾病不受年齡、性別限制,具有病情變化速度快,發展迅速的特點,需要及時對患者行針對性治療、護理,若患者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救治,肺、心以及其他組織器官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傷[3]。
本次研究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以便在患者危及情況下實施緊急救治,防止因準備工作沒做好,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運用應急護理措施后護理有效率為95.32%,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主要因為該種應急護理措施,會在患者入院后行全面評估,實時監測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做好環境護理工作,減少空氣中污染物,避免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曉蕾,潘建.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以及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9):3443-3445.
[2]周秀華,劉璇.應急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護理滿意度分析[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19,8(4):223-224.
[3]毛延迪.探究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89-89.
作者單位:嘉陵區人民醫院,四川南充? 6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