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目的:探究放射科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并制定防控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放射科檢查的患者(160例)作為觀察對象,收集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經Logistic回歸分析,感染組空氣中細菌率、年齡、檢查者是否消毒洗手、檢查滯留時間為影響放射科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P<0.05)。結論:只有對放射科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對于手消毒進行有效控制,減少手污染,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放射科;感染;相關因素;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放射科檢查的患者(160例)作為觀察對象,探究放射科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及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放射科檢查的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與醫護人員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及交流,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精神狀況無法參與研究,男性患者人數例數為81,女性患者人數例數為79,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認定批準。
1.2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的疾病資料并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觀察放射科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調查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分析,相關因素行卡方檢驗,用(n%)進行表示,P>0.05:研究數據屬于無意義數據,P<0.05:研究數據屬于有意義數據。
2 結果
2.1研究結果-患者臨床資料及感染單因素分析
經過單因素分析發現,空氣中細菌率、年齡、檢查者是否消毒洗手、檢查滯留時間與為患者的感染相關因素(P<0.05),實驗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見表1。
2.2研究結果-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感染組空氣中細菌率、年齡、檢查者是否消毒洗手、檢查滯留時間為影響放射科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經Logistic回歸分析,感染組空氣中細菌率、年齡、檢查者是否消毒洗手、檢查滯留時間為影響放射科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P<0.05)。
根據影響感染的相關因素制定以下防控措施:進行環境管理,在檢查室內安裝送風系統及換氣設備,每日進行消毒工作,將房門打開并設置換氣裝置,計算細菌總數,保證細菌清除率在90%以上,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檢查時需要洗手并利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避免產生感染[1-2]。為特殊人群進行管理,在傳染病患者檢查后需要進行系統的消毒,降低感染的危險,制定醫院管理制度,并擬定管理人員考核制度及管理標準,監督管理人員的防控工作,并組織管理人員及時補充感染防控知識,提升醫務人員感染防控意識,從根本上杜絕感染事件的發生[3]。
加強手衛生意識,醫務人員需要加強洗手意識,降低院內感染率由于接觸性傳播為院內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其中包括有創性檢查、治療以及肢體的直接接觸等.院內感染約30%為工作人員的手傳播造成的,因此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對于手消毒進行有效控制,減少手污染。
綜述,對放射科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發現醫務人員需要加強洗手意識,降低接觸性傳播并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填,陳薪旭,王埮.缺血性卒中后認知障礙與腦梗死分型及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04):543-548.
[2]陸錫波,陳利豐.放射科院內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07):35-36.
[3]徐建國.放射科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8,35(07):53-55.
作者單位: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金堂醫院, 四川成都?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