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B站的首次線下跨年晚會,直播觀看人次高達8000萬,獲得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中青報紛紛點贊,贏得高人氣與高口碑的雙豐收。依托B站成長的當代年輕人在與主流文化的碰撞與對話中,以獨特的話語方式逐步融入官方愛國主義文化圈層。
關鍵詞:愛國主義;新時代;傳播方式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086-02
2019年12月31日,一直貼著“二次元”“小眾亞文化”標簽的視頻網絡平臺Bilibili(簡稱B站)舉辦了名為“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會。這次晚會豆瓣評分高達9.2,直播人次8203萬,同期數據遠遠超過各大主流衛視,成為2020年開年流量競爭中的首個“爆款”。不同于以往二次元、小眾調性,B站邀請了電視劇《亮劍》中楚云飛的扮演者張光北老師和現役、退伍軍人組成的軍星愛樂合唱團,共同演繹《亮劍》主題曲《中國軍魂》,瞬間引發彈幕集體高潮。以“80后”“90后”“00后”為主體的年輕用戶刷爆屏幕,表達身為華夏兒女的自豪感。
在此之前,B站就是愛國文化輸出重地,年輕一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2019年國慶大閱兵期間,大批用戶上傳各種樂器演奏的《鋼鐵洪流進行曲》《東風浩蕩進行曲》等閱兵曲目,獲得極高的播放量與點贊量。國產原創動漫《那年那兔那事》以近代中華民族復興富強為藍本,講述了一群生在“種花家”(中華家)的兔子(中國人)抵御外侮,光復中華的熱血故事。“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成為B站許多年輕用戶的愛國口號。
一、小眾平臺B站的愛國主義傳播特點
(一)泛娛樂化的愛國主義
B站的文化潮流以“彈幕”和“鬼畜”著稱,這兩樣表達形式都將愛國主義進行泛娛樂化改造,形成了獨特的B站文化風格。“彈幕”是指B站用戶在觀看視頻時不斷劃過的字幕,這些字幕由觀看視頻的用戶發送,相互之間可以形成同畫面的交流。在B站播放量極高的軍事題材電視劇《亮劍》中,許多用戶通過彈幕交流對主角、劇情、臺詞的想法,找到了屬于愛國群體的社交感和歸屬感。以彈幕為基礎,用戶們創造出了很多獨特的文化“梗”(某種娛樂化的可供多次使用的話語框架),如“意大利炮”“開炮”,對李云龍、楚云飛等劇中人物進行了放大關注和多次創造,取得了戲謔、搞笑的娛樂效果。B站用戶還將《亮劍》的視頻素材剪輯成“鬼畜”視頻,對經典的畫面和聲音進行不斷重復和組合,令人過目難忘。B站用戶通過瓦解原視頻的嚴肅感,在戲仿和再編碼中打破愛國主義的教育意蘊和文化隔閡,將愛國主義在更廣泛的范圍中傳播。
(二)想象的愛國熱情
國家話語的生成與傳播是基于共同的情感記憶和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是一種本源意義上的價值訴求,是最容易獲得大眾認同和支持的內容。[1]基于共同的情感記憶和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愛國主義文化的傳播十分容易獲得大眾認同和支持。B站特有的社區氛圍將人們集中到愛國主義文化圈層中來,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話語形式,加深了這種身份認同和共同記憶。以B站國產原創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以下簡稱《那年》)為例,其作為一部科普近代史和宣揚主旋律的紅色動漫,沒有強硬的說教,以兔子的動漫形象代表頑強不屈的中國人,講述了種花家(中華家)的兔子(中國人)經歷了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朝鮮戰爭等一系列磨難之后奮起騰飛的故事。畫面樸素,邏輯簡單,但情感渲染十分到位。第一季第三話中,《那年》以兩只兔子的對話展開了朝鮮戰爭長津湖戰役的故事,這場戰役中志愿軍戰士為了死守陣地,近3萬人凍死凍傷。劇中一只兔子發現戰友凍死時,說了一句:“不能哭,眼淚會凍住的。”“不能哭,眼淚會凍住的”這句話在彈幕中反復出現,幾乎覆蓋了整個屏幕,引起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三)情感驅動的群體沖動
極光大數據《2017年嗶哩嗶哩數據研究報告》顯示,80%的B站活躍用戶出生于1990—2000年,集中于經濟發達地帶。這部分用戶被稱為“Generation Z”(Z世代),成長于改革開放后經濟高速發展的內地,有著富裕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從小習慣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對國家和民族有著發自內心的認同感,情感能量是他們表達愛國的驅動力。由于愛國主義表達的正當性與崇高性,它在青年群體中具有非常強的回應率和動員力。[2]面對涉及國家立場的問題,他們條件反射式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抗議,并且尋求與自己相同話語和立場的同伴。因此,他們的愛國主義表達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緒共振,容易被煽動,被引向極端方向。在某些涉及國家立場的視頻中,某些用戶不僅觀點偏執,相互之間掀起罵戰,更有甚者鼓吹暴力,宣揚戰爭,完全不顧戰爭的殘酷代價。盡管網絡作為情緒表達的虛擬空間,對緩解現實沖突和壓力有著“安全閥”的作用,但群體極化的“罵戰”行為也可能強化輿論的民粹主義傾向,一方面引發內部矛盾和分裂,另一方面影響外交理性判斷,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如何做好愛國主義的新時代傳播
(一)主動釋放官方善意
B站年輕用戶的顯著特點是追求平等,他們不喜歡強硬地說教,但同時他們也對不同文化保持了包容、開放的心態,能快速地接受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立場。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先生曾因“霧霾防導彈”等言論在B站走紅,惡搞他的鬼畜視頻一度風靡B站。退休后,64歲的他主動擔當起普及國防知識的重任,進駐B站成為一名UP主(內容發布者),并且在B站開啟了視頻直播。2016年7月,在兩個多小時的B站直播首秀中,張召忠先生深入淺出地回答了“粉絲”所關心的國際政治、歷史、軍事等方面的問題,與年輕人平等交流,傳播國防知識。直播開始前,“粉絲”們就相互提醒彈幕禮儀,紛紛說要“給局座(張召忠的昵稱)留個好印象”。直播開始后,張召忠的身影大部分時間都被瘋狂的彈幕覆蓋,最多在線觀看人數達到70萬,網頁一度崩潰,足以可見主流文化并不被B站年輕用戶排斥,甚至可能被瘋狂追捧。正是因為張召忠隨和接地氣的傳播方式,他才能贏得B站用戶的喜愛與尊敬。
(二)情理交融論證愛國邏輯
真正的愛國主義傳播需要情理交融,把情感思維發展并上升為理性思維,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才能取得廣泛意義的傳播效果。這需要加強對具體事件的理論和邏輯分析。愛國主義的認知、情感和理性之間相互關聯,在現今情緒泛濫的輿論場中,體現科學理論性與邏輯嚴謹性的理性取向是值得追崇的。2017年1月,共青團中央進駐B站,從歷史事實、國際政治等方面不斷發布正能量、專業性視頻,截至2020年1月,其“粉絲”數已達585.5萬,總播放量高達8.5億。共青團中央上傳視頻中,播放量較高的《日軍侵華:不只是殺人》,以真實歷史照片和數據還原了日軍侵華的殘酷史實,得到了大量用戶的反饋。許多用戶自稱是“團團”(共青團中央的昵稱)的“腦殘粉”(十分忠實的“粉絲”),對共青團中央情理結合、貼近年輕人的傳播方式表現出極大的好感。
(三)社區化媒介素養培育
B站的用戶主體都是青少年,對于他們而言,媒介素養培育能夠使其在接收信息內容后,從中汲取正能量的成分,構建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健全的人格。
B站是互聯網中少有的高黏度社區化平臺,一貫執行嚴格的社區準入制會員模式,必須通過B站設置的100道題才能成為“正式會員”,才能享有相應的社區話語權。這100道題中有許多關于彈幕禮儀、發言規范等媒介素養的問題,B站董事長兼CEO(首席執行官)陳睿曾表示,100道題能增加會員們的破壞成本,引導他們接受社區的媒介素養教育。B站平時也會通過“會員節操值管理”的方式維護社區內部的話語秩序,嚴禁一些嘲諷或者挑撥的話語出現在公共話語空間。
三、結語
B站作為小眾亞文化平臺,憑借豐富多彩的話語形式,在與愛國主義官方話語體系的碰撞中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獨特道路。B站用戶以解構重構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主義熱情,官方話語應該重視并且合理引導,將泛娛樂化、想象的、沖動的感情轉化成穩固的理性認知和行動。
參考文獻:
[1] 張博.二次元社區中的國家話語傳播[D].南京師范大學,2018.
[2] 葉淑蘭,楊啟飛.社交媒體青年愛國主義表達的新態勢——以南海仲裁案為例[J].青年學報,2017(01):52-58.
作者簡介:張鑫(1994—),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宣傳與輿論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