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蓬勃開展的大環境下,將“事實證據鏈”融入到高中化學教學中已經成為教師的重點,通過設計“事實證據鏈”,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層次思考。在本次研究中,本文結合高中化學探究性課堂的教學現狀,基于“事實證據鏈”,詳細闡述了高中化學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希望能對高中化學教學提供支持。
關鍵詞:事實證據鏈;高中化學;探究性課堂
前言:構建探究性課堂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探究性課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改變傳統教學中“證據缺位”的情況,讓化學教學更加有效。基于實施事實證據鏈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將證據鏈融入到科探究中,關注證據、問題、知識三方面的融合,讓學生在尋找證據、分析證據中獲得成長。因此教師應該探索事實證據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新路徑,爭取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過于依賴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板書做的不詳細,并且當前熱門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優勢沒有得到體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課堂結束之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一知半解,面對教師的“題海”,在學習中找不到方向,容易喪失學習積極性[1]。
(二)教師講解問題的方法過于平淡
目前很多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點時,都是“統一做題、統一講解”的方法,很多同學雖然被問題占據了大量的學習時間,看起來十分忙碌但是卻沒有真正投入到學習中,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學習了什么內容。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經常會忽視一些淺顯問題的講解,但是對于很多后進生而言,即使問題的難度不大,但是依然存在學習壓力。教師沒有詳細介紹解題的方法與及技巧,學生面對“換湯不換藥”的問題也不能產生解題思路,影響了學習積極性。
(三)盲目相信化學實驗,忽視了學生學習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教師也希望通過實驗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當前教學現狀來看,在課堂進行化學實驗時很多學生確實積極性很高,聚精會神的觀察化學反應。但是在實際上,很多學生對于化學實驗更多是“獵奇心理”,希望在化學實驗中觀察到新鮮事物,在化學實驗結束后,實驗所帶來的新鮮感消失,實驗教學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二、對基于“事實證據鏈”的教學方法研究
從探究性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個過程中基于“事實證據鏈”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探索,在“提出問題和假設”、“設計方案”、“獲取證據”、“分析或者解釋”等環節中,層層遞進,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讓學生在事實證據鏈學習獲得進步與發展[2]。
(一)問題是“事實證據鏈”的催化劑
在整個教學環節,問題是其中的核心,對學生參與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階段,教師不僅要提出問題,還應該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發現證據,師生在真實的問題環境下,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并在沖突中實現思維發散,構建課堂的“頭腦風暴”環境,最終激發學習欲望。
(二)猜想是“事實證據鏈”的助產劑
每個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是不同的,而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科學猜想已經成為獲得知識點不可缺少的一環。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猜想并非教師刻意引導或者課前預習的產物,更不是主觀臆想、腦洞打開,而是要有確鑿的證據輔佐,在合理猜想的基礎上做出的探索才是科學有效的。
(三)探究是“事實證據鏈”的培養皿
在學生形成猜想之后,如何保證自己的猜想是有效的?這就需要同學進行探究,這也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成為課堂的主人,也能推動自己不斷接近問題真相,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可以通過化學實驗的方法,帶領學生觀察實驗想象,并從實驗現象中獲得證據,這樣所作出的猜想是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
三、基于事實證據鏈的高中化學教學思路分析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基于事實證據鏈能夠讓學生產生探索新知識點的興趣,在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打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事實證據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本文以蘇教版必修1專題三的《從鋁土礦到鋁合金》為例,對該教學方法做詳細研究。
(一)合理設置問題,引起學生對知識點的思考
1.產生疑問,開啟課堂學習的號角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路徑,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關注學生的需求,做到“知學生所想”,將學生置于課堂中央。同時化學本身具有特殊性,很多化學現象都可以在生活中發現出處,所以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盡量為學生提供探索的土壤,在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疑惑,最終激發探索欲望。
例如在本堂課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氧化鋁是兩性氧化物”的知識點形成正確認識,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老師將鋁片放在硫酸銅溶液中,會發生什么情況呢?”而在學生的潛意識中,銅本身的活潑性強,那么教師的這個問題十分簡單。面對學生出現的這種“輕視”心理,教師將鋁片放在硫酸銅溶液之后,同學們會發現,并沒有出現紅色銅析出的現象。此時同學的腦海中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腦海中出現疑問,探索知識點的欲望出現了。
2.合理質疑,引導學生思考
在“事實證據鏈”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通過合理啟迪,使學生產生沖突認知,由此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最終產生學習欲望。而結合當前教學經驗來看,在教學期間教師通過化學實驗,能夠引起學生對知識點的反思,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可以成為教學的突破口。
例如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先用坩堝鉗夾住一個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之后,輕輕晃動,此時可以發現融化后的鋁沒有滴落,仿佛有一層膜“兜住”鋁。針對這個化學現象,教師提出問題:“是什么‘兜住’了鋁,這種情況對于生產鋁制品有什么意義呢?”在這個問題下,學生探索的欲望被進一步激發,同學迫切的希望了解問題答案。
(二)科學猜想,形成頭腦風暴
⒈有理有據,科學猜想
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對各種問題的猜想都是激發學習欲望,在各種猜想中,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對知識點的認知也越來越全面。
在本堂課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氧化鋁是兩性氧化物”的概念形成科學猜想,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為同學提供多種猜想的依據:⑴我們在使用鋁制高壓鍋加工食物時,需及時將食物取出并及時清理干凈,這是要避免食物(尤其是酸堿食物)對高壓鍋產生腐蝕。⑵在清洗高壓鍋時,應該用溫水、清水,加上清潔劑清理,而不能用鋼絲球等用力擦洗。⑶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用鋁制器皿盛放腌制食物。在提出上述猜想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學生會聚精會神的觀看,在觀看期間教師提出問題:“通過這些視頻,你認為氧化鋁的性質是什么?”在觀察視頻過程中,學生紛紛陷入思考。
⒉提出有廣度和深度的猜想
在化學教學期間,教師要避免學生的猜想過于“淺顯”,所以在猜想環節,教師可以按照上述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你想要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上述實驗?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組,采用分組學習法,為學生討論學習奠定基礎。
(三)有效總結,讓知識開花結果
⒈來自于實驗,引導學生總結知識點
在事實證據鏈教學中,當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的結論之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總結知識點,并結合本堂課實驗結果,讓學生能夠從中提煉出正確知識點,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認識。
所以在本堂課的推理環節,學生已經學習了堿性氧化物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質,而結合本堂課的實驗結果,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考:“氧化鋁有什么樣的化學性質,可以將它歸類為哪一種氧化物?”通過實驗,學生對氧化鋁的性質有了很直觀的認識,所以教師的這個提問更多的是一個簡單的思維活動,學生已經認識到氧化鋁所具有的兩性氧化物特征。而對于學生而言,這個概念更多的是通過自己探究得出的,而并非是老師傳授的,因此對該知識點的認知更加深刻。
⒉放飛思維,勇敢質疑
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復雜的情況,這是因為化學實驗并非流水線產品,會產生的化學反應也是多變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探究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有同學會產生疑問:在將打磨后的鋁片放在硫酸銅溶液內之后,不僅有紅色物質析出,還可以發現氣泡,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過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探索這種“意外”情況,并通過查詢網絡以及開展實驗等,探尋問題的答案。
結束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基于事實證據鏈的教學方法滿足探究性學習要求,在教學期間,教師更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學生感受到探索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激發學生探索知識點的樂趣,在探索過程中使學生明確知識點,讓學習更有效果。
參考文獻
[1]柯洪偉.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0(09):74-75.
[2]張磊.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3):141-142.
作者簡介:陳菊,1981年9月28日,漢族,女,江蘇太倉,中學一級,碩士研究生,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