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寶
摘 要: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語文為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知識。其中,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取文學知識、提升語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課堂教學工作十分重要。下面本文結合高中語文有關內容,就如何優化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展開如下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前言:學生的思維在不斷變化,而教師也要不斷優化和創新語文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因此,本文對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展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提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一、對閱讀內容進行優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的學習動力,如果學生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再好的教師也無法讓學生投入到課程的學習。其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動有趣的閱讀教學內容,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欲望。至于有趣的閱讀教學內容可以是圖片、音樂及影像內容等。當教師加入這些教學內容,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在引入這些有趣內容之前,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哪些教學素材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另外,也需要注意閱讀教學的目標,引用符合教學內容的參考資料,這樣閱讀教學才更具針對性[1]。
以高中語文《故都的秋》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導學生閱讀這類寫景類的散文內容時,為了增加閱讀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師可以上網收集一些關于秋天的圖片、影像內容。然后,在正式上課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播給學生觀看,從而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感官認識。然后,教師還需要結合閱讀教學的目標,將課文中的知識與圖片等教學資料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將文中的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秋院清晨”、“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等畫面時,教師就可以出示相關的秋景圖片及視頻資料,以生動有趣的素材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課文中描述的秋景與圖片進行比對,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筆下故都的秋的“清”、“靜”以及“悲涼”。
二、對閱讀教學的提問方式進行優化,以刺激學生的探索欲望
高中生學習知識都有一定的動機,只有找到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讓學生投入到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優化提問的方式,結合有趣的教學問題來展開閱讀教學。但是,教師需要注意問題的提問方式,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提問。同時,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問題,這樣才能尋找出問題的答案。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并帶領學生體會文章中的重點詞匯。然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對學生提出有關的閱讀問題,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文章內容。
以高中語文《赤壁賦》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先上網收集一段關于赤壁之戰的歷史故事以及影片,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在學生大致了解赤壁故事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課文內容的第一段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第二段怎么描寫簫聲的?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第三段蘊含了作者哪些悲傷情緒?然后,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在思考和探究過程中,學生反復閱讀課文中的內容,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課文中的知識。在學生回答完上述的問題之后,繼續向學生提問:該篇文章向我們闡述了什么道理?這時學生會再次返回課文中,并第一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閱讀[2]。
三、優化閱讀課堂互動環節,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氣氛
互動環節是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活躍語文閱讀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獲取閱讀知識的有效教學環節。因此,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安排有效地課堂互動環節,讓學生愿意與他人交流,從而分享自己的閱讀想法,以提高課堂的學習和交流氣氛。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重要的知識點后,安排足夠的課堂互動時間,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的交流和互動,從而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探討氣氛。然后,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展開互動,以盡可能提升學生互動的信心。
以上述《赤壁賦》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問題的討論。學生討論完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表達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來的想法進行評論,以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分析第三段客人的回答中,很多學生看不出其生悲的原因,這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并且提示一些關鍵詞,慢慢引導學生展開分析,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對語文閱讀訓練方式進行優化,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合理有效的閱讀訓練,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技能,還能增加學生的語感,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但是,由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時間有限,導致語文課堂閱讀訓練的內容比較少。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除了在課堂上安排相關的訓練內容外,還可以通過作業的方式來安排課后閱讀訓練,從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組織閱讀訓練活動,通過閱讀訓練活動的開展,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3]。
以高中語《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教學內容為例,在學習完這些景物描寫等散文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關于景物描寫的閱讀題目,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及內容。比如,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內容,又或者是找出課文中抒情的語句等。此外,教師還可以抽取每周學生比較空余的時間,組織相關的寫景訓練活動,訓練的內容可以是仿寫寫景文章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從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寫景知識展開更為深入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鞏固閱讀學習成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學生的思維是不斷變化的,所以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方式也應不斷優化,才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閱讀需求。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來優化現有的閱讀教學工作,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陳志賢.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8):28-28.
[2]張雙威.優化高中語文閱讀,增強閱讀教學實效[J].教育,2016,5(12):309-309.
[3]朱柳薪.高中語文課堂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整合方法分析[J].讀書文摘,2017,11(17):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