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雯
摘 要:高校開設法國文學課的目的和初衷在于提高學生的法語語言能力,并通過法國文學作品的學習來提高學生對于法國文化的認識,從而能夠從文化這一更深的層次來理解法語語言的規律和內涵。大數據理念是指將海量的數據進行整合,然后通過分析之后對使用者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個性化的服務。顯然大數據理念對于提高法國文學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大數據理念的內涵、外延以及大數據理念之于法國文學課教學的價值入手,通過對當前高校法國文學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基于大數據理念的法國文學課優化策略,需注重學生文學偏好以及法語基礎資料的收集,豐富教學手段并提高法國文學課教學的全面性。
關鍵詞:法國文學課;大數據理念;個性化;針對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H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54-03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2018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大數據理念對法國文學課的改革”階段性成果(J18B04)
法國文學課的開設通常是在大學三年級或者是四年級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具備了一定的法語語言基礎,在詞匯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文體學習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更進一步地去提升語言能力。在這個階段學生更多地需要從文化的角度來進行法語的學習,這樣才能夠更加理解法語語言的規律和內涵。但是經歷了兩年的法語語言學習,學生的法語水平漸漸拉開,畢竟學生接觸法語的時間較短,不像英語的學習,學生在走入大學校園之前就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學習。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法國文學作品時候所擁有的法語語言基礎,而其語言基礎的不同也決定了學生學習困難程度和興趣、積極性的不同。為了提高法國文學課的教學效果,針對性和個性化無疑是這門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大數據理念的內涵及外延分析
(一)大數據理念的內涵
大數據顧名思義就是指大量的數據,其是建立在云計算的基礎之上而產生的概念。大數據最大的特征就是多元化和集成化,其最大的價值就在于高效性、價值高密度和真實性,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的特點可以一一發揮出來,其就像是一個數據的集合體一樣,反映被調查的所有對象的所有調查數據,然后經過云計算和分析,提供使用者最高效、最真實、最具價值意義的個性化資料。
大數據理念的基本過程是匯聚、整合、分析然后進行個性化的應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大數據理念讓使用者具備的視角更高、更廣,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全面,而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又可以呈現出一種極具針對性特點的態勢,通過數據的整合和分析,可以知道目標的個性化需求,然后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或者是幫助。
(二)大數據理念的外延
大數據這一概念最早誕生于互聯網領域,應用最早也是在互聯網行業,但是顯然在數字化時代之中,認為大數據只在互聯網行業之中使用顯然是對其實際意義的狹義理解,也是對于所能夠產生的價值的低估。大數據理念之于教育領域的指導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可以說是非常符合時代的發展和價值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大數據理念所具備整合思想的前提就是對于多種價值取向和審美選擇以包容和承認,之后對所有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整合,最后通過分析再進行個性化的反饋。這對于教育領域而言無疑是對于生本理念的最大肯定,生本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根據學生的所需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大數據理念所強調的整合和分析也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價值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教師所應當在教學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基于大數據理念,教師既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同時也是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整合者和分析者,教師要注重整合學生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然后根據教學實際條件進行客觀的分析并給予針對性的教學服務。
二、大數據理念對法國文學課的價值
(一)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文學課的教學所需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認可度的問題,文學需要學生以較為深刻的層次去理解和接受,法國文學課的開設目的并不局限于從文學作品的角度去傳授學生法語語言知識和技巧,而是要讓學生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能夠從文化乃至是精神層面去理解法語語言文化。而這就非常需要學生保持很高的專注度和興趣,另外文學作品的理解往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相同或者相似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
大數據理念所強調的個性化服務無疑對法國文學課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對于學生個性化的法國文學作品的選擇來了解學生的文學偏好,同時也通過這一方式來更好地了解學生所具備的法語語言基礎,然后根據收集而來的有關于學生法語語言基礎水平和文學偏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根據既有的教材內容合理添加和補充一些輔助性課外法語文學作品,以這樣的方式來有效地保證自身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針對性一直都是教育領域非常強調的教育屬性,法國文學課的基礎是學生所具備的一定的法語語言基礎,但是個性化和差異性在學生群體之中的存在也是相對客觀的,教師無法忽略其存在,更無法避免其對于自身教學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生本理念所強調的個性化和針對性其實與大數據理念所強調的個性化服務是不謀而合的,兩者都非常看重于對于目標實際需求的滿足程度[1]。
(三)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文化的理解是多元化角度的,作為文化的承載,語言的學習也應該是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個性化保護,避免將學生的文化理解以及取向進行模式化的固定,那樣不僅不會起到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以及對于法語文化的理解,反而會引起學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基于大數據理念下的法國文學課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對學生個性化傷害的局面,其數據整合的思想尊重了學生在面對法語文化之時而產生出的多種多樣的取舍和理解,而其數據分析思想也非常能夠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基礎之上促進教學工作實效性的提高,同時也能夠給予學生以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服務,讓學生在文化的理解方面與教師能夠產生出更多的共鳴和思想溝通。這樣學生的個性會逐步地轉變為審美取向的形成和審美情趣的提升,進而逐步使學生產生一種獨具個性的文化理解,讓學生以其最適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法語語言能力。
三、法語文學課教學現狀
(一)文學理論灌輸較多,課程缺乏趣味性
當前我國高校法國文學課教學之中,文學理論灌輸現象十分嚴重,很多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之上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文學理論灌輸,更多地從理論的角度來引發學生對于法國文學作品的認知。殊不知這樣對于學生的興趣傷害是非常明顯的,學生們由于法語語言基礎不同,其對于法國文學作品的理解本就不同,如果教師一味地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進行授課的話,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還能夠慢慢地跟上教師的思路加以理解,而基礎略差的學生則只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中越落越遠,興趣也會愈加失去。
(二)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個性化考慮
文學課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首先文學本就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藝術形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對于文學的理解和認知每個人是不同的。法國文學課教學不僅面臨著文學課教學獨特的特點,更面臨著學生參差不齊的法語語言基礎和對于獨具特色的法國文學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方式。然而現階段法國文學課教學之中,這種個性化的考慮并不多見,教學手段也相對單一,教師沒有以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來確保學生對于法國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認知[2]。
(三)文學課教學脫離歷史環境和社會環境
對于文學作品的深刻理解需要建立在對于文學作品產生以及所反映內容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之上,任何脫離了歷史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文學作品解讀都是一種誤讀。但是當前法國文學課教學之中,此類現象較為常見,很多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過于集中在作品本身,這樣的做法固然沒有錯,但是所謂過猶不及,缺乏對于作者本人生平、所處時代等的深度剖析和介紹,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往往比較膚淺,很難理解作品深處的意義,因此法國文學課的教學無疑成了提高學生法語語言能力而開設的課程,絲毫沒有培養學生跨文化僅為交際和對于法語文化理解能力的作用。
四、基于大數據理念的法國文學課改革策略
(一)基于大數據思想,注重學生文學偏好以及法語基礎資料的收集
根據大數據思想,教師可以將學生平時所喜好的法語文學作品的種類以及在各項法語測試之中的表現整理成一個數據庫,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選擇來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推送一些輔助效果較好的書籍或者是資料。如對于法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重點推送一些相對淺顯或者是有相應譯著的作品,讓學生通過漢語譯著的幫助來提高對于法語文學作品之中詞句等的理解,讓學生的法語語言基礎逐步地提高。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根據其文學偏好來推送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更好地引領學生去理解法語語言文化,理解文學作品之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情感,感受異國文化。
(二)以大數據分析為方式,豐富教學手段
在大數據理念之下,教師首先要有意識地去整理學生在法語學習方面的各項數據,并從中發掘相應的價值。對于收集和整理的數據,教師要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方式,將不同學生學習法語的方式進行分類,如很多學生喜歡從文學作品之中領略法國文化,而有些學生喜歡從影視作品之中學習,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認知法語文化最為適應的方式為學生制定獨具個性的教學手段。在豐富教學手段方面,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與文藝相關的活動,如研討會、辯論賽等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文學討論,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對于法國文學作品的認識。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之中,教師也要不斷收集和整理學生們實際學習情況的數據,并加以客觀分析,根據學生們的實際表現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足,更好地保證法國文學課的教學效果[3]。
(三)運用大數據整合思想,提高法國文學課教學的全面性
文學作品的學習離不開對于作品時代和作者生平等的掌握和理解,越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其時代特色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注入的就越多。法國文學作為歐洲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整個歐洲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的作家比比皆是,如笛卡爾、薩特、雨果、巴爾扎克等,這些作家的名著無不深刻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和作者本人的思想。在進行類似作品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本著大數據理念的數據整合思想,將同一時期不同作品收集整理起來,為教學所涉及的作品做一個橫向的比較,讓學生能夠從多部文學作品之中理解作品誕生那個年代的社會特點和主流思想情況,這樣學生所看到的時代背景會更加立體,比教師直接照本宣科地講述法國歷史,效果要好得多。另外這種大數據的整合思想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法國文化,所謂文化就是指一個國家和社會形成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了一群人的集體意識。通過整合而來的多部相關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從中更好地捕捉法國文化的形態,也可以通過不同作家不同角度的描寫來更為全面和立體地認知法國文化,從而從文化的高度來更好地引領學生進行法語語言的學習。
五、結語
法國文學課的開設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法語語言水平的提升,而通過對于法國文化的理解無疑是促進學生法語語言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不僅如此,通過法國文學作品的學習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法國文化。結合于大數據理念,法國文學課的教學會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夠保證學生在文學課學習之中的成效,確保學生法語語言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而獲得更好的人文修養,成長為全球化背景之下具備良好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呂雪姣.國內法語專業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21):181-182.
[2]張能.高校專業法語的教學現狀剖析與對策[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6):119-122.
[3]陸偉麗,郭威威.淺談高校法語文學教學方式改革的措施[J].當代教研論叢,2017(1):124.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