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華
摘 要:本文基于目前傳媒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大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現狀,如缺乏天然的英語應用環境、學生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因材施教等。通過研究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目前面對的挑戰,如陳舊的英語教育理念有待改變、教學模式太過單一、大學課程設置不合理。結合傳媒時代的特點,探究創新發展策略,提出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創新、利用傳媒手段改變傳統考核方式、布置線上長期英語交流作業等。旨在為當代大學生英語教育提供參考,從而提高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
關鍵詞:傳媒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82-02
基金項目:錦州市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高端英語人才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雖然目前從幼兒園開始就有相應的英語教育課程,但是我國學生的英語日常應用能力卻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能夠進行外國貿易往來的英語人才更是稀缺。因此,在當今傳媒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之下,應該利用好這些高效便捷的平臺,對大學英語教育進行深一輪改革,努力提高教育的輸出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水平英語人才。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現狀
英語學科作為各大高校的主要考察學科之一,一直備受重視。但是由于英語畢竟與母語不同,缺乏天然的英語環境,學生日常溝通與應用都存在極大的問題。因此想要創新,就得從這些問題入手,找到創新點,才有可發展之路。
(一)缺乏天然的英語應用環境
目前國家雖然大力發展英語教育,重視英語教育,更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普及英語。但是我國畢竟不是把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沒有天然的語言環境。目前中國社會也還沒有發展成為人人都會英語的高水平語言狀態,學習語言光憑老師的課堂教育,完全不能滿足學習要求。加之英語語法本就與漢語有很大不同,課下若不及時訓練,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口語交流和傳授,要想把英語融會貫通就是難上加難。這些情況導致大學生擅長英語考試和做題,但是實際應用能力低。學生學的啞巴英語,不敢開口,也不好意思找同學、朋友一起訓練,所以一直都是考試的巨人、應用的矮人[1]。
(二)學生沒有引起重視,缺乏對英語的興趣
由于英語教育太過應試化,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不高,沒有把它當成一門技能語言和異國文化來對待,而是當作艱難考試的其中一門,不僅有畏難心理,還有抵觸情緒,自然學不好。
(三)沒有因材施教,也沒有按需教育
在目前英語教學中,傳授的知識都太過統一和片面,并沒有根據學生特點分門別類地實施授課課程。英語分很多種,有日常生活英語、商務英語、專業英語(醫學、法學、建筑學、設計學等)等。學生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去學習各種英語,中文還有那么多方言也不是人人都會。目前的大學英語教育大多是一氣呵成、一視同仁。不管什么專業,學的都是通用英語,有專業英語課的也基本都是在選修課程的范圍里。而大學生想要在工作中熟練地應用英語,只要掌握好專業相關或者自己想要掌握的類型就可以,養成習慣,自然可以觸類旁通,而不是像目前一樣,學習通用英語。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用不上,也沒多大益處自然不學,但如果與專業相關,學習專有名詞和專業英語表述,自然有壓力和動力會進行學習。
二、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目前面對的挑戰
(一)陳舊的英語教育理念有待改變
目前我國雖然十分重視英語教育,但是在各個階段的教育方法都是:記單詞、記詞匯、記句型、讀英語文章、做題等。總是通過卷面考試來作為主要的考核方式,學生興趣不高,這種教育模式和考核方式,也忽略了英語的實際應用,有礙于綜合型的英語人才發展,直接導致大學英語教育的成效下降,以及英語人才的就業競爭優勢不強等情況。
另外目前的主要教育理念還是老師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收為輔,死記硬背是大多數人學習英語的方法。老師要求背課文、寫作文,一時的背誦寫作,一旦通過,以后再也不檢查之前的課文背誦和作文情況,導致學生不能融會貫通。從長期考慮來看,這種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傳媒信息發達時代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模式太過單一,需要探究更多元化的授課方式
從目前課堂教育來看,老師上課的方式仍然以黑板板書為主,對于網絡設備以及傳媒平臺的利用還是比較少,最多就是通過投影儀播放一些英語視頻,而這很多時候都是曇花一現,并不是習慣性的教學模式。目前在枯燥的課堂上能迅速吸引學生興趣和目光的,就是視頻的播放,大家都期待這樣的課堂持續化,但是學校卻用之甚少,更別說更高科技的傳媒技術應用,不能很生動地傳授一門課程。普通課程尚不能吸引學生全神貫注,更何況是一門語言,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異質文化。
(三)大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應該更多注重實踐教育
從幼兒園到高中接受的英語教育幾乎都是理論教育。打好理論基礎固然沒錯,但是在文化更加開放、包容性更大、設施設備以及環境都更完善的大學里,更應該注重實踐應用。
目前大學英語課程設計,基本上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還是以記單詞、看文章為主,實際的英語口語交流和聽力訓練少之又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要把理論轉化為出口成章,筆下生花,就要盡量創造英語環境,而大學本就擁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每所高校都基本有外國留學生或者外教,或者聘請幾位兼職教師,開設一些實踐課程,都會對目前英語應用能力低下的狀況改變大有裨益。
三、傳媒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的創新
通過傳媒技術,可以尋找到適應新時代發展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有助于大學生英語教育的發展。
(一)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創新
有的學校可能會說學校沒有留學生,沒有外教在學校任職。那么利用多媒體,也可以實現遠程教育,擔心學生課下沒有英語交流環境,就盡量在課堂上呈現。不需要外教在教室里,可以通過遠程視頻跟學生互動和交流,既有緊張感也有新鮮感。教室可以配備一名教師進行協助和管理,外教老師則通過視頻通訊方式講授內容,提問、回答都通過多媒體傳送。而且有實時翻譯,機器可以自動翻譯外教語言,必要的時候直接調出[2]。這樣既克服了空間上的障礙,也能盡最大的能力把學生放入英語環境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二)利用傳媒手段改變傳統考核方式
現在的大學英語考核,除了期末的常規考試,學生更在意的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這種考試也無疑增加了學生的應試技能卻沒有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基于目前傳媒技術的發達,可以借鑒視頻錄制來考核大家的應用交流能力。書面考試側重于語法、理論等刻板知識的考核,運用能力考核可以靈活一些,比如,隨意找一名外國朋友,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路人,只要愿意交流即可,隨機與其談論什么話題,交流兩到三分鐘,拍成視頻上傳到考核平臺,還可以加入學生的創意等。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膽量,也能提起他們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并且為了完成考核學生也會督促自己去鍛煉口語和聽力,這樣更有利于培養綜合型英語人才[3]。
(三)布置線上長期英語交流作業,持之以恒
初中學習英語就會知道有很多朋友都會有“pen pal”,也就是筆友。作文很多時候都會考察問候函、問詢函、邀請函以及致歉信等,在一些特定模式里的生拉硬拽往往達不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學校能夠與國外某所想要加深漢語言教學的學校合作,完全可以給學生都配備一名“pen pal”。通過教學網絡交流,從一入學就可以通信,來往信件有最低數量要求,在此基礎上可自行安排內容。中國學生用英文問候,外國學生用中文回函,或者一段時間雙方都用英文,一段時間都用中文,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也加深了外國朋友對于漢語的理解,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這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持之以恒。在日常生活中同齡人總是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也有助于打開大家英語世界的大門。
(四)慕課形式的線上游戲型英語教育
語言的學習貴在時時訓練,趁熱打鐵。有的同學在課堂上學習之后,課下是不會自覺主動再學習英語的,如果設置線上的英語作業,也有回顧和重溫的好處。老師可以把上課的課件以及與本堂課相關的背景資料、文化介紹等一起上傳,包括批注好的特定語法的講解視頻,有利于學生課下隨時都可以回顧和查詢。每節課后都設置通關游戲,游戲內容可以結合打怪升級這樣的概念,并且與當次課堂知識息息相關。游戲既能吸引學生興趣也可以做到及時考核大家的掌握情況,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付之于現在流行的青銅、白銀、黃金等級,促使他們去答題升級。如果課后作業做錯了,也可以通過做其他任務來升級,這些內容就是與錯題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錯題的印象。趣味性的課程溫習,比生硬的考卷要有吸引力得多。
四、結語
結合發達的信息傳媒技術,拓展目前死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以學生更容易且更樂意接受的方式,開心地學習英語。尤其在傳媒時代,更是有視頻教學、遠程教育、課后線上練習這樣的多重趣味方法。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到一起的教育形式,才有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新型教育模式,對于我國培養更多高質量的英語人才大有助力。
參考文獻:
[1]崔曉慧.傳媒信息時代下的大學英語教育創新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1):149-150.
[2]許敬.“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C].遼寧:第十三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2016.
[3]柳永祿.形成性評價體系改革對地方二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以紅河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為例[C].四川: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2016.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