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婧怡 邵曉軒
摘要:增值稅是我國當今稅收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也是我國企業稅負的主要構成。本文以94年增值稅改革為切入點,介紹增值稅的概念、特點,分析“營改增”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積極作用,同時探討了增值稅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的地位與作用。
關鍵詞:增值稅;營改增;中小企業;經濟新常態
1.增值稅的概念、特點與作用
增值稅,顧名思義,是對商品流通和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增值額進行課稅的稅種,主要的負稅人是經濟活動中創收的企業和個體。增值稅在我國的前身是營業稅。相比起對整體營業額征稅的營業稅,增值稅僅對對每個生產經營環節所產生的增值部分征收稅款,因此增值稅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能避免重復征稅,從而減輕稅負。此外,增值稅還能形成生產鏈上下游企業的相互監督機制,有效避免偷稅漏稅,降低財政部門的征稅成本。目前,增值稅是我國稅收體系的重要稅種之一。
2.我國中小企業與增值稅
2.1我國中小企業的劃分與規模
我國中小企業的劃分經過了幾調整。其中從定量的角度上,我國主要根據從業人數、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等指標進行界定。2011年6月,我國在不改變劃分指標的基礎上擴展了企業規模類型,將微型企業從中小型企業中分離出來,由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類企業擴展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其中,我國小微企業占總數的比重超過70%。
2.2中小企業與增值稅
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卻面臨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和人才流失、團隊建設、商業模式等內外部因素的制約,發展情況不甚樂觀,其中資金緊張,財務困難尤其突出。稅收負擔是企業生產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通過減輕稅負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生產瓶頸,減稅降費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營業稅是中小企業的主要稅負之一,但由于營業稅主要按營業額全額征稅,貨物生產需要消耗勞務和其他貨物,勞務提供也需要消耗貨物和其他勞務,因此,貨物銷售和勞務提供實際都存在重復征稅,對企業而言是在無形中增加了稅收負擔,尤其對于資本力量較為薄弱的中小企業而言,重復征稅帶來的弊端明顯,嚴重遏制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和長期發展。因此,企業稅負的改革迫在眉睫,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這樣一項重大的改革應運而生。
3.淺析“營改增”的作用
94年分稅制改革后,我國一直采用營業稅和增值稅“雙稅并行”的制度,導致重復征稅,給中小企業造成了較大稅收負擔;對第三產業不公平的稅負證書歐也嚴重積壓了生產型服務業的生產空間和產業發展潛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稅制改革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具有多重裨益。
3.1減輕稅負
對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原來5%的營業稅降為3%的增值稅,負稅降低了40%,極大地減輕了稅收負擔,而小規模納稅人占中小企業的70%,可見這一降稅減負的舉措力度大且影響范圍廣。除去稅率的降低,“營改增”過程中還更加規范了稅收優惠的問題,增加更多抵扣項目,間接降低了實際納稅金額,減輕企業負擔,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使這部分市場經濟主體煥發活力。
3.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除去降低稅負的核心優點外,增值稅的擴圍還刺激了中小企業的自助創新。我國中小企業本身就是研發創新的主體,通過降低中小企業稅負,原來從屬價內稅的營業稅轉變為屬于價外稅的增值稅,使得企業利潤增加,資金流擴充,企業可投入研發創新的資金增加。此外,“營改增”許多政策項目設計的范圍圍繞科研創新、高新技術領域,因此能夠以低稅率吸引更多企業對這些領域的投入,從而也會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雙重作用下,增值稅可以有力加速中小企業的技術革新和生產能力進步,對國家各產業的科技發展也有著舉重若輕的重要影響。
3.3其他優點
伴隨著稅負減輕和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營改增”還帶來了許多延伸性的優點。例如,通過減輕負稅,能夠降低中小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從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同時也能提高盈利能力和融資能力,促進中小企業的積極融資和擴大經營。可見,營業稅改增值稅不僅從稅負等方面帶來了直接的積極影響,也間接降低了中小企業的其他運營成本,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更深的層次潛移默化地促進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
4.經濟新常態下增值稅的改革及影響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式的變化,我國步入經濟新常態,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發展中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逐漸突出。過去常用于刺激經濟的供給側的調控工具,如部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如今只能起到短期緩解的作用,而無法深入問題核心。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通過一系列市場化和法制化的制度性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創新驅動發展。而我國在2019年下調增值稅稅率,16%降為13%,10%降為9%,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擴大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意愿,也有助于進一步降低稅負,提高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是順應和符合新常態下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增值稅改革也是我國進一步進行市場化和法制化改革的重要要求,是迎接新常態挑戰的重大戰略。
參考文獻:
[1]許生,張霞.經濟新常態下的稅收制度應對研究[J].稅務研究,2017(01):52-55.
[2]吳明.“營改增”對中小微企業稅負的影響[J].金融縱橫,2016(01):73-81.
[3]李旭紅,馬雯.稅收優惠與中小企業成長能力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14(08):79-84.
[4]王偉偉.“營改增”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14.
[5]鐘堅.中小微企業成長瓶頸的要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