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傳偉
作為學院道德講堂的主講人之一,前不久,在本系舉辦的道德講堂上,我把對師德建設的理解、感悟和踐行通過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經歷作了交流發言。下面通過幾個小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教師職業的一些感悟。
1.問路
有一天,一位同學在校園向我打聽工商系一位老師的辦公室地點,可我不認識這位老師,于是我讓同學稍等,我拿出手機,拔打工商系我認識的一位張老師的電話,向他詢問清楚同學要找的老師的辦公室地點,同學非常感謝。
還有一次,我在校園里遇到一位老師向我打聽一個多媒體教室的位置,這位老師是一位外聘教師,是第一次來校上課,于是我就引領著這位老師找到上課教室,并幫助他調試好設備。看這位老師臉上的笑容,我也感到很愉快。
道德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一個微笑中,一句溫暖的話語里,在為他人的用心服務里.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株花草,每個人都是學院的形象大使。
2.批評的藝術
一次,在焙烤實訓室上課,點名后,我發現一名叫宋奎的學生沒有到,在我的印象中,宋奎的遲到和早退已經有幾次,于是我決定借此機會好好“修理修理”宋奎,我吩咐班長與宋奎聯系,得知宋奎正在宿舍“自由自在”,班長通知他來實訓室上課。這次實訓課的內容是面包花色做型,每個同學的任務是做四個不同樣式的面包,我特意留出十幾個面團給宋奎。當宋奎氣喘吁吁的來到實訓室時,同學的面包制作已接近尾聲,我指著操作臺上的面團,讓宋奎完成自己的實訓任務。
宋奎站在操作臺前手足無措,將求援的目光投向四周的同學,同學們不禁發出善意的笑聲.看到這種情景,我想“修理修理”的目的已經初見成效,該適時轉入第二階段了,于是,我讓面包做型做的最好的同學擔任我的角色,手把手地指導宋奎進行面包的做型,當宋奎看到從自己手中做出的像模像樣的產品時,用愧疚和感激的眼光看著我,主動向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也點頭微笑,傳示我對他的原涼。
大學生的自由散漫往往讓我們老師頭疼而又無可奈何,如何實現師生之間有效和良好的溝通,來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需要我們不斷的研究和實踐, “外圓內方”,既要堅持我們教育原則和規章制度,又要注重方式方法,批評也是一種藝術,道德是行為的準則和規范,是人的一種內省。
3.愛無止境
小陳,制藥與生物工程系2007級學生,她來自臨沂一個貧困的山村,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小陳大學的費用基本上來自助學貸款,但小陳在困難面前并沒有氣餒,她好學上進,品學兼優,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但不幸降臨到她頭上,在她身體里已沉寂多年的癲癇在她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又卷土重來,時常發作,昂貴的治療費用無異是雪上加霜,給小陳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情緒十分不穩定。輔導員和同學們伸出溫暖的手,給予小陳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系黨支部也對如何幫助小陳渡過難關做了專門研究,決定由我協助小陳的輔導員進行重點幫扶。
一個愛的故事拉開了序幕,一個來自系黨支部重點幫扶困難學生的故事從2008年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小陳大學學習期間、求職和工作期間、以及組建家庭的過程中,一場愛的接力賽從未止住腳步。
針對小陳面臨的特殊困難,系黨支部十分重視。在小陳生病在家治療期間,作為黨支部成員的我受支部委托和學院就業指導中心的杜元剛主任專程赴臨沂,到小陳的家中看望她,給她帶去了營養品和救助金,并和小陳的父母就小陳今后的學習、生活等問題進行了深談,小陳的父母對來自學院的關心幫助十分感謝,小陳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心和呵護下,小陳順利完成了學業,在北京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前臺服務員的工作,但老師和小陳感情的紐帶并未因時空的改變而松弛,小陳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工作來回報母校對她的幫助和關心,我也一如既往地和小陳保持著聯系,繼續給予小陳如何適應職場發展的一些指導。
一天晚上,我接到小陳從北京打來的長途電話,電話中小陳情緒低落,她說工作中和顧客發生了沖突,單位領導對她進行了嚴厲批評,并進行了經濟處罰,她感到很委屈,也很難過。
我考慮到小陳剛參加工作不久,收入不高,長途話費又高,于是,我讓小陳掛斷了電話給她回撥了回去,1個多小時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在我的耐心疏導和引導下,小陳的情緒慢慢平復了, 自己重新對和客人的沖突進行了客觀分析,對事件的解決方法和思路也清晰了。沒過幾天,小陳給我發來短信,說事件得以圓滿解決,單位領導對小陳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給予很高評價。
2012年,小陳和一位寧夏的小伙子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工作單位也從北京轉換到了寧夏,新的環境、新的生活習慣、新的人際關系給小陳提出了一個個新的課題,我又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對如何處理好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等給予小陳關心和指導,并幫助小陳對職業發展進行規劃。當得知小陳目前正在自學酒店管理課程后,我又把自己購買的一個學習網站的使用方法告訴了小陳。
小陳非常珍惜我為她提供的繼續學習的條件,正在努力著。
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和關心不應是一條線段,而應是一條射線,從認識學生的第一天起,永無止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道德建設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知之、信之、行之。
4.求職
小劉是生物制藥專業的一名學生,因為參加專升本考試錯過了學院和系里舉辦的供需見面會,專升本的結果也未能如愿,自己參加了幾次企業招聘,都失望而歸。于是,她來到我的辦公室向我求助,我又幫她介紹了兩家用人單位,結果也未能成功。經過對小劉的進一步了解,我得知小劉想到她家鄉的一家藥企去工作,說來也巧,該企業是我們學院的校企合作單位,于是,我委托校企合作中心的曲振華主任和企業人力資源的負責人進行溝通,最終,小劉如愿以償。
小李是一名我系09級的一名班長,工作認真負責,得到老師和班里的同學的好評和認可,但不足之處是小李過于內向,不擅表達。在他競聘學生會時,我建議把他安排在社會實踐部,經過一年的鍛煉,他的人際溝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小李畢業后在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評為公司的銷售明星,當他電話告知我他的喜訊時,我仿佛感覺到電話那頭的小李燦爛的笑臉。
因材施教,全力以赴,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幫助學生構筑美好人生。
學生的成長和尊重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快樂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