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在縮減呈現居民收入差距、促進社會穩定、解決三農問題上,起著重要作用?;ヂ摼W的發展,有助于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創新、發展,利用網絡來對農產品進行調研、宣傳、結算,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本文針對“互聯網+”時代農產品常見的營銷模式進行分析,探討“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創新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
在電子商務、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下,傳統行業開始與互聯網平臺實現深度結合,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傳統行業發展模式,借助信息技術、互聯網,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這也改變了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為了提高營銷質量,需要以互聯網+時代的各類技術作為支持來創新營銷模式。
1.“互聯網+”時代農產品常見營銷模式
1.1第三方平臺營銷
第三方平臺營銷就是利用第三方平臺來進行營銷的一種模式,代表性的第三方平臺如淘寶網、京東等,近年來,第三方平臺中的農產品營業額逐年提升,應用經紀人、企業、農戶、渠道商+電商模式,通過對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結合,能夠發揮品牌優勢,提高農產品銷量。
1.2網絡直播平臺營銷
在抖音、快手等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下,誕生了多個網絡紅人,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營銷,能夠讓消費者直觀、清晰的看到產品,了解其生產、加工過程。網絡直播平臺營銷提升了營銷專業度,能夠發揮出規模效應,降低單品營銷成本。
1.3自媒體營銷
在微博、微信等軟件的普及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喜歡在自媒體平臺中瀏覽信息、發表意見,微商團隊也逐漸發展壯大。自媒體營銷有著高度信任關系,利用自媒體營銷,吸引了大量群體的消費,通過口口相傳、朋友圈轉發等,農產品銷售量不斷增加。
2.“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的問題
首先,網絡技術設施還有待優化:為了發揮出互聯網在農產品營銷中的作用和價值,提升營銷效益,需要構建出扎實的網絡基礎。目前,一些農村在網絡技術設施的建設現狀上不夠理想,設備設施落后,在信息搜集、發布上,較為遲緩。
其次,農民思想觀念滯后:農產品網絡營銷是利用互聯網開展的虛擬營銷,該種營銷模式與傳統營銷不同,部分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對計算機、網絡技術不夠了解,對這種新型營銷模式存在質疑,影響了互聯網營銷的質量。
3.“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創新
3.1制定信息共享體系
基于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信息網絡系統,能夠發揮出龍頭企業、政府的力量,借助各個平臺作用,將各類信息資源搜集、匯總,引入中介服務,構建信息網絡系統,發揮出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互聯網優勢,發揮出新型合作社、供銷社等農業組織的作用。同時,利用信息共享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地、交易市場信息進行整合,由產地信息中心負責對生產基地、農戶、批發市場信息進行匯總,將數據傳至區域信息中心。區域信息中心在接收到數據包后,利用相關數據為生產基地、農戶生產與經營行為提供指導,將相關數據傳至虛擬批發市場。虛擬批發市場在接收到數據包后,對信息進行交流、共享。通過信息共享體系,不僅能夠對信息進行共享,還可以通過各類數據來預測出農產品的價格走勢與市場行情,為相關區域農產品生產的市場調控提供指導。
3.2構建虛擬營銷市場體系
虛擬營銷市場體系的建設關鍵,就需要制定系統架構科學、功能完善的虛擬市場,其工作流程涵蓋“計劃”、“實施”兩個部分。在計劃部分,包括協議約定體系、在線計劃體系,將服務商、物流商納入其中,制定在線計劃體系,滿足在線交易、聯合預測、供應協調工作的要求。在虛擬營銷市場體系的應用上,要求各個參與主體與農產品批發市場簽訂協議,構建協議約定體系,制定動態化的合作計劃、聯合流通計劃以及聯合預測協議,根據各項統計數據,將其與預測體系結合,根據實際洽談情況來生成電子合同。
3.3制定農產品標準化體系
在農產品網絡營銷上,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重點,難度較高,需要發揮出政府的主導作用,具體來看,要嚴格根據農產品交易標準來對網絡營銷體系進行標準化分級,推出惠農電商政策,利用補貼的方式激發出農民參與網絡營銷的主觀能動性,建立標準化服務網點,方便各個主體的咨詢。同時,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提升產品的綜合影響力,農產品的營銷、推廣與品牌之間息息相關,對于消費者而言,面對兩款相似的農產品,在價格相當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向于購買品牌農產品。且網絡銷售依靠的是圖片、視頻,用戶無法真實感受產品品質,在這一情況下,品牌顯得更為重要,因此,需要做好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在相關領域的綜合影響力。此外,政府還要通過整合各地區運輸資源,借助第三方積極構建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快速高效完成各項運輸工作,保證物流運輸的透明化、網絡化,實現產品運輸的全過程監督和管理,進而更好地完成農產品配送工作,減少配送期間產生的經濟損失。
3.4提高銷售人員綜合能力
農產品網絡銷售對于人員綜合能力有嚴格要求,對此,要加強對銷售人員的培訓、教育。受制于各類因素的影響,農民群眾普遍文化素養較弱,不熟悉互聯網營銷技術和方法,在這一方面,政府要通過講座、專家指導等方式提高農民的網絡營銷意識,使至掌握必備的網絡營銷技術。同時,制定完善的培訓、教育計劃,培育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人才,強化人才在營銷技術、管理理念的培訓,構建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營銷團隊。
4.結語
我國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互聯網的便利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渠道,目前,農產品互聯網發展渠道已經得到了進一步擴展,但是受制于各類因素的影響,互聯網營銷渠道的利用率不高。為了發揮出互聯網在農產品營銷上的作用和價值,需要從理念、資金、人才、品牌等各個方面著手,持續提升營銷質量和營銷水平,帶動農產品互聯網營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都瑜.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8):21-22.
[2]姚行洲,趙紅梅,閃茜.基于"新零售"的新型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15):125-127.
[3]沈信希,陳偉,姚艷珊.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20,(18):54-55.
[4]章曉菲.試論網絡經濟背景下市場營銷策略的轉變[J].商場現代化,2020,(1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