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梅
摘要:閱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對待的部分。這是因為不管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還是在課下練習中,閱讀都是學生在語文中繞不開的形式,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體現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在此,本文從“加強多媒體的運用,創設良好的情境”“注意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做好閱讀評價,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這幾方面出發,對于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情境
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復雜的智力活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是學生需要重點對待的科目,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重要手段。為此,學生需要在閱讀過程中付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興趣、動力,總是在閱讀中陷入一種被動的狀態中,難以得到閱讀能力的切實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有關,部分教師總是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對此,教師要切實改變自身觀念,結合新的教育理念和資源引導學生開展高效閱讀。下面,本文也對于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一、加強多媒體的運用,創設良好的情境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發展主要是依靠教師講解”,這是以往傳統的閱讀教學的重要特點。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可以憑借的僅僅是紙質教材以及課外讀物,所能面對的是單調的文字性內容。在這樣的灌輸式、單一性的閱讀中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未來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十分不利的。為此,教師應該積極落實先進教學管理措施,豐富閱讀方式。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改變閱讀內容的枯燥性,切實將學生的吸引力過來。所以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能力,切實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方式,事先為學生創建一個圖文結合的情境。在此期間,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各類名勝古跡的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進行有獎競猜,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問問學生有沒有實際參觀過圓明園,讓學生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其他的同學,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之后,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圓明園毀滅的歷史背景材料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可以在情感的支持下理解文章表達的深層思想。這樣一來,教師就利用多媒體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靈活、具體,更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與認識。
二、注意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學問,有學才有問,有問才能學。一個問題的產生往往是一條通往知識大門道路的開始。對于語文閱讀而言,“提問”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一定的提問可以促使學生去積極思考,讓其思維活躍起來。并且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逐漸深入文章,逐一擊破閱讀文章的重難點。因此,在引導學省開展閱讀學習的時候,教師要特別注意提問。為了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作用,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在適當的時機提問,結合學生的水平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等等。這都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當然,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產生的問題,應該促使學生產生自己的思考,提出問題,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題目來引導學生思考,可以這樣提問:“‘精彩極了’是誰說的,‘糟糕透了’又是誰說的?”“兩種不同的評價說明了什么?”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課開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從而獲得知識。又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教師也可以從課題的題眼入手,引導學生思考課文題目為什么不用“草船騙箭”,而用“草船借箭”呢?“借箭”的目的是什么?既然是借箭,我們知道了“既借則還”,那么怎么把“箭”“還”給曹操?以此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段落關聯處設問激思,促使學生建構知識,啟迪學生思維。可以說,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切實重視問題的設計。同時,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然后教師再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三、做好閱讀評價,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
評價對于學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評價不但能夠促使學生關注自己的不足,還能夠切實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自信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充分發揮評價的有效作用。在這方面,教師也應該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對于傳統的成績評價進行改進,將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加入進去,促使學生可以更為全面的看待自己。同時,教師也要豐富評價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對于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具體地,對于那些能夠積極回答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說:“你們的回答熱情很好,繼續保持!期待你們下節課的表現。”對于不能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也要切實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鼓勵,比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多給予一些鼓勵性的語言,而對于那些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學生,教師可促使學生嘗試著先表達,別管對不對,只要學生敢于回答,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鼓勵。這樣的評價可以充分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自信心。
總而言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的作用過程,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就需要引導進行多元化訓練,在教學過程中講求一定的策略。以上就是本文的相關論述,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錢英.新時期小學階段語文閱讀的特色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05):131-132.
[2]閆鈺.小學語文閱讀高效教學課堂創設策略指導[J].學周刊,2021(05):75-76.
[3]曹麗霞.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2):57-58.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鳴音鎮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