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汝
摘要:語言是一個人的重要能力之一。一個人從出生到逐漸成長,學習語言,學習說話是首要的。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同時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回復到它那里去。”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基本的工具。幼兒時期是學習語言,掌握語言技能的關鍵時期,因此,抓好幼兒的語言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就如何有效提高幼兒語言教學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學,有效性,策略。
對于幼兒的語言教育,最主要的地點就是家庭,學校,最主要的人物也就是父母親人,老師同學。幼兒園作為最主要的幼兒教育場所,國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發展有而語言的主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幼兒園以及園內教師,要將幼兒語言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完善教育方式,尋找各種方式以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一、引導幼兒學會看圖說話,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看圖說話是最基本的直觀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幼兒通過對看到的豐富多彩的圖畫的解讀,組織語言,并說出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兒的思維和語言結合的能力。
例如,《小貓釣魚》,將小貓釣魚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對這個插畫做一個描述,一只小貓咪跟著貓媽媽去釣魚,小貓一開始一條也沒釣上來,貓媽媽卻釣很多,后來小貓咪就學會了,并且釣了很多魚,美餐一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就是只看圖說話,看到什么說什么,第二個環節老師要告訴小朋友,擴展思維,可以通過添加一些美妙的形容詞,讓自己的描述更精彩更生動。第三個環節就是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在貓咪為什么去釣魚,都釣到什么樣的魚,釣到的魚最后都分給了誰,將這個插畫變成一個不長不短的小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一步一步增加難度,讓小朋友學會看圖說話,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設適宜的語言表達環境,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如果語言教學的過程是在嘈雜的環境中,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被外界打擾,無法集中精力,不利于教學。因此,為幼兒創設一個安靜的語言教學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室外面有其他同學玩的打鬧喧嘩聲音,那班內的同學無法集中注意力。語言教學課程的安排要有統一性。班內也不得有擾亂其他同學的聲音,老師要教導小朋友們尊重別人,在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安靜,坐姿端莊,細心聆聽,不得打亂別人發言。當同班同學在講故事背課文的時候,不能打擾搗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最基本的禮貌問題要從小養成。一個安靜的語言教學氛圍,可以讓幼兒對于要學習的內容多思考,多鞏固,在信心聆聽他人講解和背誦的時候,自己也會多學多背好多遍,學習別人在講話過程中的優點,不斷的糾正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因此,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的環境,讓幼兒養成好習慣。
三、設計開放式的問題,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提問題是幼兒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問題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為了提升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將問題設置成開放式的,可以憑借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去回答的形式,對于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語言教學活動中,首先需要做的是讓了解這個故事的小朋友主動為其他小朋友講出來。通過這個故事,老師要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把梨讓給誰?”這樣簡單的問題。其次要將問題加深,“為什么要讓梨?”“你從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這樣稍微開放式的問題,讓小朋友主動地積極地思考要怎么回答,不斷地完善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最后用最佳的話語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最后要設計更加開放的問題,讓幼兒用更廣闊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這樣假設性問題,小朋友通過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們在思考和表達過程中會將孔融的美好品德學到自己身上,記在自己的心里,用最好的方式說出來。因此,設置開放式的問題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引導幼兒學會講故事,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聽讀故事,講故事是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多聽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故事中的環境描寫最具特色,故事情節變化,故事中實物在孩子腦海中形成畫面,把自己融入其中去體會,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講故事可以讓寶寶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主動參加一件事,讓孩子成為故事的編纂者,講解者。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要每天布置任務,每天要求兩名同學講故事。提前準備好自己要講的故事,了解故事內出現的動物植物人物,首先要自己了解故事才能再講給同學聽。在家里要先給爸爸媽嗎講一次,有把握之后去班里講給同學聽。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復述故事是很有效的語言教學,最耳熟能詳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要抱抱的小豬》,等小故事,都是小朋友的選擇,還能鍛煉幼兒的選擇能力,選的故事不和其他人重了,選的故事要有教育意義。幼兒通過講故事,鍛煉自己的膽量,提升學習的興趣,學會選擇,學會做準備,最重要的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五、教師運用自身的語言表達魅力,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幼兒階段學習能力很強,總會學習自己身邊大人的舉動,言行。如果一個老師以身作則,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在課堂上,老師優秀的語言表達功底,可以讓孩子們賞心悅目,說話鏗鏘有力,用詞規范,不卡可,很少出錯誤,是孩子們學習的典范。如果老師在講一個故事時出現忘記講錯的問題,學生就會覺得語言表達也不是很重要,不以為然,在以后的學習中也不認真。因此,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語言學習,表達,教師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多種多樣的語言教學,讓幼兒提升交際能力,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更顯人格魅力。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育,讓幼兒更大膽,更勇敢的去完成一些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 提升做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 劉志娟.中國校外教育. 2018(27)
[2]試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培養[J]. 徐虹.成才之路. 2018(21)
[3]利用語言游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探索[J]. 劉慧琴.學周刊. 2018(16)
河南省新鄉市牧野區國營第一一六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