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輝 陳健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畢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當前高校育人工作重中之重。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環境出現了劇烈的變化,而我國高校也進入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而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就業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主導者、主心骨,因此輔導員要堅持思想引領和心理疏導相結合原則的基礎上,做好高校大學生就業的指導者和服務者。本文就后新形勢下大學生創就業面臨的困境、高校輔導員在這個背景下如何促進大學生創就業能力提升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輔導員;大學生創就業
一、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就業面臨的困境
(一)外部因素
首先,疫情影響下大學生創就業面臨的困境最直接的表現為,由于經濟環境受疫情的影響導致就業崗位需求的減少,而大學生就業人數總量卻不斷提高,進一步壓縮了大學生的就業空間。2020屆畢業生的求職窗口期基本屬于封閉狀態,在下半年的就業窗口期2020屆畢業生積攢的求職壓力也會影響到下一屆畢業生的就業。然后,受疫情的影響一些互聯網、電商、游戲行業發展卻十分迅速,就業需求也隨之進一步擴大,且許多企業進行了轉型升級,對原專業的需求大幅減少,從而打破了不同專業就業空間的平衡,尤其對于有大量畢業生就業需求的制造行業和服務行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最后,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由之前的雙選會、專場招聘會大多轉為線上求職、面試,就業渠道進一步受到擠壓,同時也會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二)內部因素
首先,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大學生創就業素質要求得到進一步提高,相比于之前注重畢業生專業能力的發展,用人單位更加青睞心理素質、適應能力、應對困境能力強且能夠主動適應時代發展和環境變化等綜合素質突出的畢業生。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大多國外留學生都滯留在國內,即便未畢業但無法赴國外上課的留學生也積極選擇了在國內擇業,這無疑使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顯得更加嚴峻。最后,當今倡導所謂佛系文化、宅文化及享樂主義的高校畢業生更熱衷于所謂的“慢就業”,并呈現出宏大的人生規劃目標和遲緩的行動力顯著對比的思想特征,這些畢業生往往眼高手低,認為所謂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步入社會面對人生挫折后卻缺乏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針對這些高校畢業生,輔導員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放在首位,同時進行持續關注,做好跟蹤性教育。
二、后疫情時代高校輔導員促進大學生創就業能力提升路徑
(一)加強精準摸排,做好解讀宣傳
首先,作為高校輔導員建立網格化、層級化的工作體系采用學生黨員干部、學生干部定崗定責的方式進行承包制管理,確保關鍵少數覆蓋全部網絡,全面掌握畢業生思想動態。做好就業摸底工作。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分層分類開展畢業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滿足不同畢業生的不同需求。然后,輔導員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通過就業主題班會、主題講座向畢業生及時解讀和宣傳國家關于就業、創業的政策,精準推送各類招聘信息。開展豐富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創就業主題活動。如生涯人物訪談、簡歷門診、專題講座等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就業教育,將其貫穿四年大學生涯。
(二)開展精準服務,強化協同聯動
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推進校企深度融合,把“俱樂部”打造為協同育人、實踐育人基地,搭建實習實訓職業培訓的實踐平臺,增強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實現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通過“俱樂部”平臺,和用人單位共同舉辦職場大咖分享會、求職訓練營、行業講堂、生涯人物訪談、參觀實習、企業望遠鏡、職場人物進校園、行業企業調研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培訓、實踐、調研機會,幫助學生提前了解企業的目標定位、發展前景、用人要求以及相關行業的狀況等,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就業競爭力。
優化校企協同,依靠“云招聘”等形式不斷便利就業渠道,與用人單位簽訂大學生就業實習與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協議,充分發揮校企協同、校地共建輻射效應;加大與學生處、教務處等部門的密切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深化創新創業與社會服務的遠近貫通,讓協同育人變得更加“創新范”。引導學生圍繞“一帶一路”、“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開展社會實踐,構建實踐育人課堂,精心設計貼近青年學生實際生活的育人場域和情境,實現校內校外協同發力、線上線下多維互動,從而構建“矩陣式”育人平臺。
(三)創新活動載體,激發就業激情
成立大學生創就業工作室,從學院各教研室聘請專業導師,作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導師與專業導師,與導師形成一對一指導方式,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聘請校內外專家、優秀校友舉辦主題講座。以“工作室+專業實驗室+教研室”模式為核心,三者同頻共振,充分發揮“同心圓+連心網”的向心凝力和輻射聯動作用,推進高質量隊伍培養和高標準陣地建設。成立以學工辦工作人員、輔導員、專業教師為成員的學生創就業團,積極引導團隊學生參加各類專業賽事和“大學生網絡文化藝術節”、“互聯網+”、“創青春”等省級、國家級比賽。大力構建“人才蓄水池”,加強人才儲備梯隊建設,突破傳統校園招聘模式,將招聘用人前移,實現精準招聘。
后疫情時代,高校輔導員要把指導和服務大學生創就業的責任扛在肩上,加強關于國家創就業政策、方針的學習,增強對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和就業大環境的敏感性和針對性,而大學生創就業的活動載體和形式不斷創新,服務質效不斷走細走心,協同育人效應不斷深化,從而為高校畢業生靈活創就業提供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成長環境,從而提升創就業教育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正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調查——以 福建某省屬本科院校為例[J].海峽科學,2020(03).
[2]張美玲,趙子涵冰.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 及對策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3]陳嘯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J]. 價值工程,2020(07).
[4]趙華磊,李健慧.經濟新常態下高校輔導員促進大學生就業 力路徑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6(4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