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燁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藥配合熏蒸對產后產后身痛合并產后抑郁證的治療效果及對EPDS評分影響。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期間于本院就診產后身痛合并產后抑郁患者共49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5例,觀察組2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及心理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熏蒸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EDPS評分及各項癥候積分評分較對照組均有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勢顯著,P<0.05。結論:產后身痛合并產后抑郁治療中應用中藥聯合熏蒸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中藥;熏蒸;產后身痛;產后抑郁;EDPS;治療效果
產后身痛、產后抑郁均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產褥期并發(fā)癥,前者可使患者出現肢體關節(jié)酸楚、疼痛、麻木等癥狀,與風濕性關節(jié)炎存在相似性故又被稱為“產后風”,而后者則是產婦產褥期抑郁癥狀的典型發(fā)作,對上述癥狀采取有效治療方案,控制病情進展,降低不良影響[1]。因此,本院特開展本次治療研究,現將研究報告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期間于本院就診產后身痛合并產后抑郁患者共49例設為研究對象開展臨床治療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5例,觀察組24例。對照組25例產婦,年齡區(qū)間范圍24~36歲,平均年齡(30.08±3.47)歲,產后身痛病程3~31日,平均(17.51±4.02)日,自感產后抑郁病程2~4周,平均(3.02±0.75)周;觀察組24例產婦,年齡區(qū)間范圍23~37歲,平均年齡(30.02±3.41)歲,產后身痛病程3~35日,平均(19.05±4.13)日,自感產后抑郁病程2~5周,平均(3.52±0.84)周。研究獲本院倫理會審核實施,產婦基線資料組間對比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及心理指導,即在對癥選取關節(jié)疼痛緩解藥物基礎上,定期予以患者心理指導,頻次為1周/次,癥狀嚴重者可適當予以精神類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熏蒸治療。(1)中藥治療選取黃芪15g,秦艽10g,雞血藤10g,白芍10g,桂枝10g,當歸15g,柴胡10g及大棗3枚,加水煎服,1劑/日,早晚各1次,口服。(2)熏蒸:藥物煎煮后取藥進行熏蒸治療,熏蒸倉溫度設定為37°C~40°C,每周一次[2]。
兩組均需連續(xù)治療8周。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EPDS評分指標變化及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指標: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積分及EPDS評分均有明顯下降,且抑郁癥狀及肢體癥狀均基本消失;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積分及EPDS評分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且抑郁癥狀及肢體癥狀均均有明顯好轉;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積分及EPDS評分均無明顯改善,且癥狀無緩解。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各項數據均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組間對比結果差異顯著且P<0.05時,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EDP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勢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經治療后,觀察組EDPS評分及各項癥候積分評分較對照組均有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勢顯著,P<0.05。分析原因:中醫(yī)辨證理論認為產后身痛與產婦產后血虛風寒、血瘀腎虛有關,而上述癥候及癥狀表現則可加劇產婦肝氣郁結癥候,引發(fā)產后抑郁癥狀。故本次研究中所用方劑,特選取黃芪、當歸、雞血藤、柴胡等藥物聯合治療,發(fā)揮益氣補血、疏肝解郁、行氣活血之功效,從而在西藥癥狀緩解及心理引導治療基礎上,實現對患者產后身痛及產后抑郁癥狀的有效緩解,提升產褥期恢復質量[3]。
綜上所述,產后身痛合并產后抑郁治療中應用中藥聯合熏蒸治療,可實現對患者抑郁癥狀的有效改善,緩解不良體征,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徐哲.中藥熏蒸治療產后身痛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8,50(04):303-305.
[2]苗久旺,賈彥敏,于宜平,等.產后身痛治療的中醫(yī)方劑組方用藥規(guī)律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8,24(04):549-552.
[3]秦秀云.中藥配合熏蒸對產后身痛合并產后抑郁證的臨床療效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8,27(08):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