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琦
摘要:提高技工院校的PLC教學效率并非易事,由于技校學生基礎素質低下、PLC學習困難,難以提高PLC教學效果。但是,當前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不斷更新,信息技術也已經開始應用于PLC教學中,這為提高PLC教學效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方向。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探討影響技工院校PLC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并在改善這些影響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技工院校PLC課堂教學的效果,以提高新時期技工院校的PLC教學質量。
關鍵詞:技工院校;PLC;教學
PLC教學是指可編程控制器的教學,屬于機械制造類別。目前,PLC技術在自動化及集成設備中的應用正在逐漸增加,已成為新時代的重要技術。可編程控制器的課程包含多種技術,涵蓋許多方面。另外,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難以實現有效的教學。可以看出,影響技工院校PLC課程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為了改善PLC課程的現狀,提高課程的有效性,有必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以找出影響PLC課程教學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對策。
1.影響技工院校PLC教學效果的因素
1.1學生自身因素
在技工院校PLC課程教學中,技工院校學生自身的某些因素將直接影響PLC課程教學的效果。首先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能力。顯然,后者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能力強于較高的基本素質。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個技工院校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能力都相對較差。相關實驗證明,理論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技工院校學生也具有較強的學生實踐能力,但由于這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得不到很好的指導,因此很難在PLC課程教學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影響了PLC課程的學習。這也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技工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表現出上述特征。另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技工院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差。即使老師有效地指導,也很難掌握PLC課程。第二是學生的興趣,影響中職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有很多,如自身的學習能力、控制能力、教學方式等。
1.2技工院校PLC教師的教學因素
教師的教學因素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即教師對學生和教學的態度。 PLC教師是否重視中職學生,能否盡職任教,是否愿意創新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PLC教學的有效性。顯然,對于認為學生素質差,不愿意花更多精力研究教學方法以提高PLC課程有效性的老師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能力。僅憑良好的教學理念,缺乏較強的教學能力,才能實現有效的PLC課程教學。例如,教師是否具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能力,是否能夠很好地指導學生完成該項目,將影響教學效果。
2.技工院校PLC教學的現狀
技工院校PLC教學的現狀并不十分樂觀。首先,對于技工院校PLC課程學習的學生,該課程實用性強,可控性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種興趣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教學不連貫,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早期學習將直接影響后期新知識的學習。因為一開始學生沒有打好基礎,所以后期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他們把教師的教學內容作為主要學習重點,下課后不敢獨立探索擴展的知識。總之,技工院校PLC課程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果學生不能克服自卑感,不能積極參與學習,即使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也很難使課程有效。其次,對于技工院校PLC課程的教師,大多數教師具有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能力,但與傳統教學相比,現有課程的有效性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學中有一種現象,教師只專注于書籍教學。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操作實踐,都主要是教科書中的內容,缺乏實踐項目的課外擴展和實踐,與實際工作缺乏聯系。因此,盡管技工院校PLC課程的效果有所提高,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的培養仍需進一步提高。
3.提高技工院校PLC教學效果的策略
3.1培養學生學習PLC的興趣
培養中職生對PLC課程的興趣是保證PLC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在教學中糾正中職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應讓技工院校學生正確理解自己的目標定位,渴望成為高技能人才,而PLC課程學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這與學生以前的學業成績是否良好無關。當前的目標是清楚地了解他們需要做什么才能完全掌握知識,并對這些事情進行分解,以便通過努力逐漸成為一名優秀的PLC技術人員。第二,培養學生對PLC課程的興趣。學生糾正學習態度后,教師需要通過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對PLC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對PLC的興趣的一種方法是培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 PLC課程將設置為不同的難度級別。通過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術,學生可以獲得積分并解鎖新的學習內容。可以將這些新內容分成微型類,然后上傳到網絡,學生完成上一步的學習后,就可以解鎖下一步的視頻。相反,可以將微型講座設置為更酷的風格,或者通過擬人化故事來講述PLC的歷史。這樣學生可以享受PLC強大的應用能力,感受其悠久的發展歷史,并對未來的發展產生興趣。他們愿意為PLC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3.2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學的敏感性。那是為了能夠更準確地控制課程,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在教學和實踐之間建立聯系。例如,在研究PLC控制系統的設計和應用時,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敏感度,調查企業和學會對PLC控制系統設計的當前需求,以指導學生的設計,以免讓學生設計的PLC控制系統不能滿足實際應用。 PLC教師應經常了解PLC的新發展和新技術,以滿足學生教學的需要。同時要根據教學需要提高教學能力。例如,進行有效的課程教學必須具備進行微型課堂和激發學生對PLC學習興趣的能力。
4.結束語
在技工院校中,PLC教學效果的提高與其他學科教學之間存在本質區別。 除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培養綜合能力,如實踐能力,實踐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教學中有一些共同點。 技工院校PLC教師在借鑒其他學科有效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應根據PLC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創新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 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對PLC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這是教師有效開展所有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林杰.信息化教學在《PLC應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2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