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高職教學規律,充分考慮社會人才市場需求,按照工學結合、理虛實一體和“教、學、做”融合的原則,結合福建水院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實際情況,對集實踐教學、技能競賽、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和科研五位一體的現代實訓基地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校內綜合實訓基地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的重任,職業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還需順應教育體制改革的時代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場所,實訓基地的建設成為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
1? 高職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1.1 專業教學需求
教育部針對目前汽車類專業的教學實際,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要求[1],如何辦好高職汽車類專業成為校方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在教育部對職業教育汽車專業課程改革的號召下,為了確保課程改革的可實施、可落地,為了有效提升我院的辦學層次、辦學理念及辦學水平,根據我院汽車相關專業發展需要,結合汽車職業教育培養、發展、提高汽車職業學生技能的目標,在我院現有實訓場地、教學設備及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創新理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建設富有特色的現代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及效率,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同時提升學院的品牌力和影響力。
1.2 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當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競爭力。根據三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建設永安汽車城,打造千億汽車產業”發展目標,永安作為福建省發展載貨汽車及零部件的生產基地,對地方經濟發展可謂是注入了一針強勁動力。我院作為永安市內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目前已與中國重汽海西公司、中科動力新能源汽車、福建神鷹汽車有限公司、福建福迪車輛制造有限公司、永安市閩安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等汽車企業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在校內建立綜合實訓基地,能夠充分發揮高等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責和使命。
1.3 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高職院校相比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最大的優點就是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性更加緊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可通過企業參觀實習、企業實踐及頂崗實習等方式了解實際崗位工作,切實了解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大大減少學生過渡到社會的磨合時間。汽車工業在我國發展迅猛,當前汽車生產制造企業每年都會推出新的車型,不斷進行技術上的變革與創新,因此需要更多的高素質的人才。在高職院校校內進行創新綜合實訓基地建設,能夠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企業崗位需要與行業企業對汽車專業人才的崗位要求統一起來,降低社會培養成本,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2? 高職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
高職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教育改革背景下重要的創新舉措。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前提是要理順發展思路。首先要明確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按照工學結合、理虛實一體和“教、學、做”融合的原則,與企業共同探索與實踐創立集實踐教學、技能競賽、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和科研五位一體的現代實訓基地目標。其次,要設計制定基地建設規劃方案,包括實訓實驗室數量、名稱、作用等,同時對各實訓室實訓場的設備進行規劃與方案制定及性能列表的確定等。最后要確定適合的運行方案,根據實訓基地擬實現的功能,各實驗實訓室的作用與特點,制定實訓基地分級運行方案。包括實踐教學、技能競賽、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和科研相關運行規劃與方案。
3? 高職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路徑與舉措
3.1 建設方案規劃
根據區域產業現狀,結合我院已獲批建的福建省動力電池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動力電池材料福建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工程中心及福建省三明市新能源動力電池技術及先進納米材料研究中心三個研發平臺,實訓基地建設需突出“立足傳統,注重特色”的辦學理念,在傳統汽車的基礎上,以新能源汽車方向為辦學特色。規劃設置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實訓室、汽車仿真教學實訓室、汽車構造與維修實訓室、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實訓室與汽車拆裝檢修實訓室等五個傳統實訓室,同時設置了包括三電系統及整車實訓室、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訓練室、新能源整車實訓實訓室、高壓動力電池實訓室等模塊的新能源汽車綜合實訓室。
3.2 完善實訓課程體系
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突出體現在教學與實踐的結合,要從社會需要、企業需求出發,不斷完善實訓課程體系[2]。一方面,要求實訓課程要緊密聯系汽車行業一線的工作和實際,將一線專家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隊伍當中來,將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工學結合充分的體現出來。在實訓基地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能夠在模擬的環境中提升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實訓課程體系出發,進行專業實訓教材的編寫工作,鼓勵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與行業企業技術人員相互合作,根據綜合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汽車類實訓教材的編寫,使所編寫的教材能夠適應實訓基地的發展需要。
3.3 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引入企業管理模式
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的建設,切忌流于形式,要給學生營造出崗位真實的環境。雖然實訓基地是在校內,但是在管理方式等方面要區別于傳統的學校教育,引入企業管理的思想和模式。例如企業6S管理模式等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制度,充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素養[3]。
3.4 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
教師無疑是校內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人力資源,尤其是既具有汽車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具備一線汽車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師,能夠大大提升綜合實訓基地的實用效果,提升學院汽車類專業的辦學水平。一方面,要求高職院校對原有教師進行培養,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4]。例如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項目化,通過創建情境教學的方式,解決實際的問題,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優秀教師的引進渠道,將汽車行業企業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吸引到教師隊伍當中來,為學生講授汽車行業的實際應用案例,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3.5 聚攏實訓基地資源
校內汽車實訓基地建設需要高職院校、企業及行業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聚攏大量的實訓基地資源。因此要本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培養優秀人才的方針,充分發揮綜合實訓基地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實訓基地要承擔起學生技能鑒定考核的重任,要能夠為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服務等。
4? 結語
當前汽車行業發展迅猛,汽車技術人才需求質量不斷提升,建成的五位一體現代實訓基地不僅滿足了當前行業企業對汽車類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也為實施1+X證書制度提供了保障。實訓基地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因此在規劃、建設、運行的過程中,要理順思路,找準缺陷,彌補不足,兼顧汽車類人才培養需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韓祖麗,吳春梅,盧志豪.高職土建類專業“一園一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及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各界,2018,4(22):138-142.
[2]肖罕.試論“雙師型”師資培養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7,12(16):143.
[3]馮金露.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基地建設模式與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19(01):257-259.
————————————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T160780)。
作者簡介:張瑞芬(1979-),女,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工程碩士,汽車類專業帶頭人,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與制造、車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