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敏 談笑
摘 要: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探索高校思政課創新發展路徑,從思政課堂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三方面進行探究,希望全面實現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努力培養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4-0119-03
基金項目:2018年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青島黃海學院‘立德樹人’的文化創設與強化實踐研究”(M2018X128);山東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青島黃海學院新時代中國平衡與充分發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魯社規字〔2017〕6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分析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各大領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高校盛行的傳統式課堂教學也必將進行改革,因為在網絡信息化到來的大數據時代,基于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純理論教學已經不能滿足2000年后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高校大學生處于青少時期,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思想還不成熟,意識還不深刻,正確的“三觀”還沒有完全確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課教師上好思政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發揮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作用,需要思政課教師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的教育教學路徑,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激發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的潛能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為高校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思政課教師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改革,不斷探索“上好每一節思政課”,抓住教材、教法、教師三大關鍵要素,守住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中教書育人的責任,大力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創新。
(一)抓準教材
抓準教材就是教師在全面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準確掌握教材的重難點,結合社會熱點和疑點問題,設計好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更好地實現課堂教育教學的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開設“基礎”課、“綱要”課、“原理”課和“概論”課四門必修課和“形勢與政策”一門選修課。教師可以用集體備課,公開課展示,校內外培訓學習等方法來夯實理論基礎,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通過系統地分析各門課程教學的側重點和立足點,使用問題導入法將學生吸引到教學過程中。教師掌握豐富的知識體系能更加自信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解決當代大學生思想上的疑惑。同時,對社會熱點和疑點問題不能避而不談,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尤其是在多種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當下,教師可以通過明晰當前盛行的多元文化思潮的產生背景、基本內容、主要特征、表現形式、發展趨勢等知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明辨是非善惡,更自覺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1]。
(二)抓好教法
抓好教法就是教師在掌握大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因勢治教、因需施教、因人導教的教學方式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改革中,應改變傳統式的“灌輸”和“圈地”教學方法。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教學,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叭颉苯谭◤娬{教師要因課堂內外教學環境不同而設計好教學,因大學生學習志趣和學習能力不同而實施教學,因個別學生的思想脫離主流思想而單獨教導。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可以將教師講授與課堂活動相結合,向“研究型”“啟發式”教學形式轉變,通過課堂辯論、小組討論、主題演講、網絡答疑等多種活動調動大學生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啟發性教育,在不斷啟發中讓大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三)抓穩教師
抓穩教師意味著高校必須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在民辦高校,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工資待遇偏低,導致教師流失率大,而教師短缺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首先,加強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2]。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政治信仰,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才能培養出政治立場堅定,思想覺悟高尚的時代新人。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上看,整體上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但是,仍然可能會有個別教師的思想過于激進,沖破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導致壞的影響。因此,提高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嚴肅課堂教學紀律管理等,對于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顯得尤為必要。其次,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建設一支年齡結構(老、中、青),學歷結構(本、研、博),職稱結構(助、講、副)等方面合理的思政教師隊伍,以實現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相互促進,保證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動態發展。再次,提高思政課教師授課藝術水平。對于大學生不感興趣的抽象和晦澀的理論知識,思政課教師能借助經典案例擺事實、講道理,使用富有說服力的語言技巧或“接地氣”的語言講課,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的認可,但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政治性、科學性和清晰性。最后,創新思政課教師培訓平臺。開展或參加國內外、校內外的實地培訓或網絡培訓等來開拓教師視野,創新教學方法,思政課教師使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對搞不懂弄不清的問題進行縱橫比較后,能自覺地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有針對性的培訓不僅能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能提高科研能力。
二、發揮高校思政課實踐性教學的作用
高校開展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大學生能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更好地理解、吸收和消化學到的知識,從而能認同和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原則。思政課實踐性教學是把理論與實踐、課堂內與課堂外結合起來,通過“看”“聽”“說”“寫”“做”等具體活動,使大學生獲得體驗和認知,并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學活動。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課堂內和課堂外兩種典型的實踐形式,兩者各有優劣,需要有機融合才能互為補充,相得益彰[3]。
(一)課堂實踐活動
課堂實踐是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的課堂實踐教學活動。通過課堂師生互動討論、專題辯論、視頻錄播、學生自主講課、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等活動,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實踐活動實施起來相對容易,只要教師采取靈活的授課形式、新穎的教學方法,就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并且實施不受時間、空間、資金、人數、安全等因素的限制,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采取的社會實踐教學形式,但不能很好地實現大學生直觀體驗和感性認知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實踐教學
課外實踐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組織大學生進入社會進行實地參觀考察、調查研究的實踐教學形式。一般是利用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法定節假日或寒暑假期到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企事業單位、社區、紀念館、博物館等地進行實踐。這種校外實踐性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體驗社會、了解國情,發展自己的才能,并激勵其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品格和堅強毅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新中國站起來不易,富起來不易,真正強起來更不易,從而在情感、思想上更加堅信社會主義,堅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時刻響應國家號召,傳承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自覺承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任。這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比較復雜,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但最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三、構建高校思政課網絡學習共同體
隨著網絡全面覆蓋和電腦、手機等新媒體的普及使用,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網絡時代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政課網絡學習共同體從廣義的角度看,是指在基于網絡的虛擬環境里,一個由學習者群體和助學者群體(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學習團體,其特點是打破了區域限制,具有完全的開放性、交互性和高效性。從狹義的角度看,就是基于本校網絡技術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思政課教師+黨團委+學生處+教師共同構成的網絡在線學習團體,其最大的特點是凝聚學校教育力量為大學生服務,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設立思政課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目的是適應新時代大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的新需求,實現大學生希望在學習中既能彰顯個性有所創新創造,又能體現自身的自主感和價值感的愿望。
(一)建設一支專業的網絡思政課教師隊伍
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能夠熟練地掌握和使用互聯網技術,正確引導、監督、管理網絡輿情走勢,承擔起以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網絡陣地的任務,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要及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溝通,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
(二)建立特色的思政課教育網站
網站可以結合校園傳統文化或特色文化進行構建,弘揚大學生優秀的精神,滋養師生的個性品格,提高精神境界。另外,思政課教師要自覺地傳播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能第一時間上傳社會重大事件、焦點現象、熱點問題、社會最新資訊、思政課的重要理論知識等,形成與時俱進網絡平臺以促進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引領,做到師生共同抵制錯誤思想和反動言論的傳播,嚴格遵循“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的要求。
(三)創建新媒體傳播載體
可以建立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傳播載體,采用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方法,增強網絡信息的政治性、知識性、豐富性、時效性,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和使用新媒體。比如,本校思政課教學中通過使用超星“學習通”來進行課堂考勤、輔導答疑、討論、測試等,很好地創新了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渠道載體。
(四)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育人模式
高校需要完善網絡教育的配套機能,并將網絡宣傳與課堂內外教學、社團活動組織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黨委—思政課教師—學生、黨委—團委—學生、校辦—學生處—班主任、輔導員—學生、校辦—教務處—專業課教師—學生與網絡結合的網狀互動式教育模式,形成網絡學習共同體,實現網絡上全員輔導、全程監督、全方位引領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大學生對新媒體熱愛程度及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高校思政課要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新路徑,做好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同時也必須積極分析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變化和思想特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
[2]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
[3]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Z].教社科〔2018〕2號文.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