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爍
摘 要:教務管理,是高校人才輸出的品質保障性條件。本文在分析了教務管理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工作結構、管理體制等方面分析本科高校教務管理中面臨的問題,統籌安排教務管理工作、構建體系化教務管理結構、教務管理體制優化等對策,以達到明晰教育實踐趨向,保障人才輸出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本科高校;教務管理;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4-0111-02
高校教育工作有序安排,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與高校教育品質、教學方法等方面均有密切關聯。為推進本科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得以最優化安排,應通過分析其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尋求有效對策的方式進行。
一、教務管理概述
教務管理,是指一個學校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的重要平臺。它不僅包括課程編排、教師任課安排、校本選擇等方面,還囊括階段性考務安排、教育情況統籌管理等方面,是高校教育實踐工作得以科學性分析、協調性規劃的主導方式[1]。
二、本科高校教務管理中面臨的問題
隨著國內本科高校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教務管理工作受到的重視程度也在進一步加強,但該項工作實踐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
(一)工作繁雜、結構混亂
教務管理,是高校人才培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負責“關聯”各類具體教育任務,創建“體系化”的工作指導結構,為教育實踐工作的深入安排與協調分析提供趨向指引。但由于教務管理工作本身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實踐期間往往會出現工作開展過程混亂、實踐效率低下的問題[2]。
(二)教務管理體制缺失
教務管理體制缺失,也是造成高校各類工作實踐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原因。
第一,現有的教務管理體制框架僵化。許多原有的教務管理框架,逐漸脫離高校教育發展的需要。該種制度結構下的教務管理工作效果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高度。
第二,教務管理需要有規范的實踐依據,而不是按照某一特定指標進行硬性的“靠近”。當前卻是以后者居多,從而也就出現了本科高校教務管理外部觀看一片繁榮、內在一片混亂的狀態。
(三)教務管理民主特征不突出
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協調性和流暢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高校人才培養結構實踐情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務管理工作民主實踐特征不突出的問題。即教務管理戰略分析期間,往往是管理者單方面進行教學任務、課程安排等決策性分析,而不是學生、教師以及管理者三者討論的結果。雖然這種管理方式使得高校教務管理任務的順利完成,但教務管理實踐的民主建設卻并未得到實施,實踐品質自然也得不到保障。
三、解決本科高校教務管理中問題的對策
(一)統籌安排教務管理工作
本科高校教務管理在統籌分析期間,突破當前工作冗余、結構混亂的實踐狀況,首要工作是結合高校實踐的具體情況進行目標化、科學化的統籌安排。其一,將原有多方混合的教務管理任務,梳理為一個系統的教務資源結構;其二,教務管理戰略分析時,需注重教務管理的最終目的和服務對象,形成思路清晰的教育實踐視角。
本科高校進行教務管理工作安排時,為實現其統籌安排,工作實施方式策略可為以下四點:
第一,結合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指導綱要,形成以高校教學工作為核心,學生能力開發、教師教學工作安排以及日常校園管理三方協調的教育實踐趨向。
第二,教務工作系統安排期間,要同時從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三個方面入手,開展教育戰略統籌規劃,合理做好高校教育工作的安排。同時,對于其中存在相同點或者相似點的工作,可以實行“兼容或者壓縮”,這樣才可以形成一個主干和多個分支的教務管理體系,從而規避教務管理繁雜、實踐效果不佳的實施形態。
第三,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具體安排期間,注重結合本校教務工作實踐的具體需求,科學地進行人員崗位安排,形成長期性的工作實踐計劃。比如,將諸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工作內容都整合給同一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這樣可確保各個部分的工作思路清晰、范圍明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規避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實踐中出現具體任務安排混亂的情況。
第四,一旦高校教務管理結構體系形成后,就不再進行大規模的人員管理任務變動。這就要求高校在教務工作安排時,要科學嚴謹、有理有據地進行,盡量減少因大規模的人員調動、崗位工作安排情況調節帶來的高校教務管理工作負擔問題。
在現有教務結構體系上,實行教務模型科學分析與多維度統籌的實踐戰略,可以逐步突破原有教務管理工作多而繁雜的問題框架,探索更多維的教務實踐導向,這是高校教育工作得以有序性安排的手段。
(二)構建體系化教務管理結構
本科高校教務管理的實踐中,注重管理工作之間的銜接以及各個部分實踐的要點,也是高校教務工作得以合理統籌分析的有效形態。即將原有零散的教務工作部分,轉變為一個科學性、具有指導價值的統籌安排系統,這樣可實現教務管理要素的科學性分析。高校進行教務管理過程中,為了使教務工作更好地系統化整合與關聯,有以下幾點措施:
第一,高校在教學課程安排與分析期間,不僅要實行教育要素的系統性整合,還應注重按照本科高校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因素的協調性規劃,盡量確保每一環節的工作都能相互關聯,不會影響正常教學工作。比如,教學課程安排時,應避免各個教師工作安排的沖突;考試工作時,應注意分析學科知識體系,相應進行考核要點把握等。
第二,教務管理內容繁雜,多重內容之間也要盡量保障主次分明,實踐安排合理進行比例調節。在工作具體安排前,實踐人員要有一個初步的評估標準,有序進行教務工作的系統安排,規避工作安排不到位、教學工作與后續管理之間不夠協調的問題。
第三,加強在教務管理工作環節的工作效率調節,科學融合信息現代化的使用,借助大數據進行教務工作安排,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實施效果。
本科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實踐期間,為有效規避教務體系實踐結構不和諧、實踐戰略因素缺失等問題,創建多方聯動的教育實踐模型。它可以避免局部工作在實踐中的缺失,是一種高品質的教務管理實踐渠道。
(三)教務管理體制優化
教務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品質保障的重要性條件。為此,合理進行教務管理體制的完善,也是規避高校人才輸出轉型階段性問題的保障。一方面,擺脫原有的“按部就班式”教育實踐結構,創建教務管理工作安排中的“模塊化”體系是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導方式;另一方面,進行高校教務管理優化時,需要針對不同要素,確定相應的教務管理指標,而不是為了達到某一指標實行揠苗助長行為。高校在進行教務管理體制優化期間,管理部門就教務管理體制的優化工作,具體可從以下幾點開展:
第一,教務管理對教師工作安排、課程結構規劃、考試分析以及日常校園活動安排等方面,要實行有序的教育戰略統籌安排,同時,每一項都要對應不同的實踐標準,各項之間又堅持同一個目標。
第二,高校進行教務管理工作實踐期間,需要形成管理層、基礎實踐層兩方同步管理的結構。后續進行工作系統安排時,就可以根據具體的實踐依據,形成良好的教育實踐思路,這是教育要點統籌安排的有效體制整合方案。
第三,加強對人員工作規范性、效率性,也是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中既包括日常課程安排、完成、評價方面的管理要求,又包括個人教學實踐的績效考核評價指標設定。
第四,教務工作管理也需要創建民主化、綜合參與的監管機制。高校除了要進行專業的管理人員工作安排外,還需要通過學生代表、學期無記名投票等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學校課程安排合理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對于評價反饋較高的部分要相應調整,對于得到肯定的部分要繼續發揚。
第五,高校教務管理要堅持規制條件。隨著課程安排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比如,高校教務管理制度中既要預留出足夠的常見問題調整空間,又要能夠為各個方面的教務工作具體安排提供參考。
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系統分析與實踐期間,合理進行各項教育工作管理體制的統籌安排,不僅保障高校教務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實踐思路,還能夠規避教育實踐方法不科學的問題,它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循序漸進推進的保障。
(四)教務管理民主化實踐
高校教務管理得以長效性、周期性循環實施,與工作開展中民主色彩性特征突出有著密切聯系。教務管理工作實施必須保障教師、學生、管理者三方需求的協調性,這樣方可確保各類工作安排的協調性和合理性。
高校在教育實踐期間,教務管理人員一方面可以根據專業的管理理念,實行課程安排、教務計劃統籌分析以及教育目標導向等方面的把握;同時,在管理負責人確定思路后,課程安排情況要與任課教師進行商議,教學課程選擇時與學生代表進行協作分析。這種解決實際情況、進行教務管理民主化實踐的方式,就是教務日常實踐定位的有效方法,它體現了教務管理在高校人才多樣化培養中的指導作用。
(五)提升教務管理人員能力
教務管理工作是綜合性、全面化的教育實踐形式,與高校人才輸出方式、質量等方面均有密切關聯。為此,教務管理實踐人員必須有較高的自主實踐水平,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實踐效果。高校在進行教務管理工作安排時,應根據教育實踐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務管理工作在職人員的能力提升。一方面是從專業教務管理理論的視角提升理論高度,另一方面是從社會實踐效果層面進行教務管理工作的安排,這也是較科學的探索思維形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科高校教務管理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是高等教育結構實踐中把握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統籌安排教務管理工作、構建體系化教務管理結構、教務管理體制優化、教務管理民主化實踐等方式,把握高校教務管理手段,為高校教育實踐提供了新導向。
參考文獻:
[1]王安琪.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教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18):25-27.
[2]李兆芹.本科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現狀與改革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9,6(50):165-166.
[3]吉久陽,繆雅.基于本科畢業率視角分析高校教務管理問題[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1):91-92.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