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琨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道路交通體系在不斷完善,而隨著綠色交通理念的發展,推進道路交通的綠色理念規劃設計也成為新時期道路交通的發展模式。本文主要圍繞著綠色交通理念下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方法進行分析,探索道路交通的綠色改善規劃設計計劃,不斷推動道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提高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科學性。
關鍵詞:綠色交通理念;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1 綠色交通理念對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直接影響
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道路交通改善的規劃設計方案都是基于綠色交通在不同角度所具有的可持續發展特點而進行優化,從而在道路交通有詳細的體現。根據綠色交通的實際內容,其對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影響集中在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等三個角度,下面展開詳細論述。
1.1 提高道路交通的經濟可持續效果
綠色交通理念對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直接影響就體現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通過提高道路交通的經濟效益,從而發揮其對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在進行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時,綠色交通理念要求需要從當地的交通需求以及道路交通規模出發,給出最佳的規劃設計方案,控制道路交通建設成本、發揮最大經濟效益、又滿足當地實際交通需求。
1.2 發揮道路交通的社會可持續價值
調查顯示,我國在進行道路交通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時,往往需要考慮一定的社會因素,如居民人口數量、交通需求、當地發展需要以及國家建設規劃等,體現了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社會性。而在綠色交通理念的應用下,改善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可以從社會對于交通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不同的道路交通應用角度,從而構建安全、多樣的社會道路交通體系,體現其可持續利用的價值,推動社會的發展。
1.3 展現道路交通的環保性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性
綠色交通理念的核心就在于綠色和環保,其對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直接影響就體現在對道路交通設計理念的改變,通過控制并減少道路交通建設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選擇更加環保的道路交通利用方式,實現更加環保的道路交通方案規劃和設計。同時,針對道路交通發展所需要的能源以及污染產生情況而言,綠色交通理念還要求選擇更加低排放、少能源利用的道路交通出行方式,達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效果。
2 綠色交通理念影響下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具體方法
上面已經對綠色交通理念對于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直接影響了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的幾個開展角度。因此,在進行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時,就可以從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出發,改善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方案,從而呈現出道路交通的良好發展局面。具體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提高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和社會性
在綠色交通理念的影響下,在進行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時,可以從提高道路交通規劃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社會性等角度出發,堅持預期性原則,有理有據的來展望未來道路交通的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從而科學規劃道路交通的布局,呈現出更加現代化和未來性的道路交通網絡。
改善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和社會性,在整體上需要考慮到道路架構、人口疏密程度、道路交通等級等因素,進行細致的規劃;在建設方案上,則需要結合車流量規模和需求程度來考慮道路交通的路網布置方式,如對快速路、主次干路以及支路的規劃布局,對道路交通路線的規劃、對道路交通通暢性的維護、對不同服務功能的體現等。此外,密路網街區作為綠色交通理念與道路交通結合的具體規劃設計形式,其可以實現城市不同服務功能分區的有限銜接,體現城市服務的功能性和道路交通的組織性;同時,考慮到城市各種交通方式的實際需求,調整道路交通的等級和街區的設計規模,可以有效避免了交通擁擠的情況。而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社會性,還體現在城市發展規劃與道路交通的結合上。道路交通作為城市景觀的構成內容之一,在規劃設計道路交通方案時,還需要提高其實用性、美觀性,節省道路交通的建設用材、吸收道路表面浮塵,提高道路交通環境的整潔性,從而體現出綠色交通理念的具體內涵。
2.2 增強多樣化出行方式的規劃設計
對道路交通改善的規劃設計,則需要考慮到現階段多種出行方式的選擇性應用實踐,在進行道路交通規劃設計時,給出專門的出行方式選擇方案和利用方法。詳細的規劃設計內容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考慮:
2.2.1 步行出行方式下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
步行作為近些年來被社會公眾所廣泛選擇的出行方式,不僅體現了綠色交通理念,而且節省了道路交通資源,有效緩解了道路交通的擁擠情況。因此,在進行道路交通的改善規劃設計時,就需要考慮到步行出行方式的需求,進行專門的人行道規劃設計,完善道路交通網絡。在人行道的規劃設計當中,需要考慮到的因素包括了對周圍道路的銜接問題、綠化帶等設計問題以及設計理念的改善問題。在具體設計人行道道路交通方式時,要堅持人行道與周圍道路交通銜接的有序性和整體性,使其形成統一的規劃整體;同時在人行道周圍設置綠化帶或者綠化景觀,突出人行道的功能分區;最后,凸顯人行道的人性化和實用性,滿足不同群體的出行需求,保障出行暢通。
2.2.2 公共交通出現方式下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
隨著環保理念的持續深入,公共交通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局勢,其應用規模和應用頻率大大增加,并在道路交通體系中占據重要內容。因此,在進行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公共交通需求廣、覆蓋范圍大的特點,通過設置專門的公共交通通信道路或者公交車停靠站點等,保障公共出行方式的暢通無阻,從而提高公共道路交通的應用效果。在具體設定公共交通通信道路或者公交車停靠站點上,前者需要設定專門的道路,并保障道路的暢通,避免其他車輛改道應用,以阻斷交通,從而增加了公共交通的需求;后者則需要結合城市人流量情況,按照道路間距合理設定站點位置,同時規避城市的交叉路口或者出口等容易造成擁堵的區域。
2.3 改善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環境
在綠色交通理念下改善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環境,主要是在于增加道路交通網絡的綠化場景以及推進道路交通的低碳應用環境,從而達到提高道路交通應用環境性的效果。首先,在增加道路交通網絡的綠化場景上,主要是通過在道路交通網絡中增設綠化帶或者綠化植物的方法,來吸收道路交通中所產生的各種灰塵、凈化空氣,從而改變道路交通環境的效果。在具體選用綠化時,需要避免綠化植物的復雜性,使其保持簡潔明了的狀態,從而促使道路交通的視野足夠開闊,保障行車安全。其次,在推進道路交通的低碳應用環境規劃設計上,則是結合節能環保型道路交通工具的應用實況,而在道路交通網絡中體現相關配套設施的設計理念,提高道路交通的低碳化使用頻率,提供穩定、便利的服務,從而形成功能更加健全、道路交通工具更加多樣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在具體設定低碳應用環境中,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需要考慮到新能源汽車或者電車的需求,結合現有的充電點或者充氣站等設定便捷的道路交通路線,及時滿足需求。
3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基于綠色交通理念的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方法,不僅可以在道路交通規劃當中逐步滲透綠色交通理念,而且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的環保性,并推動道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構建更加節能、環保、綠色的道路交通網絡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婷.綠色交通理念下的道路交通改善規劃設計分析[J].中國科技投資,2018,17(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