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萱楠
摘要: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核心并不在于文字本身的閱讀,而在于小學生思維的拓展。培養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始終貫穿在小學教育的始終。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更加應該利用學科優勢,幫助學生再啟蒙教育的黃金時期就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的思維。基于此,本文將圍繞如何在小學低年級學段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閱讀習慣,培養
前言:
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相對而言比較簡單,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日后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和終身學習,甚至是步入社會工作而奠定堅實的文學基礎和文學素養。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擁有不怕失敗,不認輸,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狀態,就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抓住其心理特點,從閱讀能力培養起來,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一、充分考慮低段學生接受能力,開展繪本閱讀
語文閱讀本身是一個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和大量精力的事情,對于低學段的同學而言,可能并不具備這樣的定力和閱讀思維。因此,在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時,教師就需要注意,不能把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與高年級學生混為一談,二者在對長文本的處理能力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上都有著顯著的差距。所以教師在針對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開展教育活動時,應當注意其心理特征,可以嘗試從低學段學生更加感興趣的繪本閱讀,開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時,通過課上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書中課文重點的字詞句,感受課文中的語言特色。但是由于課本上的文本內容較短,圖片也比較少,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會把課文當成是需要學習的內容來看待,而不是把課文內容當成是一種毒物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價值。在此背景下,教師就可以適當轉變教學方法,盡可能采用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活動的開展。
一般而言,繪本教學是在學前階段,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比較常用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但是由于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還沒有培養起足夠的學習興趣,對于大量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依然無法很好地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學前階段的教學方法沿用到小學低年級階段也未嘗不可。
例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繪本閱讀,每位同學都可以在家中自己帶一些好看的讀物來學校里進行閱讀課的閱讀,如果不方便的同學也可以去老師辦公室借閱,或者去學校圖書館借閱。通過對繪本內容的閱讀和分析,可以幫助同學們在剛剛進入小學的時候就建立起對閱讀課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閱讀課才能更好地開展下去。
但是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畢竟不同于學前階段,教師還是應當設置一定的難度,比如針對每位同學的閱讀書目提出幾個問題來督促學生仔細認真閱讀文字,而不是將注意力單純放在繪本的圖畫上。而且在閱讀課開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增加閱讀難度,由原來一節課閱讀一本書,變成同桌二人互換閱讀。這樣每位同學就可以在一節閱讀課上加大了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每位同學都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自覺養成閱讀繪本的好習慣。
二、課文學習與課外閱讀拓展相結合,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就將每日閱讀的概念融入到教學中去。尤其是在語文課的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學和閱讀任務是分不開的,只有經過大量的閱讀,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和發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也可以適當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盡量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將課文學習與課外閱讀拓展結合起來,除了能夠養成學生更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以在文本中感悟到一些人生哲理,比如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動腦筋,自主解決問題等等。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中感悟一些關于生活的小智慧,明白一些道理。但是教語文素質教學而言,這樣的教學容量對于現在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可能太少,因此,教師也可以在正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適當展開拓展提高式的教學,為學生們的學習盡可能加大一些難度。讓學生除了閱讀課上的文本內容之外,也可以在課下自覺選擇閱讀一些優秀的寓言故事。
比如在教學完本篇課文之后,教師也可以向同學們進行寓言故事的科普以及推薦,將課上的內容與課外閱讀拓展相結合:“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是不是也很喜歡聰明的小烏鴉呢?即使我們今天學的這一篇課文,算是一個寓言故事,所謂的寓言故事就是通過簡單短小的故事來告訴大家一個比較深刻的道理。通過閱讀預言,也可以使我們的小腦袋變得更加聰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呢?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推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考慮到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可能不強,為了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夠獲得有效的閱讀拓展時間,教師可以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直接通過多媒體技術投放到多媒體上,讓同學跟隨課件PPT進行快速的瀏覽。
當學生整體看完一遍之后,教師也需要考慮到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的局限性,需要將已經播放完的故事重新口述一遍。這一過程并不會花費太長的時間,卻可以讓學生們得到快速有效地閱讀,以及課外拓展的補充,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養成將課文內容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注意可以利用學生啟蒙教育的黃金時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性,有效抓住其小學階段“獨特”的心理特征,通過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以調動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為基礎,慢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整理收集信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重視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臺逾剛.讓閱讀成為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探[J].學周刊,2020,(35):127-128.
[2]張秀珍.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引導策略的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8):75.
浙江省義烏市春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