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麗
摘要:當前的人才市場之上一直都缺少教學創新型人才,這也反映出當前我國高中素質的不足。為改善這一情況高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對于當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本文對于高中養成教育培養方式進行研究,展開分析如下。
關鍵詞:新時代;高中;養成教育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學生并不需要養成教育,嚴重忽視了對于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但是隨著時代和教育的發展,人們對于養成教育也有了新的認知,逐漸開始重視對于高中生認識教育的養成,但當前高中的教育模式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提升。
一、新時代背景下開展高中養成教育的實施必要性
人們對于高中教學的認識通常是只要有老師、教材和學生就夠了,但是隨著當前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教學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就比如說當前的高中心理學已經逐漸轉變為一門實踐學科,并且當前融合、較差學科的現象越來越常見,比如說,當前高中中的經濟管理學科和數理統計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多,教學學科也更加看重對于實踐技能以及文理交融的培養,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對于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對于教學的教學方式由傳統的知識教學轉變為實踐能力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養成教育培養方式
(一)通過政策制定指導和保障高中的構建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想要保障高中對于教學學生開展高效率創新能力的培養,就要執行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當地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設立基金會、增加創新經費等多種形式鼓勵高中開展養成教育活動[1]。當前,國外積極倡導將學術研究與工業研發相結合,將產業和學術研究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一種方式。比如說,英國的高中教學改革就將重心放在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之上,制定了《蘇格蘭高等教育》改革等多種教育政策,積極鼓勵高中開展實踐活動,并取得了較好成效。我國可以借鑒外國高中改革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高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有關高中實踐的政策,鼓勵高中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在制定規章制度時要滿足以下幾點:第一,要明確在高中開展實踐活動當中高中和社會企業的功能和定位;第二,要給予大學生一些政策優惠,以此激發學生社會實踐積極性;第三,政府可以設立大學生工傷、醫療保險項目基金等減輕相關企業的財政壓力,同時還能夠讓大學生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
(二)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了。因此,高中老師要轉變當前的教育理念,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對于當代高中的創新實踐能力進行培養[2]。
老師在上課的工程當中,要將教學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避免出現灌輸知識的現象。在課堂之上還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要只重視對于技能的教學,更要重視讓學生的技能得到鍛煉。比如說,PS這個軟件是很多專業都需要具備的一項技能,那么學校就可以開展“PS作品大賽”,分為個人組和團隊參賽兩種模式,讓學生通過技能大賽的方式鍛煉對于該軟件的掌握能力。除此之外,團隊參賽模式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表達能力,還可以在作品創作過程當中,了解到別人的優秀創作理念,以此彌補自身不足,讓學生的養成教育得到鍛煉促進學生成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鍛煉,讓學生掌握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擁有終身學習能力和意識,為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比如說,在課堂之上,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預習的方式對于本節課所講內容有所了解,在課堂提出哪些自己不懂得知識,由老師指導著得到答案,讓學生學會動腦思考,而不是等著老師直接將答案說出來,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自身的創造能力有所提升。
(三)構建校企合作模式,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學校可以和關系較好的企業,構建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能夠得到能力的提升。學校和企業可以采取模塊型委托培養的方式,學校為企業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企業可以參與到學校的課程定制當中,為學校制定更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校培養出來的創新型人才更符合行業需要,提升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3]。
(四)發揮高中教學學生的主體作用
想要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除了學校的努力之外,學生的觀念也要發生改變,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高中要轉變教學不需要實踐能力的認知,走出實踐能力是在工作中培養的誤區,在大學生活當中,有意識的對于自己的未來職業進行規劃,并依照這一規劃,對于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為日后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除此之外,高中要意識到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實現真正的人生目標,學生要通過四年中不斷地參加實踐活動,如技能大賽、實習等等活動,不斷完善自己對于社會的認知,以此不斷修正自己設立的目標,這樣才能夠設立真正人生目標。除此之外,高中還要樹立正確三觀,在實踐中不斷健全自身人格,端正自身的態度,要對于自己的真實能力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避免出現“眼高手低”現象。
結論:當前,越來越的高中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由于當前正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發展較為緩慢。想要加快人才培養速度,高中一方面要汲取傳統實踐教學的優勢,一方面要不斷對于當前的教育方式和觀念進行創新,緊緊圍繞實踐能力開展人才培養,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晏智.養成教育培養下的教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35):165-166.
[2]朱科蓉.開發“五結合”途徑 培養教學學生養成教育[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02):7-10.
[3]周合兵,羅一帆,熊建文.基于養成教育培養的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0):155-157+178.
周口市文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