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能
摘 要:近年來,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迅猛,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互聯網下,社會生產方式打破傳統行業壁壘進入到新型行業的跨界融合,消費方式由傳統的實體消費逐步被新型的網絡虛擬消費所替代。毫無疑問,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2010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數字出版的浪潮席卷了全國各地。本文立足當下,分析了數字出版發展概況,對數字出版概念、內容、載體進行界定,并通過對數字出版發展優勢特點分析,闡述了數字出版發展的前景和面臨的一些挑戰。
關鍵詞:音樂;互聯網;數字出版
近年來,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迅猛,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互聯網下,社會生產方式由傳統行業壁壘的阻礙轉型進入到新型行業模糊的跨界融合, 消費方式由傳統的實體消費逐步被新型的網絡虛擬消費所替代。毫無疑問,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出版業的觸碰與融合,產生了一個新的出版形態——數字出版。 數字出版有低投入高回報、準入門檻低、大眾參與度高的顯著特點,使它一進入市場便得到快速的發展。2010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一時之間,數字出版的浪潮席卷了全國各地,各大出版集團陸續將目光鎖定數字出版。 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出版社,早早地就涉足到數字出版,伴隨文件的出臺,更加堅定了其發展數字出版業的決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2017年發布過一個關于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的年度報告,報告中顯示,在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5720.85億元,相比2015年有一個大幅增長,增長率接近30%。 其中互聯網廣告、移動出版、網絡游戲、在線教育是這其中最具經濟發展潛力的細分板塊。數字出版作為一個新的出版形態,正在逐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
1. 數字出版的概念、內容、載體
相關資料顯示,“電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首次提出可以追溯到1978年4月,J.A.Urqat在盧森堡的一個研討會上提出了“電子出版”,這是最早對數字出版做出概念界定的。數字出版從萌芽、產生、發展到今天,它的概念和內涵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延伸,以至于試圖給數字出版以準確概念界定的專家學者也無法準確判斷。新聞出版總署《意見》中對數字出版給出一個概念認定,大致認為是利用數字技術對內容進行加工,在網絡這種新的生態環境中進行傳播的一種新的方式。數字化生產內容,管理過程數字化,形態是數字化和網絡化傳播。此處對數字出版的界定,我認為是較為妥當的。在《意見》中,對數字出版的主要形態進行了細分,主要包括數字報紙、網絡地圖、電子圖書、網絡原創文學、數字期刊、網絡教育出版物、手機出版物等。數字出版不同于傳統出版,傳統出版總是建立在實體空間的基礎上,例如傳統的音樂出版, 它是建立在紙媒或者 CD、膠片的基礎上,在現實空間中發行的傳統出版形態。數字出版的載體為移動網絡,數字出版通過信息技術的處理,將出版內容存儲于云空間, 在網絡中傳播,受眾通過 pc端、移動客戶端一系列操作接收信息。
2. 數字出版對傳統音樂出版的沖擊
數字音樂出版是數字出版中最具經濟潛力的細分板塊之一,在《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在線音樂的收入達到61億美元。這在整個數字出版細分類別中,位居前列。數字出版所具有的強大的市場沖擊力,在帶來巨大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傳統音樂出版帶來了沖擊。傳統音樂出版成本高、周期長,一些音樂類圖書專業性較強,缺乏有力的市場,音樂作品版權意識弱,音樂創作人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等問題長期存在我國傳統音樂出版業中,使得我國傳統音樂出版業一直以來發展較為緩慢。數字音樂出版的出現,雖然在音樂作品版權問題中并未有所改善,但其呈現出成本降低、周期變短、多媒體融合的特點。數字音樂出版依托互聯網為媒介,以一種新的形態出現在大眾視野,呈現出一種野蠻生長的態勢。正如,麥克盧漢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的理論,互聯網此刻既是媒介也是信息。互聯網數字化、新媒體已經席卷了整個出版業,成為當下出版業中無法繞過的研究課題。
3. 數字出版對音樂出版帶來新的未來
數字出版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其發展的勢頭強勁,其對促進我國出版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顯著,并且這種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與傳統音樂出版對比,數字音樂出版有以下幾個優勢特點呈現。
(1)成本優勢
傳統的音樂出版主要包括以碟片、膠片為主的音像資料出版和音樂圖書出版。 一個完整的出版過程工序復雜且耗費成本高,特別是宣傳、運輸、物料、人工。 數字出版所具有的網絡虛擬性、可復制性和永久保存性的特點,既省去了大量成本,也簡化了整個的出版過程。 一旦原創作品產生,便可在完美保持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以幾何數字進行復制,通過網絡傳播的便捷性迅速傳播。 而這種幾何復制的方式并不會增加成本。 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音樂作品創作完成,其后續發行副本幾乎是零成本。
(2)宣傳優勢
宣傳是出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很多音樂出版作品往往因為宣傳不當而被埋沒。數字出版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從宣傳來講,網絡技術的優勢在于其無孔不入。數字音樂作品通過撰寫爆款文案或者直接上傳至網絡,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移動視頻客戶端等各類軟件可以迅速進入大眾視野,達到宣傳的效果。數字出版不像傳統音樂出版,傳統音樂出版總是生產者為宣傳“買單”,而數字出版的方式則是通過大眾自愿轉發的方式,這其實是大眾變相在為出版商“買單”。這種方式,一方面節約了宣傳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擴散信息,達到宣傳效果。
(3)時效優勢
數字出版的移動性適應了受眾的消費習慣。當下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一切的信息都以碎片化、及時性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傳統的音樂出版周期長,且受眾接收需要在特定的地點或者運用特定的設備才能完成。數字音樂出版借助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可做到隨時隨地收聽。與傳統音樂出版作品相比,更加適應了當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4)多媒體立體享受優勢
傳統出版內容的數字化,打通了音樂圖書、期刊和音像的界限,便于出版社進行音樂資源的立體開發。傳統的出版內容,通過數字化技術和創新,完成了資源整合,或者說產生了一個新的數字創意產品,并且這種新的數字文創產品可以通過時下流行的方式進行閱讀、觀賞和收聽,數字出版對資源的這種立體開發方式,開啟了音樂出版的新時代,極大地提高了受眾的審美體驗。
(5)不可破壞性優勢
傳統音樂出版是以實物為載體,實物也就意味著存儲的問題。傳統音樂出版的圖書、音像制品常常因為時間久遠而損壞產品的質量或者使用效果。數字出版以網絡為載體,依托網絡載體的優勢在于虛擬化、無限性和永久性的特點。具體來說,就是互聯網存儲不需要實體的空間,通過數字化技術建立強大的資源庫,各類數字化的音樂作品、音樂資源、音像資料匯集于網絡空間,這種數據庫一旦建立便可永久保存,實時更新,且不會損壞產品質量。
4. 四川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經典數字出版項目介紹
(1)中國西部音樂基地
四川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數字出版的發展和建設。2017年,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立項、四川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建設運營中國西部音樂基地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將線上數字化與線下實體化完美結合, 形成了一條立體化的產業鏈條。 目前,該項目為大量音樂人提供了從音樂錄制到出版發行推廣,數字音樂運營的整體包裝方案; 對大量原創音樂作品提供了優質的音樂版權認證、交易和眾籌; 推廣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
(2)《唱響四川——百姓喜愛的歌曲》
《唱響四川——百姓喜愛的歌曲》是從四川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唱響四川——百姓喜愛的歌曲”音樂創作工程獲獎作品中遴選出15首優秀作品,重新進行錄音制作并出版發行的音像制品,展現了新時期四川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等特色。該作品在傳統音樂出版的基礎上,結合數字化的處理方式,增加了掃碼聽歌、掃碼看圖等時下流行的消費方式,提高了大眾的音樂體驗感受。
5. 總結
數字出版雖然在中國出版業起步較晚,但是一系列的數據表明,中國出版業的數字化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大力發展數字出版,要重視信息技術和文化創意對其起到的關鍵作用,要重視傳統出版所起到的基礎性的作用。出版社既要積極發展數字出版,探索數字出版新的商業模式,又要合理開發和利用傳統出版,找到適合傳統出版發展的道路。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數字出版蓬勃發展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非法復制、未經許可隨意轉載、商業模式形態不成熟、利益分成不合理等問題仍然有待解決。
注釋:
①劉麗娟:《數字出版讓音樂圖書有“好聲音”》,中國新聞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單位:湖北省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