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群體受到新媒體多元文化的沖擊,影響了他們的主流意識形態,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在新媒體環境下,對高校大學生群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當前部分高校在教育宣傳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诖耍疚姆治鲂旅襟w環境下對大學生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討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旨在探索高校推進宣傳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新時代思想;教育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3-0039-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基于移動端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資源庫建設成果,項目編號:201802031005
一、新媒體環境下對高校大學生群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符合新時期中國時代發展的要求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的歷史起點,正在調整社會結構、轉變社會經濟發展方式。[1]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高校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教育機構,在新時代歷史背景下,必須順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根據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探尋其規律,認真學習并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將新時代思想與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培養出具有豐富理論知識,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同時具有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的新時代大學生,促使他們堅定“四個自信”,在新時代背景下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
(二)有效強化主流意識形態
目前,隨著世界形勢不斷朝多極化的方向深入發展,國際秩序變革的速度越來越顯著,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世界多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顯著,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群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他們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能有效強化他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促使他們鞏固主流意識形態。
(三)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作為培養新時代高端人才的重要教育機構,處于思政教育的前沿陣地,[2]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將培育時代新人作為自身重要的職責,讓高校大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自覺肩負起國家建設的重任,不斷通過學習促進自身成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币虼?,高校應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促使他們具有高強的本領和才干,并積極投身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工作,成為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宣傳主體較為單一
當前,高校在向大學生群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執行的主體是本校的思政教師及各系的輔導員,人數較少,勢單力薄,加上宣傳只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無法做到全方位深入的宣傳教育。
(二)宣傳闡釋不夠通俗
當前,部分高校在向學生開展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教育時,還存在宣傳闡釋不夠通俗的問題。在實際宣傳教育工作中,部分高校只重視官方文件的展示,闡述解釋的語言一般都是概念化的書面語,比較“高大上”,脫離了大學生群體的實際生活;而且,宣傳的手段也多以“填鴨式”的灌輸傳達為主,沒有根據大學生群體思想的動態開展通俗化、生活化的教育,導致新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3]
(三)宣傳載體較為滯后
除了上述兩點以外,當前部分高校在對學生開展習近平新時代思想宣傳教育時,宣傳的載體也較為滯后。在實際宣講中,大都是在思政教育課堂和主題班會課堂上,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育模式,很少利用新媒體載體與學生互動,缺乏感染力,時效性也較弱。
三、構建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機制的有效策略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要想構建有效的教育機制,必須匯集全校的力量,開展“三全育人”[4]工作,具體如下:
(一)全員育人,增強宣傳主體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要想更好地對大學生群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教育,應強化全員育人意識,即學校的黨委、團委、學工部門以及各系輔導員、專業課教師與其他教職員工,都必須樹立宣傳教育意識,在自身的工作中融入新時代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擴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隊伍,發揮出教師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二)全程育人,優化教育機制
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長期且經常性開展。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從學生進入校門到其畢業離校,都必須對他們開展思政教育。因此,高校還必須樹立全程育人的思想,優化教育機制,通過精心安排,加強協同,將思政教育貫穿高校教育的始終。此外,還必須構建完善的考評機制,這樣才能使高校的新時代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更加系統化、長效化。
(三)全方位育人,開拓教育渠道
當前,高校要想更好地對學生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還應該樹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在具體操作中,高校教師首先應立足于第一課堂,將其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巧妙借助微課等新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其次,不斷創新第二課堂,積極利用學生社團,策劃、組織大學生群體開展校外考察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本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切實將新時代思想教育融入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最后,相關高校還應積極發展第三課堂,利用當前豐富的網絡新媒體開展新時代思想宣傳教育,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高??梢蚤_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建設校園網客戶端和其他新媒體平臺,用通俗易懂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宣傳教育方式,對學生開展新時代思想教育,促進大學生群體思想認知的提升。
四、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群體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在主流思想意識形態方面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他們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十分必要。而要想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教育宣傳,還必須采用“三全育人”的方式,這樣才能構建長效教育機制,促進高校大學生群體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蔡小葵.視覺文化視域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路徑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10):47-50.
[2] 劉於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教學及其實現機制構建——以“概論課”教學為例[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01):1-6.
[3] 冀巧英,何曉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路徑研究——以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學為例[J].傳媒論壇,2019,2(23):10-11.
[4] 崔娜,房雪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青年大學生思政教育全過程的實踐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11):80-83.
作者簡介:張旭軍(1987—),男,山西呂梁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