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性的文化知識,還需要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因此獲得綜合性的發展。但是,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往往采取的教學策略單一且枯燥,教學焦點也總是聚焦在提升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需要進行教學的革新。本文就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展開研究,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教學策略
引言
在社會和教育的不斷發展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多了,而教師的教學任務則更重了。在這種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的革新,使得學生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學,發展自身的語文素養。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之后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并能夠將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1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老師首先培養學生樂學熱情,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興趣和求知欲成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不竭內動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興趣為先、快樂學習”的教學策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為老師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情境教學,使學生學習能力獲得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實施當下新興的情境教學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讓學生獲得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如,《海上日出》這篇文章展現了作者對海上日出美景的贊美之情,表達了自身對大自然的熱愛。但是,大部分學生處在發展的初始階段,社會經驗比較少,沒有直接性地了解到海上日出的美景,也不能夠透過文字感悟作者所展現的思想感情。為了使得學生體會文章所展現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實施情境教學法。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所展現的具體性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有關海上日出的視頻,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中所展現的生動且形象的畫面,直觀性地體會到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從而更好地感悟文章所展現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更好地學習文章,獲得學習能力的有效的提升。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重視情境教學方法的實施,讓學生能夠在情境的引導下,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體會文章思想和內涵,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一直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對課文內容的講解、文章結構的分析、語法知識的講解、結論性知識的灌輸、應試技能的訓練等流程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率低質量差,很容易給學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因此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課余愛好。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延伸至課外閱讀,鼓勵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入揣摩文章中蘊含的思想和內涵,不僅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素養。
4強化引導,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沒有養成固定的學習習慣,可以接受教師的引導,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教導學生,促使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會從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時段,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課前,會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性語文將要學習的語文文章。為了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會向學生提供預習視頻,讓學生在視頻的觀看下,積極且主動地預習語文知識。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了有效的提升,且能夠更好地應對課堂上的知識的學習。課中,會讓學生準備出語文筆記本,學生邊聽講邊在筆記本上記錄下自己所聽講的知識點。這樣,學生能夠全面記憶本節的重難點,取得良好的課堂知識學習效果。課后,則會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讓學生能夠將所記錄的東西進行一定的整理,并促使學生做與所學習的知識相關的語文題。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并因此能夠更好地應用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取得良好的語文學習效果。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有必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學習習慣,讓學生因此能夠更好地應對之后的語文知識的學習。
5喚醒情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開展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喚醒小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意境美、自然美,從而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審美能力。在學習古詩詞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詩中的美麗景色,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如臨其境并充分發揮想象,使學生在詞句中感知到詩歌的音律美、形象美,以及詩歌呈現出的意境美,給學生帶來了美的享受,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結論
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持續將核心素養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老師結合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來開展教學設計,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知識與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3).
[2]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26).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仙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