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雨彤 唐小芳
【摘要】本文以中國古典文學為指導,以唐代社會的進步為主要內容,考察了唐代文化的發展繁榮問題。從唐代社會繁榮的基礎、唐代文化繁榮的主要表現以及唐代社會文化繁榮的啟示三方面入手,淺要分析唐代社會文化繁榮的表現以其對當代文化研究產生一定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唐代;文化;繁榮
一、唐代社會繁榮的基礎
唐代空前開放的社會風氣一直成為學者研究的領域。這種開放風氣出現的原因有學者總結如下:一是唐朝繼承了前朝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開放傳統,唐代文化之所以能夠得到高度的發展繁榮,是因為東漢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成果的總結、繼承和發展。這是一種全國性的、不分南北的總結:二是擁有唐朝統治者的出身、支持和倡導以及唐朝的國力。唐代中前期經濟繁盛,物質基礎雄厚,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因此才可導致唐朝人自信心的大為高漲,有海納百川的勇氣和魄力,這一空前開放的社會風氣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唐代文化繁榮的基礎。
二、唐代文化繁榮的主要表現
(一)以鋼鐵冶煉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成熟
唐代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二個鼎盛時期,中國歷史上繼秦漢戰國之后的第二個科學技術的高峰也是從這個時期特別是唐朝中后期開始的。如將我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排序,鋼鐵技術應列首位,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鋼鐵的重要作用的確是怎么評論也不過分的。在古代鋼鐵技術發展史上,唐人的貢獻在于將潛在的技術發展成熟并使生產工藝定型化。同時,唐人不懈的文化創造與文化需求,使以往的寫本方式再也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于是催生了紙與墨結合的新方式——印刷術,從此形成了文化傳播的新途徑,新的文化時代也由此產生了變化。
(二)詩歌創造達到鼎盛時期
歷史悠久燦爛豐富的中國歷史上,唐代是文化鼎盛且影響深遠的時期。唐代創造的具有集大成性、開創性、包容性和先進性的詩歌文化,且是中國詩歌文化史上的重要轉折點。[1]詩人描繪的神仙意境在詩歌中頻頻出現,眾所周知,李白是個嗜酒成性的“酒鬼”,他的詩一個酒字就可以貫穿全文,他往往都是在喝醉了酒之后寫出優美的詩篇,他的詩許多都如仙境一般,成為讓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他有一種自嘲的方式,他通過詩句告訴友人,如果我喝醉了,你就自行離開,要是還想喝,那么明日你抱著你的琴,我們再喝。詩的本身看上去很直白,但是往深的看,它的意境便凹陷出來,李白的詩更多的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更多的將人寄寓在神仙意境中,展現人的情感世界與精神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詩仙李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皎皎鸞鳳姿,飄飄神仙氣。梅生亦何事,來作南昌尉。”[2]等詩句依舊被世人傳頌。唐朝詩歌盛行與經濟繁榮緊密相連。詩人李白生活于盛唐時期,他的詩歌很好的體現了唐代繁榮昌盛的景象及唐朝文化的浪漫精神、自由開放精神及創造精神,[3]例如李白將廬山瀑布寫的那樣宏偉壯觀,即寫出了朦朧美也寫出了雄壯美,把廬山瀑布寫的那樣形象氣勢。
(三)以書法為代表的藝術發展
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它的藝術魅力和社會作用幾千年來不僅吸引著華夏子孫為之孜孜以求,也受到各朝的重視。唐代不僅是我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書法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詩人不僅善書、善詩,而且書法家者比比皆是。貫穿于中國古代整個教育過程的書法教育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唐代成為中國書法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同時在我國古代文化中也處于的重要地位,對現代產生了深刻影響,唐代書法氣魄宏偉,如盛唐氣象,法度森嚴,堂堂正正,體現出了唐代鼎盛時期國力富強文化繁榮的氣派及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很強的力度美,因此唐代書法教學也成為后世教學的楷模。
三、唐代社會文化繁榮的啟示
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唐代是一個承先啟后、大放光彩的重要時期,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時從這一時期我們能獲得很多啟示,例如唐代書法啟示我們:當代書法審美思潮應尊重多元,倡導主流;當代書法創作應突現“詩性”精神,強調以“書”載道;當代書法傳承應使教育立足大眾化、立體化,當代書法交流亦不能忽視“大唐”元素的魅力和影響。[4]有道是“退后二百里,你才會看出大山的雄偉壯麗;逝去一千年,你才能體會出歷史的博大與宏偉。”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時空結點上再來瞻仰唐代文化的入世情操,更加感受和體味到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璀璨的文明成果,進而轉化為當今社會人生的熱切關注。
參考文獻:
[1]汪濤.詞曲相融,意境悠遠-唐代詩詞歌曲的藝術審美及演繹研究[J].南昌大學,2017.
[2]錢得運.盛唐人物品藻與盛唐氣象[I].西北師范大學,2008.
[3]張純杰.李白詩歌與唐代文化精神[I].語文學刊,2008(02).
[4]王智杰,李建群.唐代書法的當代文化價值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
作者簡介:
秦雨彤(2001.03-),女,漢,山東菏澤人,高職,學生,從事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理論研究;
唐小芳(1993.09-),女,漢,山東淄博人,碩士,助教,從事傳媒產業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山東華宇工學院 設計與藝術學院 山東德州 2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