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主要課程之一,在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外部新環境對文學鑒賞和創作提出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所以高校在進行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和視角的改革時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在轉換文學作品鑒賞思維和視角的同時,將傳統經驗與時代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度的解讀和分析古代文學作品,才能在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水平和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作品鑒賞;思維與視角
1、古典文學在鑒賞思維和視角上轉換的作用
古代文學作品是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等相關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常見的古代文學作品解讀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了標題分析。作者簡介、創作背景、文章主旨以及創作手法分析等幾方面的內容。雖然針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分析已經涵蓋到了各個層面和角度,但是,由于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大多只是站在單一作品的角度上,對其中的某一個潛在問題進行深度的挖掘,忽略了作品存在時的廣闊社會空間的研究,所以導致學生無法從整體上把握固定文學作品的特點。
2、古典文學在鑒賞思維和視角上轉換的方式
2.1古典文學鑒賞思維的轉化
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是促進人民文化內涵、思想品德以及藝術修養全面提升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尤其是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古代文學作品欣賞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創新和升級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思想。首先,教師在組織學生鑒賞古代文學作品時,應該與學生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發散式思維方式。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方式,與古代文學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主題思想、作者情感分析以及寫作風格等內容都是由教師講解的。這種古代文學作品講解教學方式,由于忽略了古代文學作品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導致學生只能在被動接受的情況下按照教師的要求做筆記或者背誦相關的信息,忽略了學生發散思維模式培養的重要性,影響和制約了學生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時,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的進行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創新,將新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才能在引導學生加深對作品本身內涵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創新,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加強學生古代文學作品創新鑒賞思維培養的力度,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破傳統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模式的束縛,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2.2鑒賞視角的轉換
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時,應該站在美學、文化、心理等各個角度上全面的分析和解讀古代文學作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方式,然后將其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將審美視角與實踐緊密結合對于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重要性充分體現出來。(1)審美與實用的緊密結合。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時,應該對古代文學作品具有的什么系特點予以充分的重視,深入分析和研究古代文學作品與眾不同的審美價值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要求和引導學生合理運用審美的眼光,站在藝術美與情感美的角度上分析和理解古代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賞讀陸游的《釵頭鳳》時,必須緊緊的圍繞音律的節奏和語言美,展開豐富的想象暢想那紅酥手、黃藤酒以及滿城春色宮墻柳的美人、美酒以及美景融合在一起的情景。這種藝術層面的審視,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古代文學作品所體現出的情感美,而且使人們的愉悅輕松的環境下真正的體驗和感受到了這種情感。另外,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教學時,還應充分的重視古代文學作品與現實結合應用的重要性。比如,在充分重視學生鑒賞審美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還應根據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實際情況,完善和豐富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內容,提升自身的專業與實踐技能。然后根據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點,為學生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古代文學作品鑒賞內容,要求學生在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領略古代文學作品的精神內容,提高促進學生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學生后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緊密融合。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教學時,應該嚴格的按照傳統文論與西方理論相結合的要求,豐富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內容,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準確全面的將作品內涵闡述出來。比如,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理論結合在一起解讀杜甫的《登高》,在正式開始解讀這首詩前,教師首先會用到知人世論、以意逆志等傳統文論引導學生,要求學生在初步了解作者的基礎上,深入的進行作品內涵的分析。在賞讀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根據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特點和要求,將西方互文性理論與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度的探索和分析固定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社會歷史文化語境,然后運用開放性的視角審視《登高》這首古詩,對其在唐代以及整個詩歌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進行研究和分析,最后站在不同的維度補充闡釋這首古詩歌的內容,從而達到豐富古詩歌解讀內容的目的。
結語
總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作為促進人們文化內涵、道德品質、藝術素養穩步提升最重要的途徑,只有將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與視角轉換實踐活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在豐富社會文化內容的基礎上,促進人們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所以,教師在開展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時,應該積極的探索和研究社會迅速發展環境下,古代文學作品鑒賞角度與思維方式轉換的價值和意義,提升自身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思維,拓寬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視角,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馬麗.如何體認和鑒賞古代文學作品[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1:82-83.
[2]彭書剛.試析古代文學鑒賞理論中的自得說[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912:119-121.
[3]任婷婷.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與視角轉換的實踐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501:52.
(南昌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