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
一、構建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體系的目的
1、通過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彌補分科量化評價和藝術素質等級評價的不足,滿足學生特長發展的需要,營造學生特長發展氛圍,創設學生自主發展的機制,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為升學提供成果依據。
2、通過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促進師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設施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行為和方式,充分認識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3、通過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引導家長和社會逐步形成科學的人才發展觀念,營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社會環境,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學校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
二、評價原則
1、自主性原則。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的形成與量化評價,要求學生自覺自愿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2、客觀性原則。量化評價以事實為前提,認定標準嚴格依照規定、認定過程嚴格依照程序進行。
3、公開性原則。學生成果羅列公開,認定規則公開,認定結果公開,公示程序接受社會和家長監督,實行舉報和申訴制度。
4、競爭性原則。標志性成果的形成過程是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競爭得來的,學校創設機會均等的條件,讓學生在公平競爭中獲得發展。
三、評價量標體系及其量化標準
1、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分為五大類別,各類別劃分及其包括項目及所占分值列舉如下表(總分130分):
2、上述五個類別,在量化評價中,先按成果級別情況進行原始分數累積,原始積分最高分未超過分值總量的類別不再折算,計為實得分;若特定類別中原始積分高于分值總量,則采用下述公式計算出相對積分作為實得分:個人該項實得分=個人原始積分÷全年級最高個人原始積分×分值總量。每一類別分別進行積分計算后,予以匯總,得出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總分。初中三年均實行累積式原始積分計算。
各類別原始積分量化評價標準如下表。
(1)個人成果類獎一(等級獎):
(2)個人成果類獎二(名次獎):
(3)綜合表彰類獎:學年內獲得全國、市、區、區教委(街鎮)黨委(政府)、學區和學校綜合類表彰獎勵分別計6、5、4、3、2、1分(個人成果獎按上述標準計分)
(4)技能測試類獎:普通話、書寫、計算機通過測試,每項獲2分。
四、評價組織實施
1、所有活動的參加,均以學生自愿自主為前提,一般情況下采用逐級競爭選拔的形式參加。
2、每項活動結束一周內為學生藝術素質發展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價材料申報周,由學校收集整理學生個人成果,由學習委員輸入計算機,再向學生公布個人成果后確認簽字。
3、學校量化評定小組把學生簽字確認的認定結果向全校學生及家長、社會公示,接受監督。
4、評定委員會根據公示反饋情況開展量化評價復審,予以確認,存檔封存。
5、上報最終結果,納入成果運用。
五、量化評價結果運用
1、畢業生三年來的量化評價結果是體現學生藝術素質發展的重要標志性成果,該結果計入學生畢業升學學業成績總分,高一級學校按照指標數,以文化成績擴大20%,再將標志性成果分數加入文化分數排序,從高到低錄取。影響到每一名學生的畢業與升學,既是學校向全區高一級優質學校推薦的重要依據,也是全區高一級學校選擇學生的重要條件之一。
2、初中一年級、二年級(包含一年級成果)是學生藝術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性成果,結果計入學生學年學業成績,作為年度優秀學生評選及獎勵基金頒發的重要依據。
3、學生每年的標志性成果量化評定過程及結果資料,是我校每名學生在初中階段成長的最高價值軌跡性呈現,將成為學生終生發展分析、考兵就業、成才回溯的人才文獻性檔案,作永久性保存。
參考文獻:
[1] 菁鳶,文聿.舞蹈教育:創造力不能被“下載”的領域--北京國際舞蹈教育發展論壇紀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04)
[2] 明文軍.從民間自然形態走向科學化傳承之自覺[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