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藝術學科經歷了迅猛發展的階段 ,形成了多樣性學科格局 , 突破了專業性單一技巧學科的窠臼 ,其失是學科門檻放低 、無論是技巧水平降低還是文化水準不到位 ,都影響了藝術的聲譽 。但其得顯而易見是學科繁榮 、多樣性增加 、學術話語權增厚 。就歷史而言 , 藝術學科順應時世有了飛躍的發展 ,也是國家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印證 ,但在目前到了提升質量來調整自身的關節口上 。
關鍵詞 :藝術學科 發展 歷史進步 質量提升
伴隨著新中國 60年巨大發展變化 ,中國藝術學科建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 而今也到了尋求新的發展躍進的關口 。 在為學科繁盛贊嘆的同時 , 也不能不看到需要進一步推進的問題 。 對于中國藝術學科認知 ,還沒有完全擺脫一個行內自鳴得意 、行外不免輕視的境況 。而就在行內 , 對于藝術學科性質和評判也常常莫衷一是 :強調的技巧性唯一或者自我尊大的認識 、以藝術特定性排斥學術衡量的見解 , 與日益壯大的寬泛藝術門類增長后的藝術理論追求之間產生矛盾 ,使得藝術自身就難以形成拳頭效應 。而藝術學科作為實際壯大卻不免門類差異分散造就的概念差別 , 也到了需要凝聚認識和諧建設的路口 。
一、中國藝術學科學科現狀與新世紀以來幾年中國經濟迅猛發展 , 國力增強同步 ,中國藝術學科和藝術教育在新世紀以來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學科地位 、招生規模 、社會認可度 、藝術價值等等考察都今非昔比 。 比如 , 在大眾傳媒時代 ,傳媒所關注重心為何是一個凸顯重要性的窗口 ,從近幾年傳媒熱議藝術招生 , 說明藝術的社會關注度很高 。而藝術行業內外多次將藝術學從一級學科上升為門類設置的共同強烈呼吁 ,并得到教育部多次呼應的事實 , 說明藝術學科的價值大大提高 。藝術學科的重要性提高是顯見的事實 , 這里的提高既包括客觀上學科從整體上被忽視到不能不重視的顯著變化 , 也包括藝術學科內人士對于自身價值看重和急切期望獲得應有地位上的開放進步觀念的認識等 ,多重視野的藝術重要性都得到認可 , 說明藝術提 升價值的現實 景況 。 而從2002年國家第一次成立了教育部專業藝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 及至 2005年設立了全國藝術專業碩士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 ,更是藝術學科地位增強的例證 。實際上 ,在這后面 , 是中國的藝術教育大發展的背景支撐 :根據不完全統計 ,藝術學科在中國高教中舉足輕重 ,其專業狀況是 :2007年中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超過 2700萬人 ,已經世界第一 。而全國藝術類大學生達到 112萬多人 , 其中 藝術本 科生 72 萬 人 , ???生 40 多萬人 。顯然 ,中國有了越來越高漲的藝術招生擴大發展的局面 。藝術專業學生占總在校生數的近 5%,無疑已經成為在學大戶 ,更不用說是每年報名招生的大戶 。以藝術專業產出大戶山東省來佐證 , 2007年報名參加藝術類考試總人數 16.9萬 。一些設計院校的每年藝術招生報名人數動輒都在上萬人數 , 而招生人數只是若干百分之一左右 。表演專業的招生人數微小 , 而報名數卻人山人海 、龐大無比 。藝術專業的發展狀況令人吃驚 ,從全國 31所藝術院校的本 、???在校生 人數來 看 , 1996 年只 有17574人 ,而 2003年 已經達到 82177 人 , 8 年后是1996年的 4.7倍 。如果從藝術類專業的招生統計數字來看 ,山東省 1998年錄取藝術類考生 3896人 , 2004年則達到了 47518人 , 是 1998年的 12.2倍 。近若干年藝術生源越來越多 ,面對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 ,國家制定了擴大招生規模等一系列政策 , 各類大學包括綜合大學 、師范類大學 、多科大學或單科大學相繼成立二級藝術學院 、美術學院 、音樂學院 、影視學院 、設計學院 、動畫學院等或設立相關學科專業 ,其發展趨勢之猛 、規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 據有人估計 , 在全國 1 千多所普通高校中 , 有80%以上的院校設立了與藝術類相關的專業 ,大多集中在實用藝術專業領域 , 招生與培養數量增長驚人 。無論人們怎樣評判 , 也無論藝術學科擴展的長短處如何探究 , 從正向的角度看 , 藝術發展對于精神文化的影響力都不是壞事 。 藝術是伴隨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發展的 , 正常社會進步應該有藝術發展作為佐證 。 而實際上 ,藝術大發展對于大眾接受藝術教育 ,對于藝術學科增厚在各學科中的話語權 ,對于增強藝術人的社會威望都明顯有好處 。 更為重要的是 :藝術學科的發展顯示了學科學理邏輯和質量建設把握具有了較好的基礎 , 從單一性學科成為更為成熟學術性學科的條件已經逐步具備 。
二 、藝術學科建設的觀念進步素描
歸結起來看 ,中國藝術教育躍進的狀態已經不可抹殺 , 而發展支撐的藝術觀念進步尤其值得贊賞 。 就藝術觀念變化而言 , 大略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漸進進展 。傳統精英培養觀念的階段 ,90年代以前 ,藝術教育限于傳統局限和藝術教育較為狹隘的局面 , 幾乎等同于藝術技巧教育 , 彼時的藝術教育以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為唯一標準 , 少量的藝術教育普泛性采用的是精英藝術人才培養模式 , 以藝術表演對象和個人技藝突現為設置目標 , 注重精致教學和技能把持 , 課程體系基本沿襲蘇式表演體系的路子 。 顯然 ,這是和物質基礎條件薄弱相關的培養藝術專才的舊式路徑 ,口耳相傳的師徒教育和注重技巧忽略文化的教育成為簡單精英教育的伴隨物 。精英 藝術教育的長處在于精致選材 、量才培養 , 從小選拔 ,將技巧雕琢作為培養的主要目標 , 目標是專業高精尖的實踐性專才 , 在幾十年的專業藝術院校藝術教育中 ,這一模式為新中國藝術人才培育了許多藝術精英 。但顯然 ,這是物質疲弱人才精要的培養模式 , 大眾進入藝術教育的門檻高之又高難望項背 。 技巧越來越作為藝術教育的目標偏離藝術精神和廣泛性接受可能的偏差也難 免形成 。這一時代 ,藝術成為高端的模式卻缺乏藝術教育的普適性要求 。
我們期待藝術學科有進一步的拓展 ,而只有學科群體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前行的通行證 。
作者姓名:
徐圓? 性別:女? 籍貫:遼寧沈陽? 民族:漢? 出生年月:1976年5月? 職稱:副教授級高級教師? 學位:教育碩士? 院校:沈陽市教育研究院? 研究方向: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