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艷
摘要:幼兒園戶外游戲主要考察幼兒的運動性和四肢協調性,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獨特的價值。利用幼兒園的戶外資源建構戶外游戲,相比室內教學更能促進幼兒的健康認知和社會性等的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也可以在戶外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基于此,為了更好地發展戶外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本文將提出一些戶外游戲活動的創新形式供以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學;戶外游戲;幼兒游戲;活動創新
前言:
當前幼兒園階段的戶外游戲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方式和游戲方法都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在沒有創意的游戲環境中進行戶外游戲,有可能會使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利用幼兒園建構的空間,在游戲環節中注重全面性,融合性,使得戶外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更具創新價值。
一、克服客觀條件限制,在游戲環節中融入創新玩法
在現代的幼兒園戶外游戲環節中,由于部分幼兒園存在游戲設備不足,游戲場地有限等情況,很多戶外游戲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在有限的條件下,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舒適的游戲環境,克服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游戲中融入更多創新玩法,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游戲環節中體驗到樂趣。
例如:以"滾動的聯排輪胎"為例,這個戶外游戲的考察重點是要求學生在戶外推動輪胎繞場,鍛煉學生手腳并用的運動能力以及四肢協調能力。在一些幼兒園可能會出現輪胎數量不足或運動場地不夠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就要求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策略,運用一些較為創新的戶外游戲策略,保證游戲進展。比如在戶外游戲場地過小,幼兒無法將輪胎推動很遠時,教師可以巧妙結合隔擋裝置,在有限的場地內圍出一個S形的跑道,讓學生圍繞跑道,在有限場地內進行輪胎滾動的戶外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融入一些巧妙的競賽形式,讓兩名同學共同推動輪胎進行繞場,比賽哪位同學能夠最先完成一圈;如果場地不夠,也可以通過計時的方式讓兩組同學依次進行賽跑。既能解決游戲場地本身的客觀限制,又能夠在游戲環節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新鮮競賽元素,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獲得充分的運動,既鍛煉了身體,又提高了學生的四肢協調能力。
但是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意戶外運動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保障每一位同學的安全,多多觀察學生們的一舉一動,排除一切危險因素,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既能收獲快樂,又能保障安全,獲得完美的戶外游戲體驗。
二、動靜結合,將室內游戲轉移到戶外
在一些室內游戲環節中,很多學生的情緒往往不能被很好的帶動起來,對于游戲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進行活動安排時需要轉變教學策略,有時一些室內游戲也可以轉移到戶外,讓同學們在戶外進行學習和體驗。
例如:在進行《秋天的禮物盒》這一節內容的活動時,原本的教學活動應當是在室內舉行,幼兒園教師在備課階段提前準備好一些,能夠表現秋天特征的物件,比如楓葉、銀杏葉、紅番茄、金桔等物品,同時還可以準備好一些能夠體現秋天風光景色的當地攝影作品。在活動開始之前,先讓學生直觀感受秋天的具體特色,從美學角度入手,讓兒童感知秋天的整體特點,了解季節和季節之間的氣候差異,學習不同的季節,對人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當活動正式開始時,教師可以指導同學們利用教師課堂上向大家展示的物品和照片,然后將所有的物品都放置在一個抽獎盒中,作為秋天的禮物盒,讓每一位同學依次上前從盒子內部進行隨機的抽取。每取出一樣東西,同學們就要根據自己抽到的物品進行分析和講述,他一談自己對秋天的理解,以及手中的物品有什么樣的特點,由學生自己來敘述自己認為最能夠代表秋天的物品應當是什么。
通過這樣的活動設置,讓兒童們自己感知秋天的形象。但在活動過程中,經常有同學抽取了物品卻說不出話,此時就要求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策略,可以將室內的游戲環節轉移到室外,同樣還是秋天的禮物盒,教師可以將同學們帶到戶外,進行郊游式的探索,直接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感受秋天的氣息。讓同學們感受秋天時節的落葉以及秋風,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變化,一邊為學生講解秋天的風景,以及秋天這個季節的特點,幫助學生直觀的了解秋天。緊接著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秋天的禮物盒”,讓學生在戶外抽取能代表秋天的東西,并且在戶外進行相互交流和討論。
同時,為了保證游戲可以動靜結合,教師也可以為同學設計一個“掃落葉”的創新游戲。在講解過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一定范圍內拾取一些較為美觀的落葉,哪位同學找出一篇自己最喜歡的落葉,并在背后寫上自己的名字交給老師,由老師進行打亂并分發其中的一少部分。全班同學分為兩組,一組同學可以拿到一部分樹葉,而另一組同學的任務則是找到樹葉上寫著名字的同學,并將該同學抓到“落葉區”。在規定時間內,如果所有同學都被抓到了落葉區,那么負責“掃落葉”的同學就贏得了此次游戲,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反之亦然。通過設計一個比較創新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知到秋天的種種跡象,將落葉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幼兒腦海之中,不僅掌握了課堂之中的文本知識,又在戶外游戲的環節中收獲了友誼與快樂。
但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即便是在戶外游戲中,也會出現部分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夠合群的現象,此時就要求教師及時對兒童的肢體表達能力積極引導,幫助其積極融入集體,感受游戲的快樂;也有同學在戶外游戲開始之后表現得過于亢奮,如果幼兒的此種態度嚴重影響了游戲的秩序,此時教師就應當采用適當的方法及時打斷。對于表現不活躍的同學,教師應當采用鼓勵的方法,引導兒童學會表達愛上戶外游戲;而對于表達欲較強烈的一些學生,教師則應當運用鼓勵和引導相結合的策略,幫助其在發揚樂于游戲的態度基礎上,學會說控制情緒,更好地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總結:
幼兒喜歡在戶外做游戲,幼兒園的戶外游戲比室內游戲更能促進幼兒的健康、認知和社會性等的發展。同時,幼兒的創造力、自主性和探索精神在幼兒園戶外游戲中也得到了培養。玩具是游戲的物質基礎,幼兒園戶外玩具的配備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戶外游戲的開展,但教師的創意和能動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戶外游戲的有效性和歡樂性。
參考文獻:
[1]朱立偉.民間傳統游戲在幼兒戶外活動的創新利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7):13.
[2]陳燕.幼兒園有效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策略[J].魅力中國,2020,(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