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的發展讓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有了新的方向,尤其是近些年來,由于新媒體的持續發展,給地方高校的發展和轉型都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基于此,大量的社會見解和信息有了支持,因此,要正確的引導高校認清楚現在的發展現狀,并在藝術教育的發展與轉型上給予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地方高校 藝術教育 發展現狀 改革思路
素質教育在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的過程當中被不斷的普及和推廣,在這一過程當中,素質教育對新時期的高校教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當中,藝術教育是其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藝術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它的色彩,更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審美創新能力,促進其的全面發展。 簡而言之,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 一定要重視對大學生的藝術教育,通過藝術教育健全大學生的人格,進而提高其的創新能力。
一、重視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目標定位
重視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意義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在進行藝術教學時,所需要達到的標準,它同時也是確保高校教學水平提升的前提,具體來說,其基本目標定位包括下述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高等院校藝術教育教學,應該滿足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所提出的相應評價要求,這是因為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所制定的相關教育規劃,以及與之相關的內容、評價等,是經過審慎態度與精嚴方法產生的,評價的結論權威度很高,像“全國藝術教育發展規劃”“高校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指標”等文件中提到的和素質教育有關的內容,和藝術教育實施聯系緊密的條款等,皆應當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高校應將這些內容同本校的教學實際聯系起來,盡可能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開設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的課程,保證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課外藝術活動中去,讓校園充滿藝術氛圍,形成與時代發展相符的校園文化。其次,滿足職業崗位給高校學生提出的高素質、綜合性要求,是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又一目標定位。這個定位準確了,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支持社會經濟建設都是自然而然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藝術產業將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把藝術素養培養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才能讓學生形成更全面的文化素養與審美品位,提高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除此以外,如果從高校教育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做法也是對本校辦學特色與辦學優勢的支持,有助于學校辦學競爭力的提高。最后,未來社會發展將更加注重信息化的應用,與此同時,工作效率也會普遍提高,就業環境可以說是非常復雜,因此高校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使之得到全面優質的教育服務, 學生不但可以掌握足夠的本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得到敬業精神、信息技術應用意識等多方面的素養培養。在這些方面,藝術教育同樣也可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藝術教育中的審美感受培養、形象思維培養等,無一不是從啟迪智慧與陶冶情操的角度,幫助學生取得積極探索未來社會的素養,讓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的氛圍下,以文化藝術活動為形式,滿足社會發展給自身提出的現實要求。
一、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的內容設置的不合理
當前, 由于我國高校在藝術教育方面的教學內容設置的合理性欠佳, 造成了很多的大學生對于藝術學習并沒有好感,甚至有厭惡和反感的情緒。 其主要問題就在于我國高校的藝術教育將教育內容過分執著于西方的藝術與民族的藝術,將兩種藝術形式割裂開來,從而導致這兩種藝術難以融合, 這也是我國地方高校在藝術教育上難以獲得成功,并一直發展欠佳的原因。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藝術形式極為豐富,因此,我們在進行藝術教育的同時應當注重藝術之間的差異。 西方國家的藝術由于其先進性,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放棄我們的民族的藝術形式,放棄我們的傳統藝術,當然, 也不能放棄對西方藝術的學習而僅僅學習我們本民族的藝術,走兩極化。所以,也正是如因此,我們的藝術教育遲遲不能有所進展與創新。
(二)地方高校藝術教育形式的模式僵化
我國地方高校在進行藝術教育的時候都普遍有單調、呆板的問題,缺乏活力和靈活性,其教育模式僵化,學 生在這上面缺乏興趣,也就實踐能力比較差,難以具有自己的獨立的思維活動,從而創造性能力不強。 因此,當他們走入社會進行藝術創作或者是藝術教育的工作的時候,就會按照自己受教育的固有模式對學生或者對藝術進行創作,從而就會造成惡性的循環。 眾所周知,一切的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生活,作為藝術家或者藝術工作者,其創作要從生活當中尋求靈感,激發自己的創作熱情,從而創作出好的作品。 可以看出,藝術創作的靈活性非常重要,藝術教育的靈活性也非常重要,這也就是我們的高校為什么堅持將藝術教育同大眾的文化形結合,堅持將“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相結合的原因。 但是,上述提到的藝術模式僵化的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高校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其藝術教育的發展與當地的文化藝術發展結合起來,并將其按照需要進行調整,從而找出合適的發展方式。
四、結語
當前是一個知識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時代,我國地方院校要根據自身的額特色, 不斷完成將高校的藝術教育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 力圖將其中的矛盾縮小到合適的范圍之內, 將發展的機會我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地方高校就要在目前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之下,謀求合適的藝術教育的發展模式,建立健全課程的結構,從而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相協調。
參考文獻:
[1]鐘超英.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現狀與改革思路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0):33-36.
[2]陳強,張光祥.論地方高校設計藝術教育的改革[J].武陵學刊, 2007,32(04):135-136.
[3]范瑩.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現狀及改革探究[J].教育現代化, 2018,(13).
[4]王菲.地方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轉型發展與創新[J].山西青年, 2018,(12).
作者簡介:李源,出生日期:1992年12月11日,民族:漢
碩士在讀,甘肅省武威人,居住于蘭州。
現就讀于白俄羅斯國立大學人文系,碩士專業為環境設計
研究方向:生態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