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慧
勞動創造人。教育也是一種勞動。但是,教育的目標是什么?人類為了什么而勞動?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古往今來,人們都在探索。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給我們一些啟發。
徜徉在海倫凱勒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世界里,思緒隨之飛揚。在第一頁中,海倫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把生命當做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做著很多無意義無價值的事情。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讀到這里,我陷入沉思之中。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面對孩子們,發現他們對待學習與玩耍的態度,竟有天壤之別:一說玩,全神投入,熱情頓時被點燃,可一說到學習,一下子就變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其中不乏“作業貧困戶”一而再的拖延。寫起作文來,用我們班里的話說,就是“腦殼里都是乒乓”。課堂上漫不經心,事不關己,不痛不癢的樣子真讓人懷疑。“神馬都是浮云”的思想,駐足在孩子們的心里了,所以他們的表現有些渾渾噩噩的樣子,于是每天都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沒有思考,沒有新意,異常乏味。這種情況雖不至于普遍,但至少我們學生中的不少人是這樣的,對周圍的事物一點兒也不走心。這多么像海倫的那位從森林里回來的朋友啊。她在森林里走了一個多小時,竟什么也沒看到,這讓海倫無比驚訝。因為即使她一個盲人憑著觸覺也能感到好幾百種新奇的東西。從海倫的視角看我們的現實生活,也許這是人類的悲哀,擁有的東西不懂得珍惜,在正常人的觀念里眼睛只是一種器官,而從不把她當做探索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的工具。所以當前教育要做的事是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自己的眼睛,去饒有興味地觀察那些司空見慣而未被注意的事情,從中獲得樂趣。
在無盡的黑暗世界里,海倫深深渴望能意外見到光明,哪怕只有三天,她也欣喜激動的設計著這三天將如何度過?第一天她要睜開大大的眼睛,記住自己所有的朋友,親愛的老師,天真無邪的嬰兒,忠誠的小狗們,自己所忠愛的書籍,明亮的燈光等,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從“朋友”一詞讓我們感受到了她對自己周圍一切事物的感情。第一天要看的肯定是發自肺腑想見到的,深深愛著的。一個字“愛”,難道這不正是要給我們這個社會的孩子所要教會的嗎?孩子們如果能有這樣純潔的心,這樣純真的愛,那將是他們一生最大的財富。才子徐志摩曾在《愛的靈感》中寫出如下的詩句:
因為只有愛能給人
不可理解的英勇和膽,
只有愛能使人睜開眼,
認識真,認識價值。只有
愛能使人全神地奮發,
向前闖,為了一個目標,
忘了火是能燒,水能淹。
如果我們在孩子們的心中植入一顆愛的種子,這顆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就會成就孩子的一生。由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會欣慰于給祖國培育棟梁,給教育帶來藍天般的圣潔與神圣。
第二天,海倫依然早早起床,親眼目睹火紅的太陽是如何沖破厚厚的云層,掛在天空。接著她趕赴歷史博物館看人類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生活的世界。看地球上最早的化石和最古老的勞動工具,去首都藝術博物館看人類從古至今豐富的精神世界。看古代尼羅河諸神,看摩西石雕像,看哥特人的木刻,最后去藝術的殿堂尋找人類的靈魂,到油畫世界里去飽覽奇異的色彩,去影劇院親睹哈姆萊特的每一個優雅的動作,以及整晚閱讀莎士比亞的戲劇文學。可愛的海倫所做的這一切,如果用一個詞來點亮,我會拿出“興趣”。因為她是最好的老師。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動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陶行知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分。世界上第一位把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赫爾巴特認為人有多方面的興趣,教育就應該以此為基礎,教師應把引起和培養人的多方面興趣作為自己的一項任務。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也曾說:“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將是譜寫教育新篇章的重要動力。
眼前流淌的文字又將我帶入海倫的第三天,她用這寶貴的最后一天關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綠樹環繞的郊區,勤勞的婦女,歡樂的兒童……很顯然,海倫陶醉于這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去看橋梁,小艇,拖船,城市的高樓,走過公園大道,貧民窟,工廠,孩子們玩耍的公園和外國人居住的地方……這一次我想用四個字來概括自己的感受——“熱愛生活”。無數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習離不開生活這片沃土。同時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生活,這也是素質教育所要求和倡導的。孩子人生路漫漫,只要熱愛存于心,就會不念過往,不懼將來。讓孩子從小學做個熱愛生活的人,俱往矣,贏將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對于海倫這樣一個盲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否定中帶著凄涼。閱讀全文,終于我讀出了“珍惜”二字,于是反觀現實,不由得告誡自己:給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以“珍惜”吧,翻開每一本鐘愛的書,貪婪地閱讀吧,就像明天你也不再會學習一樣;思考值得思考的每一個問題,就像明天你要失去思維一樣;愛每一個孩子,就像明天再也見不到他們一樣;珍惜每一次課堂,就像明天不能再走上講臺一樣。生活因愛而精彩,教育因創造而輝煌,讓我們牽起孩子稚嫩的小手,在教育的藍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