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丹
【摘要】在日常交際中,人們很難僅僅根據語句的字面意思準確理解說話人的真實意圖。而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有各種各樣的交際意圖,它們有些十分復雜,在一句話中會甚至包含多層意圖。本文通過生活中各種語言交際的例子,說明其中包含的各種交際意圖,并不限于語句意義本身。
【關鍵詞】交際意圖,語句意義,語言交際
一、交際意圖
交際意圖,即人們通過交際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己的意圖。交際意圖分為直接交際意圖和間接交際意圖。直接交際意圖是說話人通過明確的語句意義使聽話人做出相應反應的意圖,這種意圖一般不需要聽話人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直接明確,往往和語句意義相一致。另一種是間接交際意圖,聽話人要根據說話者的身份背景、時間、地點以及語境來推測、理解說話人的真正意圖,間接意圖則往往與語句意義沒有必然的一致性,并不限于語句意義本身。
交際意圖也分多個層次,有顯性交際意圖,說話人希望聽話人聽懂、理解自己意思的交際意圖,即說話人直接通過語言相讓聽話人做出相應的反應,比較淺顯,簡單易懂;較為復雜的,即要結合語境來理解的字面背后的意思,就是我們常說的“話里有話”;再深一層的交際意圖和語義就幾乎沒有關系了,比如說話人想要獲取聽話人的好感、說話人想要實現個人價值、賣弄一下自己的文采,等等。
交際意圖還有不確定性,在交際過程中交際意圖也在發生變化,有時講話人可能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意圖,比如有時會出現“剛才我說到哪兒啦?”這種狀況。總而言之,人們的交際意圖十分復雜,單單是語句意義不能全部包含,需要具體地分析。
二、語境
語境是指使用語言的現實環境,是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的總和(池,2007:137)。語言語境一般指前后談話內容、上下文,非語言語境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信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情景語境包括交際的時間、地點、場景,交際者的身份、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性格習慣、所處時代,以及一些非語言行為——語氣、表情、動作等等。另一方面就大的社會背景,含義也十分豐富,包括社會文化傳統——整個社會上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社會習俗——在大量的社會交往中人們形成的可能基本已經脫離語義習慣表達方式,社會規則——道德、法律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等等。
1.語言情景
在語言情景下,語句的含義并不能表達出交際者的隱性交際意圖。有時同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甚至表達的是相反的交際意圖。同一句話不同的說話者、不同的對像,意圖也不盡相同。交際者的非語言行為如語氣、表情、動作,賦予語義不同的交際意圖。
場景
【1】顧客在飯店入座后:“服務員!”
顯然在這里顧客的交際意圖是:這里需要服務,我要點餐。
【2】男生向心愛的女生求婚:“你愿意讓我照顧你一輩子嗎?”
男生:你愿意嫁給我,做我的妻子嗎?
對象
【1】考完試班主任對一同學說:“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同學是學習委員,老師的潛臺詞是:幫我總總成績,分一下卷子。
同學成績不太好,老師的潛臺詞是:這次又考成這樣,咱們得說道說道了。
【2】媽媽對兒子說“天氣預報今天要下雨,還降溫。”
媽媽的真實意圖是:記得帶上傘,多穿點衣服。
【3】小伙子像女生告白,女生:“你是個好人,你以后會遇上更好的女孩兒。”
女生實際意圖:我不能接受。
2.社會文化傳統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種成語俗語、歷史典故、名人事跡,文學作品,如今世界全球化,其他各國的文化也在影響著我們,成為我們交談中龐大的文化背景,沒有這些背景作為前提,有事我們會很難理解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
【1】“你不能老這么虎頭蛇尾的。”
在這句話中只有知道虎頭蛇尾是:有始無終,做事不始終如一,的意思,才能理解說話人在講什么。
【2】“這小伙子就是活雷鋒啊!”
雷鋒是見義勇為的典范,這句話是說這個小伙子有雷鋒精神,是個社會主義好青年。
【3】“我這次是慘遭滑鐵盧了。”
滑鐵盧是跟拿破侖有關的十分有名的典故,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這次失敗得很慘。
在一些特定表達方式上,比如一些修辭的使用,比喻、擬人、象征、夸張,以及常用的修辭對象都是人們的已有認知,如果沒有這些,單靠語義理解也是不行的。
如:
【1】“對面跑來了一隊紅領巾。”
紅領巾顯然是不會跑的,它代指的是戴紅領巾的小學生。
【2】“我壓力山大呀”
是說:我的壓力大得像山一樣,夸張的修辭。
【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用反問的方式表達:每個人都會犯錯誤。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長時間養成的交際習慣,共同的社會習俗也是非常重要的背景。
如
【1】“你吃了嗎?”或“今天天氣很好”
說活人并不關心對方到底吃飯沒有或是天氣怎樣,這只是人們打招呼,互相寒暄的方式。
【2】“哪里哪里,我只是略懂一二。”
則是傳統中國人表達謙虛的反式,可能其實他在這方面很厲害,只是在自謙。
三、多層次、較為復雜的交際意圖
除了一些說話人想讓聽話人理解聽懂的交際意圖,還有一些交際意圖,是為了達到一些不想讓聽話人知道的意圖。這些交際意圖就更為復雜一些,比起語句意義更加偏向人際交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如
【1】比如老人患了癌癥,子女:“放心吧,爸,您身體好著哪!”
其實這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子女是為了讓老人放寬心好好養病。
【2】一小偷撞上一旅客:“對不起,讓一讓。”
小偷當然不會感覺抱歉,他的意圖是轉移旅客的注意力,好讓自已得手。
【3】美國派兵前往伊拉克:“我們有責任維護地區和平。”
打著維護和平的幌子,實際上是為了石油資源。
四、總結
交際意圖復雜多樣,并不僅限于語句意義本身。對于交際者交際意圖的理解更多的還是依靠交際發生的語境,根據交際者的身份背景、談話前后內容和社會文化傳統綜合理解說話人的實際意圖。生活中各種語言交際的例子告訴我們:交際意圖并不限于語句意義本身。
參考文獻
池昌海主編. 基礎語言學.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胡壯麟 李戰子主編. 語言學簡明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李軍華. 論交際意圖與言語行為. 求索. 2007.
張德祿. 論語言交際中的交際意圖. 解放軍外語學院報. 1998, 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