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摘要:激勵猶如孩子成長的營養劑。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激勵,不僅鼓舞了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也激勵學生培養起勇于進取,樂于競爭,奮發向上的精神。恰當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時運用激勵方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課堂效率;合理運用激勵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發揮潛能,走向成功。激勵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我們只有恰當地運用激勵手段,才能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我們的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巧用激勵語言? 適時激勵? 合理激勵? 樹立自信? 發揮潛能
在學校教育中,教育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完成的。“傳道、 授業、解惑”中的“傳、授、解”,無一不借助于語言。不論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水平怎樣高,都代替不了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教育教學這一最基本的手段。 教師的語言,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幫助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點燃學生智慧之光的火種,是播撒在學生心田的種子。而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更能促使學生奮發向上,不斷探求新的知識,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的語言是“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
古人云:“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信的力量,人總是在自信力的推動下,自己不斷提出更高的目標,并鼓勵自己不斷努力,直至取得成功。然而,自信需要激勵,心理學家認為:“ 激勵猶如孩子成長的營養劑。”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激勵,不僅鼓舞了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也激勵學生培養起勇于進取,樂于競爭,奮發向上的精神。
一、何為激勵
所謂激勵性,是指通過肯定、表揚、贊賞、鼓動等方式激發、鼓勵學生不斷進取的特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很大,教師只有善于“長善救失”,才能使學生積極上進。激勵的作用主要是“長善”。作為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善于發現他們思想上的每一個進步, 學業上的每一次成功,并用熱情洋溢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揚、激發、鼓勵他們不斷進取、獲得成功。學生的自信心是在不斷激勵、不斷成功中樹立起來的
二、激勵的運用
學生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教師在將書本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卡耐基曾說過“使一個 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與鼓勵”。人的天性是喜歡受到別人的稱贊,受到別人的重視,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學習。多以正面例子進行引導,以鼓勵性評價語言促進學生的進步,努力創造一個愉悅的氛圍, 使學生在別人肯定的評價中增加自信心,增強自我價值感。
(一)、恰當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個學生在遭到失敗時,最需要的就是鼓勵和幫助。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要做到正確、適時、恰當,哪怕是學生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切忌用冰冷的語言和態度,更不能動輒教訓斥責或不予理睬。例如,教師適時帶動全班學生為回答問題很好的學生鼓掌,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欣慰的感覺。又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時答案與老師的想法有較大差異,我們也不能直接否定,這會引起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打擊了學生回答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敢發言,而令到課堂氣氛沉悶,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用“開動你的小腦筋再想想, 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同學!”這類語 言進行引導:教師應捉住每個時機, 充分運用鼓勵的語言,如當某同學回答聲音太小時可以用“你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遍! ”或“沒關系,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知道你能行!”。教師適時誠懇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耐心彌補學生的知識缺漏,使學生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愛護和敬業精神,這些都會使學生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產生對于該科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適時運用激勵方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課堂效率。
心理學研究證明,大腦處于競爭狀態時的學習效果要比平時學習效果好得多。“石本無光,相擊而發光”。教學實踐也反復證明,在即使是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竟賽活動中,因渴望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學生們忘記事件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爭中去。因此,教師應巧妙運用激勵手段,讓課堂成為“智力競技場”,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通過各種競賽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佳學習狀態,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激勵的方法
1、適時表揚
教師應注意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每一個優點、每一次進步,并適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使這些優點和進步及時得到鞏固和發揚。錯過時機,表揚會失去其應有的作用。老師表揚時必須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老師的表揚充滿情感,富有誠意,就會使學生覺得老師是由衷地為自己的優點而高興,為自己的進步而贊賞,從而會進步激起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
對后進生:你真的很聰明,你認真聽講后說得完全正確。你很有發展潛力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愿你能發揮更大作用!看到你的進步,我真高興。你這節課發言了好幾次,看的出來你是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通過你的發言,老師覺得你不僅認真聽,而且積極動腦思考了。對學生的提問:你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我們共同研究下。你敢于向教材(老師)提出個人見解,非常了不起!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都快成小老師了。對亮點回答:你永遠是最出色的學生,我相信你。你的觀點很新穎。這種想法真獨特,你的創造性觀點,讓同學們都受益匪淺。看來你是認真思考了!你分析問題那么透徹,老師真希望每節課都能聽到你的發言。你的發言很有獨到之處,也善于發現問題,大家都應該向你學習。教師如果在這方面做得好,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2、鼓勵提高
面對膽怯的學生:我會對他說:我相信,只要你認真思考,這道題你一定能做出來!只要肯動腦,你定會變得更聰明!相信你們能更好的談談這個問題。樹立榜樣:我從你的眼中看出來,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看法,勇敢地站起來!激將之法:大家都會的問題還用討論嗎?誰有勇氣把自己的不懂之處提出來,我們起討論?我相信你定能行,請你大膽地向全班亮出你的觀點。
實踐證明:學生會從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滿意的手勢中得到激勵,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群體也會對個體取得的成績作出肯定的反映,激勵其進一步提高。由此可見,激勵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我們只有恰當地運用激勵手段,才能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我們的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激勵性語言,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教育藝術,更是有效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行之有效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