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金貴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思維方式開始進行轉變,并且能夠描述自己看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該側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以不同角度去看問題,并且。還要交給學生們進行科學思考的方法。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數學高年級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人教版小學數學
數學屬于具有工具性的學科,也是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前提,另外,數學也是充滿魅力的學科。數學中的知識內容對學生在日常生活具有指導性意義。小學階段的中高年級學生們是正處于思維轉變時期,在看待問題的方式上比較偏內化抽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數學老師對學生們展開正確的引導。把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扭轉,并不斷運用多樣式的教學方法,已達到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鼓勵小學生掌握數學課程的核心思想和本質。這也是作為小學高年時期的數學教師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將數字和圖形相結合,以形象思維來帶動抽象思維
基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都仍處在轉變階段,在短時間內并不能接受過于抽象的理論和概念。并且數學教學主要強調的就是數字和圖形結合,因此,數學老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當中,堅持直觀性的教學原則,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在抽象和具象之間建起合適的橋梁。在提升學生數學思維方面創造有利的條件。
數學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解決抽象問題,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例如四年級數學上冊里,認識直線、射線以及角,在這節課當中。學生們對于有限制的線段比較容易去理解,對不做限制能一直延伸的直線和射線的定義,卻很模糊。這時候就需要數學老師在大屏幕上畫出一個很小的圓點,使原點朝向另外一個方向不斷延伸形成一條射線,隨后向另一個方向持續進行延伸,進而就形成了直線。通過使用媒體動畫技術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們對這個抽象的知識概念有了具體理解。然而在學垂直和平行課程中,學生們常會對空間內內兩條直線關系不理解。因此,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只能不斷引導學生開展想象,所有教質量很難變得高效。可如今老師可以借助教學課件,充分展示立體空間的平移過程。能都以非常直觀的效果的讓學生觀察到空間的垂直,平行的定義。這也是在為后續學習的過程中做鋪墊。一些同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很多幾何學習過程中也能起到不錯的教學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圓的面積,這一課學習當中,數學老師可將圓進行等分,之后向學生們展示過程,平均把圓分成8份和16份以及32份和64份,之后把分到像等腰三角形的圖拼接起來。如圖1,因為份數在不斷增加,進而能使讓學生們發現所收獲到的圖形和長方形已經很相似。
進而我們就可以得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的平方。然而通過上面直觀推理的過程,使學生們用極為簡潔的方式掌握兩者之間的聯系,對此,數學老師可以給出一部分妙解的練習題,倘若老師以此方式得到長方形,它的周長比圓形周長要長8cm。大家是否能幫老師來解答圓的半徑是多少?要想運用計算來進行推理,那么這個問題將比較困難。倘若學生經過細心耐心的觀察,也會發現。長方形比圓的周長多,多出的這部分是兩條短邊,也就是圓的半徑。因此,可以解出圓的半徑是4厘米。此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數學老師也要及時注意引導學生在進行解題時利用圖形和數字相結合的技巧,比如圖2。雞兔同籠這一問題,要是單純使用計算的方法,學生理解起來就存在一定難度。這時,畫圖方法的優勢就來了,老師可以來引導學生們利用圖二的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將畫圖和數學進行是有效解題的方法,也是高效思維教學的方法,在平時教學中,老師要及時多引導學生們。
二、創建教學情景,把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
數學屬于實用性強的學科,教學時不能只停留在課本內部的知識內容的學習,需要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創建有效的教學情景。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四則運算”學習過后,數學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行組織舉辦虛擬的商場活動,把學生們分成買家組和賣家組,讓學生們開展自行選購,算出商品總價格,產生買賣關系,通過開展此類活動,既能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又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開展實踐的意義,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深化學生數學思維的任務。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們參與的過程,需要培養學生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中可以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比如六年級上冊教材中“黃金比例”這個問題,在課堂開始前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個題目的概念,知識運圖片展示的形式來讓學生們自主探索,并要求學生選擇出自己認為比較好看的那張圖片,之后就進行人數統計,接著馬上導入問題,是學生進入思考階段,老師可以讓學生們以份小組的形式展開探索,引導學生們去實際動手測量,經過不斷的探索,學生們發覺當天與地在圖片中占比約為2:3時,圖片的畫面看上去也會比較舒服,這時學生們摸索出了一定規律,數學老師應鼓勵學生親手去驗證,做一個相框給照片,觀察一下當長和寬的比例為什么值的時候畫面看起來做合適,經過操作,學生們就會發覺,比例約為0.6左右時,看起來是最適合的。過后,老師開始進行總結,講解“黃金比例”的應用和發現過程,學生對參與過的學習結論是比較感興趣的,能保證正堂課都處在高效的思維狀態當中。老師也要布置課后的作業任務,使學生們在生活中找到“黃金比例”,在將課內外學習過的知識內容相結合,進而實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三、多元化思考,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
新教材要尊重學生們多樣化的想法,老師需要鼓勵學生們提出不同見解,從而能培養學生們創造性的思維。例如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立體圖形的認識”的教學時,需要老師給學生們展示些生活里常見到的物品,比如乒乓球、魔方、肥皂盒、足球、積木等,并要求學生們進行分類,在沒有確定好分類的標準前,分出的結果大有可能都是各種各樣的,有按照大小來分的,有按照用途來分的,還有按照形狀來分的等等,老師需要先肯定學生,并向學生講解一個問題會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的例子,隨后在引入教學的知識內容,進而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性思維。
綜上所述,學好小學數學對學生在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思維能力對學生能否學好數學學科起著關鍵作用。老師需要及時訓練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才能讓學生們學會使用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王紅慶.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3(7):2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