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別送了,回家吧。”
我大聲的向父親說道。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的喧嚷還同往日一般不絕于耳,有時候不用力說話總是害怕對方聽不見自己的話語。
都說七月流火,然而新疆的七月似乎還是依舊炎熱,天空上沒有一朵可以讓太陽藏身的云彩。一如既往地,仍然是父親送我,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兩鬢間不斷冒出,再順著臉頰滑下,掉落在地上,留下一粒粒黑色斑點,伴隨著陽光的火辣,便很快便消逝,仿佛從未出現過。
他欲言又止,有點猶豫,只是再看了我一眼,叮囑我兩句注意安全,自顧自地轉過身走到遠處,再朝我的方向擺擺手,示意讓我快進候車室,別耽誤了車次。
其實,想起來,臨走前的夜晚他還跟我因為選專業的事情起了沖突。我不喜歡他讓我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即使我的專業不好就業,但文字的優美、言語的豐富以及想象的無限都讓我癡迷不已。而父親仍然固執地反對我,我們只能大吵一架。就因為如此,我們爺倆整晚無言,直到這一天的早晨,才說了第一句話。
因為我知道,如果不說,可能這半年都不會再和他有多少溝通了。
待至下了列車,到達了目的地,又一次地踩在目的地堅實的水泥瓷磚上。我才有所感悟,相比于在火車駛出新疆時的一馬平川和遼遠壯闊的戈壁與荒漠,我更加喜歡小區后面的那連綿不絕的山丘。
一出家門,遠遠望去。能看見頂峰是雪的山是養育我們的天山。而家門口那延綿不斷的山脈叫做妖魔山。每逢夏時,妖魔山便有了與往日不同的情景。從山腳下沿著的瀝青鋪成的公路一路走來,便能發現樹葉比以往被渲染的更加鮮綠。若是將至黃昏,便可發現夕陽穿過鏤空的林層,使光線鐫刻在泥土上,褐紅色的土壤也映襯出了一抹光暈。
在叢林中穿行再登頂的時間,總是要比循著柏油路九曲十八彎要來的更少一些。林間的樹木、雜草與昆蟲是兒時與伙伴玩耍的目標,在某處總會有孩童們的秘密基地。不論是寒冬還是盛夏,總能看到他們給養育他們的這一方水土增添色彩。
走過枝繁葉茂的林間小道,再往上時,便能在遠處看到那座有九根白色石柱組成的亭臺。每到黃昏,日落西斜十分,那九柱亭臺總能在昏黃之間印的朦朧。雖然這日暮夕陽的亭臺在其他人眼中的確是美艷的不可方物,但它對我來說,意義可不止于此,最美之處也許不在于它本身的美。
站在那里,幾乎可以俯瞰整個城市。每當我們遠眺這個城市,都會細心刻意的去找各自熟悉的事物。學校、影院、公園、體育館或者遠處紅山上的紅龍塔都是這座城市的地標。而我在向外求學時,最讓我記憶清晰的,大概還是父親接送我來回的那座車站。
當然,在上面約好的那人,也是我每每最想去探尋的,她總是能陪我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冬日假期的清晨,慵懶的躺在被窩里。想起床時,伸個懶腰,走到陽臺的窗前,抹去窗戶上的一片霧氣,看著三三兩兩的人群結伴而行。黎明前就已經到菜市場的小販與人們討價還價,看世間百態,便已經是極大樂趣,直至身體舒緩,在蘇醒之間,才開始洗漱,準備一天的行程,真是最為愜意。
至自己洗漱完畢時,父親已經把準備好的早餐擺在了家中的案幾上,親手打磨的豆漿和自家榨的咸菜 一一陳列,他話不多,只是準備好家中的事物,便去做自己的事情。后來,每次想起父親這些年獨自操持家務,把我從懵懂無知的孩童拉扯大的辛苦,我突然后悔那晚和他大吵一架。至今已有數月未曾感受到這陣溫暖,也有些想念。數月未歸,離家幾千里。重陽節、中秋節,也一直回不到故土。即使我天性好動,喜樂玩鬧,也真的是想家了。
在外翱翔振翅的大雁,總要回鄉才能找到能治愈自己的一切。待傷口痊愈后,再重新振作,向碧空發起挑戰,扇動著翅膀向高空中飛起。
在歸途的列車上時,每當聽到那陣帶有異域風情的音樂,還有列車話務員聲色優雅的溫馨提
示,我便知道火車離到站不遠了,快到家了。人們很早就迫不及待的將自己的行囊打包收拾,梳妝打扮,他們也知道了自己的旅途已經到了盡頭,一掃之前的困頓與疲倦。
緩緩跟隨著歸鄉者的人流一路走下去,四周的景物也不斷的在變化,熟悉而又陌生,與以前的車站大不相同。離去時的烏魯木齊市火車南站,與現在的這座充滿現代科技成果起義的車站是完全不同的,現在人們把它稱之火車新站。
前者讓我感受到世間的煙火氣,一如既往的熟悉和溫暖。而后者,也未讓我感受到半點疏離感。更加廣闊的大廳顯然能夠容納的下更多的人流量,這里的科技成分體現的更加明顯。抬頭向上望去,車站頂層的設計也給人帶來一種現代時尚的科幻感。
出發的時候是炎熱的夏季,歸來時便已是嚴寒的冬天了。人們的衣裝從單薄的短衣變成了厚重的棉服,盛夏時的碧綠萬頃也終于變成了嚴冬的銀裝素裹。
一路走來,變化很多。沿途景物、這個車站、城市、季節,還有家鄉好像都變了一些。
我遠遠的便看到了那個站著看起來稍微有幾分佝僂的男人,他也有一些變化。
他好像比去年變老了一點兒,頭發也比去變年白了一點,我鼻頭一酸,假裝抬頭望望,收拾好心情再向他走去。
數月過去,好像什么都變了。
但我知道,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我相信不止我知道,站在我前面來接我的這個男人自然一定也是知道和認同的。
我向他招了招手,一路小跑到他跟前,對他說:
“爸,你來了,一起回家吧。”
作者簡介:
黃文鑫,東北石油大學在讀學生。籍貫:四川省資中縣 居住于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筆名:青藤
熱愛文學創作,擅長小說、散文與古詩詞等形式的創作形式。期望在不斷的磨礪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與創作水平,能夠通過文學創作獲得樂趣,在文字中尋找真實。作為未來可以教書育人的教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與創作水平,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周圍。作品曾多次發表于校內文學刊物,獲得過省內比賽獎勵,曾于某網絡小說網站簽約,為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