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來恩 王保民
【摘要】為落實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很多學校紛紛推行分層教學。分層之后,低層次班級出現了學生缺乏成就感,心理壓力大,沒有自信心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分層教學效果。推行在班級育人育才的管理中引入 “分層”理念,滲透分層。依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采用合適的對策,分層管理,分層要求,分層評價,使學生先成“人”,并配合課任教師開展好分層教學,使學生在各自層次上成“才”。
【關鍵詞】 班級教育管理; 班級管理團隊;分層
學校推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入學時的文化課基礎不同,編成不同類別的班級,將基礎相近的學生編入同一個班,這樣便于老師們因材施教,同步推進,然而這樣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班級管理問題。所謂的零班、實驗班由于學生學習基礎較好,學習習慣也好,管理起來也得心應手。而學習基礎薄弱的“重點班”內的學生,大都缺乏良好的習慣,還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那么,班級管理如何與分層教學相適應,這是“重點班”的班主任必須面對問題。
一、班級管理滲透“分層”理念
實行教學分層,有利于學生學業的進步;實行班級管理的“分層”,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分層是針對一個整體而言的,如何把一個由幾十人的松散團體,培育成一個真正的班集體,是學校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分層推薦組建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管理團隊,打造一個團結、和諧的班集體
班級委員會是班級的核心所在,起著示范引領、凝心聚力的作用,能反映出學生自我監督、自主管理、共同成長的才能和精神風貌。
對“重點班”的管理,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應該采用非常規手段,成立班委會。通過自薦和競選環節,班主任在全班學生民族選舉的基礎上,先確定班長1人,然后由班長推薦確定副班長2人,副班長根據分工推薦確定四位委員,同樣在推薦的基礎上選出課代表和行政小組組長。這樣分層推薦組建班級管理團隊。
整個班級管理團隊要對班主任負責,聽從班主任的安排。以班主任為核心,這在班級建設的初期很重要。要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和班集體是一個整體,一榮倶榮,一損倶損,要樹立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
(二)制定班規,分層要求,分層考核評價,體現分層管理思想
規章制度,對學生起一個約束、規范、激勵和引導作用。只有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發揮班級規章制度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進步成長。
各班應根據學校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班級管理制度,并在班會上進行表決通過。班規中每項要求,分為若干個層次,在學生自己認領的基礎上,由班級委員會確定其目標層次。在班級量化考核中,每個層次都賦予不同的分值,以便考核。對于違犯規定者的處理要根據要求層次不同,處罰程度也不同。考核積分是與評優、評選及參加興趣活動掛鉤的,且每項規定都是由底線的。 這樣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能作出比較適當的評價,使大多數學生向高層次要求靠近,防止少數學生破罐子破摔,失去學習的信心。對班干部的要求要高于普通學生。
獎勵時設單項獎,讓多數學生感到只要努力,獲獎不是一件難事。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體驗成功,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三)破除“唯分數”論,以分層思想,滿足學生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對于中學生而言,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是他們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和一件政治上的大喜事,也使他們多了一份社會責任和義務。
對中學生常規的入團要求,特別是對有入團愿望的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對高尚情趣的追求,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引入“分層”的班級管理理念,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采用靈活的符合實際的標準要求。強調有理想、講文明、守紀律,使每個政治上追求進步的學生有機會加入我國青少年心目中這個神圣和光榮的青年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二、配合課任教師,結合學情,因材施教,做好分層教學
學生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學業成績的進步,這就需要學生們要與課任老師密切配合,完成分層教學任務。
班主任、班委與任課教師一起,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對這個班學生的知識目標要求,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從而不放棄對學業的追求,同時在制度給予支持。
總之,無論是在關注學生“成人”方面,還是促進學生“成才”方面,都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分類要求,分層考核,強化過程,注重增值評價,從而客觀反映的學生的進步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在分層教學模式下的班級管理中,滲透分層思維,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提出不同的目標和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獲得成就感,一方面,保持自己的進取精神,另一方面,形成不同的目標導向,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班級中能夠走上更高層次的發展,保持班級整體水平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3.
[2] 魏智淵.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3.7
作者介紹:尹來恩,男,中小學高級教師,河南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
王保民,男,中小學高級教師,河南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學生心理教育,中學英語教學
注:該論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開封經驗的高中分層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ZY09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