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摘要:2011年3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實施依然任重而道遠,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關鍵時期,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時刻,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各種矛盾集中表現出來。人們對于法律的認識程度遠遠不夠,所以我們利用假期實踐來深入信陽羅山縣進行法律援助與調查,進一步了解當前人民群眾對于法律的認識,幫助他們更好的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為依法治國的貫徹落實,促進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建設提供相關建議。
關鍵詞:法律;依法治國;社會實踐
今年暑假,剛剛上大學一年的我,學習了大學新的知識與一些方法,感覺到大學與以前學習的不同,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無法僅僅從課本上得到完全的驗證與解釋。又從學長老師處,了解到了大學知識需要與實踐的互相結合,才能得到印證,于是一次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這個機會。于是我積極主動的加入這個團隊。
經過前期,緊張,充分的準備后,7月9號我們法援“依法治國”社會實踐隊出發了。我們來到了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開始了,為期30天左右的一個依法治國的社會實踐活動。前幾天我們來到了羅山縣朱堂鄉,在當地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做了10天左右的法律認知度的調查和法律宣傳活動,了解到了當地居民對法律法規的認知程度并且宣傳和加深了當地居民對法律法規的了解。然后下半段我們來到了羅山縣靈山鎮,來到這里進行我們依法治國社會實踐活動的后半段。同樣我們在這里也是進行了,前期的居民對法律法規的認知程度的調查問卷的填寫,同時宣傳法律法規的好處與作用,讓老百姓能更好利用法律法規,知法懂法。
經過近一個月的辛苦的社會實踐活動,自己也收獲滿滿,首先自己在學校學到的一些知識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印證,使自己對法律法規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在為別人解釋宣傳法律法規的同時,加深了自己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本次活動中我們一共調查了和發放了1000份法律法規的問卷調查,最終有效的有955份。這些調查來自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位,也從各個方面展現了,當代農村居民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和信賴程度。
從這些調查中可以發現有些人,對法律法規沒有任何信任度,不愿接受調查問卷,對法律法規嚴重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度。對法律法規了解和認知程度太少。還有一些少數人,不相信法律法規是正義的,不相信法律法規對自身權益的保障。他們認為法律法規不過是有錢人的工具,不能真正為老百姓謀福利,所以,由此看來,農村法律法規的認識需要加強。讓老百姓真正認識到法律法規的好處,與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農村居民的法律法規的意識有點淡泊,缺乏對法律法規的學習。從日常生活就可以看出在經濟不夠發達的農村,特別是受教育程度太低的老人心中沒有對法律法規形成一個完全的認識和理解,甚至對法律法規沒有任何了解。相對于老人來說,少年對法律法規又多了一點認識和了解。畢竟他們受到教育的教導 對法律法規有了一點點淺薄的認識和理解,他們對法律法規還是有很大敬畏之心的。
此外我們在調查宣傳中發現,鄉鎮特別是農村中,缺乏專門對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和部門,當地居民沒有辦法從日常生活中慢慢學習法律,大多是需要用到了才去了解一下,這樣很難讓他們對法律法規有清晰的認知。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學習法律沒有必要,需要了就去找律師了等等,自己不太需要學習法律法規,也不太愿意去主動學習法律法規,只能去被動的接受一些法律法規知識。其中一些想去了解和學習的也沒有專門的部門去學習和了解,只能通過,網絡和電視,報紙等來了解法律法規。然后,我從中發現,在農村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從中央電視臺的普法欄目劇中了解和學習法律法規的,所以國家可以加大對這方面的建設力度,更多更好的利用這一個平臺去讓更多的農村居民了解和認識到法律法規的作用,讓法律法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到更好更多的作用與效果
另外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對農村居民對法律法規的調查中。我在本次活動中學習到了更多的法律法規的知識。在大多數人心中國家的法律法規還是對人們的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的,只有一少部分人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法律法規有那么一點點不好的認識,但這都是少數人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并不是不能改變的,只要有人稍微給他們解釋一下,他們就很快改變了觀點,所以說,國家近些年來的法制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使幾乎每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都感受到了,國家法律法規的存在與其在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最后農村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人情社會,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人情世故必不可少,然而在當代法律法規的建設中農村的人情社會讓國家法律法規的真正實行有了一些阻力。由于農村居民相較與城市居民,封建思想比較嚴重,人情關系更加比城市嚴重,有些地方甚至人情比法律法規更加厲害。人們出現問題更愿意去找關系拉人情也不愿去通過法律法規來解決問題,所以這就導致了,法律法規在農村的接受程度比較底下。如果法律法規連人情都比不上,誰還愿意去走法律法規這條到了呀,還麻煩,找找關系,動動人情,什么都解決了。所以關于人情社會,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要讓法律法規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標準,而不是依靠人情。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依法治國不是口號,而是一個準則,一個方向,未來中國一定會是一個完美的依法治國的法制國家。讓法律的光輝照耀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
最后,經過一個月左右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充分感受到了學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的巨大不同,和他們相輔相成的特點,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收獲滿滿。感覺大學期間需要多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去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和提升自己。大學生更應該肩負起踐行公平正義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更好貫徹落實做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