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該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調查研究法。
1、研究工具
姜慧卿編制的小學班級管理現狀調查問卷,要求測試者回答時對項目符合自己的程度進行1到4級評定,得分越高,則表示班級管理水平越高。班主任問卷主要從八個維度進行分析,管理理念、奮斗目標、規范管理、民主管理、個性教育、集體活動、心理優化和家校協調。在進行問卷調查之后,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最終通過SPSS16.0進行最終分析。
2、研究對象
選取3個小學的150名班主任進行調查研究,發放問卷150份并回收問卷143份,回收率為95.6%,有效回收率為100%。
(二)研究結論
1、班級管理問題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都強調教育要優先發展,而小學班級管理是確保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和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環節。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小學班級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是管理目標片面、管理內容缺乏系統性、管理模式較為單一。
(1)管理目標片面化。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班級的管理目標較為片面,主要是以學生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未來發展的余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往往被忽視,音體美等科目常常被班主任或其他課程所占用。小學生所具有的高尚的情懷、優良的身心健康、情感和學生主動性等方面的發展被抑制。現在仍有多數班主任強調以智力水平和學生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未來發展。班級管理目標的學生發展觀,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發展。
在進行訪談研究時發現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著幾種錯誤的人才觀。一是分數至上的人才觀,用文化衡量學生,唯分數化現象較為嚴重。二是馴服工具的人才觀,通常教師看來,凡是聽老師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學生可以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是有一條缺點不能容忍就是不聽老師的話,因為老師的話對學生應該具有法律的效應。在目前這樣的教育行為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培養的學生只是我講你記的小綿羊。
(2)班級管理內容缺乏系統性。眾所周知,班級是學生生活的一個小的社會系統,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可以通過班級管理來實現。小學生的教育內容缺乏良好的德育氛圍,忽視德育管理。班級管理中教師的德育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管理缺乏針對性、科學性和應有的管理運行機制。
(3)班級管理模式較為單一。班級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班級的質量和成果。現在我國的班級管理所采用的是單一的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一味地批評馴服,這樣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敵對情緒和逆反心理在班主任面前產生。
2、成因分析
因為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其班級管理水平的發展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制約。我們只有找到其中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客觀方面來看,班級管理受到應試教育大背景的影響,班級管理工作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導致了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凸顯。從主觀角度來看,班主任的管理觀念較為滯后。所以,需要對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
(1)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方面偏重智育的發展,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往往將升學率作為評價一個班級管理好壞的標準,把學生考試成績當做評價教師和學校的唯一標準,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大部分學校重視對學生的統一化要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被忽視,學生在班級中相對“怪異”的表現被壓制。這會使得學生缺乏興趣愛好、特長和創新創造精神。
(2)班主任對自身在班級管理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和執行者,也是學生人生觀的引領者。班主任要明確自身的地位作用才能開展工作。班主任要做到對學生能力、個性發展、學生學習與生活等方面全面負責。對于班級發展而言,班主任既是班級管理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也是管理活動的指導者。但是大多數班主任對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對自己的身份認識不足,評價學生主要看當前的考試分數,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的片面性發展。班主任忽視了自己的引領者和協調者的身份,過分強化管理者的身份。
(3)班級管理工作評價體系不完善,只是注重工作態度、工作結果和工作量的評價。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把小學生一些本屬于心理上的問題上升為道德問題,導致師生關系疏遠,班級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這些問題都是因為班主任忽視自身的管理方法和工作評價造成的。
3、對策建議
(1)提倡素質教育。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今時代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還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 、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主要目的不僅僅要關注班級成績的提高上,更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方面。班主任對于在音體美方面有一定特長和天賦的學生也要 同樣重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轉變教育管理觀念。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學管理和生活管理中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班主任合理的班級管理工作,既能吸引學生,也能促進班級更好的發展。班主任要注重調動本班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自己班級的主人。班主任作為班級教育管理的實施者,不僅要樹立良好的教育觀念,更要幫助學生轉變成教學工作的主體,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比如“我的班級我做主”主題活動等。
(3)完善班級管理工作評價體系。現今我們可以采用合理激勵手段,設立正確的目標導向,按照教學管理中教師和學生的合理需求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人的心理狀態導向新的境界,并且推向新的高度。通過教師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主動學、用心學以及努力學。班主任給學生的評價應該具有針對性,對于學生所表現的行為要給予表揚和獎勵性的肯定性評價,這樣可以使班級中的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在教師的關注下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簡介:邵新美(1997—),女,漢族,山東省濟南市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單位:魯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