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大數據浪潮的興起和物聯網的發展,智慧校園應運而生。智慧校園旨在創建一個以網絡為基礎的校園學習、科研、管理、生活系統,將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特點與學校的教學和管理領域融合,以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本文將主要探討在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舉措。
關鍵詞:智慧校園;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研究
一、前言
201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頒布實施,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在各職業學校更是如雨后春筍般蒸蒸日上。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計算機的入門課程,屬于中職學校的公共基礎課程,本課程除了要學習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學生撐握相關的計算機操作的實踐技能,并且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與鞏固。現在有了智慧校園這個媒介,學生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其進行課前的知識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并且可以和老師在線交流。
二、智慧校園背景下教學模式發展態勢分析
智慧校園的出現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手段,通過智慧校園這個平臺,學生可以隨時與老師互動交流,答疑解惑,提高學習效率??傮w來說,智慧校園對教學模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智能化教室的普及
目前中職校園中,投影屏,電子黑板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課堂教學也已基本擺脫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學生在聽老師講課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圖片、音樂、視頻等,更加加深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可以說現在校園中已實現了多媒體教學。然而隨著智慧校園的進一步發展,作為多媒體教室升級版的智能教室將會有更加強大的功能,智能教室中所有的教學用具都將使用電子工具,并將結合VR虛擬現實技術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此時的教學媒介將不再是單一的文字、聲音和圖像,而是一個完整的立體3D場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將會更加深刻,可想而知,學習效率也會相應提高。[1]
2.網絡學習平臺的推廣
互聯網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智慧校園的減少中,互聯網是必不可缺的一環,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網絡學習平臺將是同學們課下學的良好渠道。在此平臺中,老師可以發布錄制好的微課視頻,學生可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工具在課后進行學習,從而減少空間上的約束和時間上的限制,使得學習更加自主和高效。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還可以向教師反饋意見,從而幫助老師改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當然,網絡學習平臺可以滿足各不同層次和等級的學生的需要,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選擇重新播放而不是頹然放棄,有助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3.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思想,但是因材施教真正實現起來確實有一定難度的,由于教師通常只有一個,而要面對的學生卻有幾十上百個,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智慧校園的出現為這個難題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同時受到教育平臺的監督,平臺可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總結該學生學習的特點、習慣以及學習能力,從而為每個學生提供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案,實現個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計算機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與此同時誕生的還有許多計算機相關的行業,比如眾所周知的碼農。中等職業院校開設計算機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更好的服務社會,然而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發展需求,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還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
1.現代傳統哲學教學取向思想占居課堂主流地位
以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理論”占居主流,提倡學科本位、教師本位的教學內容觀和以語言呈示為主的教學方法觀仍占主導地位,處處體現著以道德本位的目的觀、以知識授受的教學過程、以科目本位的教學內容和以語言呈現為主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停滯在學科導向模式中
當前在全面踐行由學科教學模式向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轉變過程中,不少老師不注意提高開發和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提升,仍然停留在粉筆、黑板等講授模式,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彌補學生感性經驗的不足,從而導致不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方法上,仍然采用滿堂灌傳授知識,不傳授學法,不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未能做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教學內容與社會和企業實踐脫節、不能適應工作崗位需求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行業科技更新的速度相當快。然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還是非常老舊的課本和教材版本,內容陳舊,并沒有更多地提及到當今的新技術。這就導致培養學生的所學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求職和就業。同時教學軟件的版本更新速度也很快,而學校由于受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軟件也比較落后,不能適時的升級,這就會導致學生在校學習的版本軟件,到工作崗位后就可能已淘汰,還得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重新學習新的軟件。[2]
4.課堂教學與專業相分離,個性特點未得到彰顯
雖然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是中職學校各專業的必修課,但是在教學時還是應該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因為不同的專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和計算機水平還是有不同的。目前中職院校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計算機專業相關課程的教育都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而沒有與學生的所學專業的特點相結合,學生的專業化個性特點不明確。比如醫藥專業需要對醫學圖像進行處理和分析,而這部分只是在公共基礎課中卻不會提及,這時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會相應的受到影響。
5.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近年來,各中職校由于受地方編制的制約,招聘新教師的指標極其有限,大部分學校的計算機老師均是年紀比較大的老教師,這些老教師雖然工作經驗豐富,但對新技術接受能力不強,有些老教師習慣傳統教學模式,省事省力,不愿開發教學資源,不愿參與知慧校園教學,不愿接受新技術培訓學習,存在“吃老本”的現象,諸如此類的屬于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方面的問題均會制約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智慧校園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當前,面對新時代新職教,我們要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為指引,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專業素養水平,智慧校園環境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相關舉措主要應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基于智慧校園的在線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一門課可以容納的人數是有限的,學生可以聽課的次數也是有限的。如果因為有事不能來上課,或者是上課的時候有不懂的地方,那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來解決。網絡教育平臺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授課可以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一堂課可容納上千人,這是傳統教學方式下可容納人數的幾十倍,這樣非計算機專業中對計算機有興趣的同學就可以利用線上直播的途徑來進行學習。同時在直播聽課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自主錄制視頻,以便于后續的理解和復習。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一部分同學存在害羞以及緊張等情緒,當有問題時往往不會主動舉手示意老師,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無法解決,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甚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受到打擊。在直播聽課中,學生一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在屏幕中打字與老師進行互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那些羞于張口的學生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學生聽課時的難點,并著重講解。[3]
2.豐富多樣的線下自主學習模式
有了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方便地利用平臺的資源進行線下學習,以查漏補缺,彌補不足。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發布與課程相關的微視頻以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相關的教學課件等學習資料也可以在網上進行發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種移動設備,比如手機、電腦等客戶端建立班級qq、微信群,實時在線答疑,在這種情況下課程的學習進度和內容完全是由學生自己安排和支配的。
3.采用基于云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環節
顧名思義,云課堂與云空間、云備份等名詞一樣,都是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而產生的服務。在這里我們將基于智慧校園環境下的云課堂與翻轉課堂的創新教學模式相結合,應用到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云課堂是利用互聯網作為媒介而產生的服務,通過智慧校園的網絡平臺,學生和老師可以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二享受云課堂的服務。翻轉課堂是近幾年來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的目的是讓學生重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做回學習的主人,老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則是教育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在課堂上老師將不再向同學們講解具體的知識點,而是需要學生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掌握基本概念,課堂是則一個展示學習效果的平臺,老師的工作則是對一些重難點進行改正和指導。但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在課前沒有做到對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那么課堂的展示環節將會十分受挫。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老師可以在智慧校園平臺中發布慕課、微課等短視頻,擴展課堂教學的空間。[4]
五、總結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構建智慧校園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學模式也有了多種創新的潛能。我們將智慧校園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學知識比較傳統,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特點,還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實現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教學。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智慧校園背景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將會有更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馬俊強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以廣東省某職校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2]胡殿均.職業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問題與建議[J].江蘇教育研究,2018(15):56-59.
[3]崔愛國.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構建與思考——以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6):263-264.
[4]畢國鋒."智慧校園"建設中電大計算機教學的新模式[J].赤子,2019,(1):78.DOI:10.3969/j.issn.1671-6035.2019.01.069.
作者簡介:單雷,男,1978.08漢,浙江省杭州市,大學本科,計算機網絡,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