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輝
摘 ?要:《快樂大本營》是湖南衛視在1997年7月11日推出的嘉賓訪談游戲節目。主要以游戲為主、歌舞為輔的形式,每一期會為嘉賓設計專屬專題的娛樂類綜藝節目。本篇論文以《快樂大本營》為例,淺論其近年發展變化以及其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且綜述國內綜藝節目近年來的質量與變化發展情況。
關鍵詞:快樂大本營;綜藝;創新;收視率
中圖分類號:TN948.13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今信息化、產業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綜藝類節目在我國出現的時間雖然僅僅短短幾十年,但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速迅猛,目前它早已成為大眾百姓關注的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節目類型。
1 綜藝類節目的出現與發展
1990年3月14日,中央電視臺創辦的《綜藝大觀》和同年4月25日開播的《正大綜藝》引發了當時我國電視臺以“明星+表演”這一模式為主導的綜藝節目蓬勃發展,并且在短短幾年內綜藝類節目遍及各省市電視臺[1]。
2000年初,國內大多數的綜藝類節目受到歐美娛樂節目的影響,以《開心辭典》為代表的娛樂節目可以說是在當時大火了一把。2005年,像《超級女聲2005》、《星光大道》等以彰顯自我個性、展現自我風采為特征的綜藝類節目在電視熒屏大展風采。
近些年來,各類綜藝節目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眾面前。比如,以《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王牌對王牌》為代表的娛樂類節目;以《中國好聲音》《我想和你唱》《嗨唱轉起來》為代表的音樂類節目;以《向往的生活》《極限挑戰》《奔跑吧 兄弟》《二十四小時》為代表的真人秀節目;以《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英雄》《最強大腦》為代表的益智類節目;以《非常完美》《非誠勿擾》《我們結婚吧》為代表的情感類節目;以《令人心動的Offer》《女兒們的戀愛》《妻子的浪漫旅行》為代表的觀察類節目;以《跟著貝爾去冒險》《我們的生存挑戰》《了不起的挑戰》為代表的戶外冒險類節目;以《開心辭典》《智力快車》《一站到底》為代表的問答類節目;以《超級訪談》《金星秀》為代表的談話、脫口秀節目等等。各種綜藝類節目層出不窮,可以說是讓觀眾著實眼花繚亂[2]。
2 《快樂大本營》的優勢與不足
《快樂大本營》是娛樂類綜藝王牌節目,其以清新、自然、真實及具有一定知識含量為特色,形式上以娛樂化為主,強調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節目在制作方面注入了“真人秀”內涵,真正將全民娛樂化落到實處,落到最根本處。
比較該節目近五年來的收視率數據以及湖南衛視年度綜藝節目排名情況,我們能明顯發現從2016年至2019年11月底,《快樂大本營》年收視率呈不穩定之勢。近些年來,廣大觀眾對于《快樂大本營》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2.1 《快樂大本營》的優勢
一些觀眾認為,相比較于其他娛樂類綜藝節目,作為娛樂類綜藝節目的元老,《快樂大本營》存在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節目清新、自然、真實,具有一定知識含量。每期選定新鮮的主題,采取新鮮的題材,以清新的風格,為觀眾打造嶄新的娛樂視聽空間和視聽盛宴[3]。
二是節目公益性質較為濃厚。每一期節目都會邀請嘉賓,在節目結束時,某組嘉賓獲勝,將會贏得節目基金或者是物資,這些基金或物資將會以《快樂大本營》以及獲勝隊伍的名義捐獻給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等機構。每期節目都要實現某一個貧困地區學校小朋友的小心愿。這樣的節目設計與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引發很多觀眾對節目的好感。
三是節目每一期都會邀請近期受歡迎的熱播劇、電影的男女主角或者是某綜藝的嘉賓等等。這樣很容易吸引廣大觀眾的眼球,提高節目的知名度、參與度、話題熱度,使節目看點頻頻登上微博、抖音熱搜。
四是節目主持人早已深入人心。快樂家族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風采,有的幽默詼諧,有的動作搞笑,并且主持人之間相互配合十分默契。可以說,快樂家族本身在國內綜藝類節目中就形成了一個特有的品牌,個性鮮明獨特。
五是節目播出時間較為固定,播出時間為每周六的晚上,這樣使大多數觀眾養成了觀看《快樂大本營》的習慣。該節目的觀眾以青少年群體為主,中老年占少數。他們對明星比較狂熱,而在周一至周五,青少年群體大都忙碌于工作與學習,只有在周末,他們才會有時間加入到觀看《快樂大本營》的行列中[4]。
回顧《快樂大本營》從1997年7月11日至今的快速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娛樂類綜藝節目的領頭羊,節目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良好的定位,符合大眾的消費需求。在生活節奏快、競爭力大的今天,《快樂大本營》以“快樂至上”的核心與原則,迎合了大眾的消費心理與消費需求。不僅如此,該節目還以風格化的娛樂環節,清新脫俗、活力四射、貼近生活的娛樂風氣成為中國娛樂類綜藝節目的成功典范。
2.2 《快樂大本營》的不足
通過分析定期觀看該節目的觀眾對節目的評價,我們能夠從中發現節目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一是節目內容較為單調,缺乏豐富感、飽滿感。雖然節目定位在娛樂性,但是在內容上大多數觀眾認為節目不應該局限于游戲這一種方式。顯然,能夠給觀眾帶來歡樂的不止游戲這一種方式,節目應挖掘出更多的模式與創新點,讓更多的觀眾參與進來,營造一種與觀眾交流互動的氛圍。
二是節目內容更新較慢,存在雷同現象。游戲節目有其局限性,尤其需要不斷地更新換代。因為游戲是需要觀眾參與進來的,而對于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觀眾來說,他們僅僅是在看游戲怎樣的玩,看嘉賓與主持人是怎樣互動參與的,而不能夠實現與觀眾交流互動。如果在游戲項目設計上,能夠加入觀眾這一元素,能夠使觀眾參與到節目互動中,我認為在節目創新上會有更大的突破。
3 娛樂類綜藝節目的新亮點與問題
近幾年來,電視娛樂類綜藝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個性差異明顯,質量也參差不齊,在熒屏上爭奪觀眾的眼球[5]。
3.1 新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剛剛播出的真人秀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該節目將目光投向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年群體,由一群特殊的老人擔任節目主角,其節目讓更多的人對這種老年病形成正確的認識,也喚醒了社會大眾關愛老年群體的意識。這種公益類節目是值得贊揚的。再如《極限挑戰》節目,以“長江行”為大主題背景,聚焦社會焦點,以生動鮮活的方式展現民生、民俗、民情,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關注社會發展,思想上也得到升華。
3.2 問題
隨著國內綜藝節目數量的大幅度增多,節目質量參差不齊,令人擔憂。有些節目越辦越低俗。節目模仿甚至抄襲現象也極其嚴重,不乏模仿國外的綜藝節目,還有一些模仿國內收視率較高的綜藝節目。也就是說,這些綜藝節目只是在人家收視率較高綜藝節目的基礎上稍作而成,比如修改一下綜藝的名字,換上不同的游戲模式與游戲規則,再邀請一些流量嘉賓,就作為一個新的綜藝節目錄制與播出。這可以視為一種抄襲行為。還有一些節目,為了火爆,為了讓收視率提上去,就模仿其他節目。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這種現象會將我國綜藝節目帶向何方呢?又怎么會有好的質量呢?[6]
4 結語
綜上,我國綜藝節目不能一味只關注節目收視率,而應從節目的根本核心入手,去改變、去挖掘、去創新、去想新的點子,以改變或墨守成規或模仿抄襲的局面。國內綜藝節目亟待大膽創新,要在節目中加入國家發展元素,也要緊跟時代潮流與步伐,力爭制作出更好、更完美、更有創新力度的新綜藝!同時,我們也要客觀的看待綜藝類節目的發展,不能全盤否定,不少綜藝節目具有積極性、公益性、正能量,深受其受眾群體的喜愛,像《等著我》《忘不了餐廳》《朗讀者》就是有代表性的佼佼者,具有特殊的創新元素。
綜藝節目要實現創新,關注社會發展、彰顯中國元素尤為重要。綜藝節目作為當下一種主流節目模式,有其巨大的想象空間與創造空間。所以,我們要大膽呼吁:綜藝節目需要從創新開始,要在小小熒屏中觸碰大未來展現大智慧。同時,綜藝節目要有深度、要有溫度、要去觸碰人內心的情感,節目要有真情實感,要讓觀眾深切感受到社會的變化與發展,關注社會的每一個層面,每一個角落。通過以綜藝節目,讓愛、讓價值永遠留存下去。
參考文獻:
[1]尹紅.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王玉.電視節目形態解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
[3]劉洋.綜藝娛樂節目主持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4]何佳.綜藝節目只有創新才有生命力[M].西部廣播電視,2019(08):108-109.
[5]于天嬌.《快樂大本營》節目內容創新路徑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7(07): 83-83.
[6]吳怡.《快樂大本營》為何火了20年[J].當代電視,2017(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