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西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一)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
所謂主流文化,是指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起著主要作用的文化,是占絕大多數人民所接受,所推崇的文化。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主要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流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時代它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中國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中至關重要,同中國傳統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自信源頭。社會主義主流文化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時代發展潮流中的文化價值取向,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文化事業的興衰與否,青年大學生是文化傳承的主要生力軍和后備人才,大學生是否對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擁有堅定的信仰和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事業的生死存亡。只有當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擁有堅定的信仰和認同感時,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才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才后繼有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愿望才能夠得以實現,中國才能站在世界文化發展事業的高峰而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國家和社會必須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宣傳和教育,讓大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用主流文化所蘊含的優秀的文化價值來持續地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以此來樹立牢固的文化自信的信仰。
(二)加強網絡媒體的輿論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當今中國擁有著及其龐大的網絡使用群體,因此,加強網絡空間的管理至關重要。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需要國家和社會的積極引導,網絡空間是獲取和傳播信息的重要平臺,各種信息龍蛇混雜。因此國家要加強對網絡空間的立法管理,同時網絡運營商也要積極承擔文化傳播者的作用和責任,不能僅僅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而在網絡空間中傳播和經營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內容。同時,網絡空間又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重要平臺和媒介。國家和社會要看到網絡空間的雙面性,更好的利用網絡空間有效傳播信息的能力。在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要利用網絡空間這個優勢平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大學生能夠方便、自覺地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構建完善的學校教育體系
(一)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作用
高校是培育和發展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平臺,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而思想政治教育課對于培育大學生的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文化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鍛造大學生甄別和選擇不同文化的眼力。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但大多數高校對于此門課程并不重視,且許多學生對這門課程也興趣不高,動力不強。而且許多老師對于這門課程也并不重視,教學內容大多停留在書本上,顯得空洞而死板,而缺乏生動性和深度性,故而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現狀,為培養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濃厚興趣,高校應加強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創新其教學方式。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文化自信的的主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互聯網的使用。
(二)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和熏陶作用
高校應為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如高校可定期開設學術論壇講座,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或者是具有探討性的學術問題展開講座,高校可以聘請優秀的專家學者來校為學生展開講解,讓學生開拓視野。并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讓學生的思想在探討中迸出火花,在交流中獲得解放。此外,高校可以經常開展一些校園藝術活動,通過一些大家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趣味小品、詩詞朗誦、音樂鑒賞等藝術形式,激發大學生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藝術平臺,增強他們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感。
(三)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講和重視
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講和重視,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煥發活力,賦予其時代意義尤其重要。高校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如在課堂上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講和重視,要多向學生普及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開設專門的傳統文化學習課程,并積極利用線下線上兩個陣地,學校可以在其專門的網站上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次,高校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優秀傳統文化宣講活動,讓大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可以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實踐活動,如戲曲、詩詞鑒賞比賽、漢字書寫大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
三、發揮家庭的文化自信教育功能
(一)發揮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在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任何時代,家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家庭扮演了一個及其重要的角色。在每一個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在思想上,家長要對社會主義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和光明的未來擁有充分的信心,要認同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科學性,對中國在文化事業的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給于充分的肯定,為孩子樹立優秀的榜樣作用。其次,在行為上家長要為孩子的文化自信樹立榜樣。家長要身體力行的踐行古代流傳下來的優秀道德品質,為孩子們講述優秀的古代文化和優良品質。講誠信、有禮貌、明禮儀,在日常生活中唱響社會主義主旋律。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消費觀念
在家庭中,一個家庭的文化消費觀念對于大學生的文化熏陶至關重要。家長是孩子成長成才的引路燈。家長要積極為孩子獲得文化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家長要從小重視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的養成,家長可以訂閱相關報紙,了解一些國際國內發生的大事件,培養孩子關心國家時事政治的習慣。另外,家長也可以多和孩子去觀看優秀的國產優秀電影和優秀的電視欄目,體會優秀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讓孩子增強對優秀文化的了解。對于傳統的文化節日,如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度過。此外,家長可以和孩子定期出去旅游,游覽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孩子在旅行的途中和對風景名勝的觀賞中感受中國大地的獨特魅力,培養大學生對祖國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感。
(三)加強良好的家風意識培養
自古以來,家風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十分重要,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尤為關鍵。家風在本質上是一個家庭的家庭文化的表現。家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縱觀古代那些優秀的歷史大家,其所取得的成就都與其家庭中所形成的良好家風密不可分。在家風的養成過程中,家長要以自己正確的三觀引導孩子,鼓勵孩子正確看待社會的一些不公平現象。對于一些古代優秀的道德品質,要自覺的傳承和弘揚。那些優秀的道德品質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永不過時,因此那些以優秀道德品質為內容的家風的重要意義也永不過時。只有擁有良好的家風,一個家庭才會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才會培養出品質優良的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一個家庭中擁有優良的家風,必然會更加容易的培養出擁有良好品質的子女,那些蘊含著優秀傳統美德的家風定然會對孩子良好品德的養成產生重要作用,對于孩子以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價值選擇產生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6(02).
[2]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6(02).